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赤

作品数:28 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重症
  • 8篇重症监护
  • 8篇监护
  • 7篇重症监护病房
  • 7篇监护病房
  • 7篇病房
  • 6篇真菌感染
  • 6篇综合征
  • 6篇ICU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4篇炎症
  • 4篇炎症反
  • 4篇炎症反应
  • 4篇炎症反应综合...
  • 4篇全身
  • 4篇全身炎症
  • 4篇全身炎症反应
  • 4篇全身炎症反应...
  • 4篇康唑

机构

  • 27篇北京大学深圳...
  • 10篇武汉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28篇张赤
  • 18篇张卫星
  • 12篇罗华
  • 10篇王焱林
  • 10篇黄磊
  • 10篇蔡文训
  • 9篇张声
  • 8篇姜春玲
  • 5篇朱仲生
  • 5篇陈映群
  • 4篇万德宁
  • 3篇杜朝晖
  • 3篇昌晓寒
  • 1篇胡琼华
  • 1篇林影芯
  • 1篇袁静
  • 1篇刘艳
  • 1篇张宗泽
  • 1篇张英
  • 1篇胡毅文

传媒

  • 6篇医药导报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每日唤醒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40病例,随机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丙泊酚镇静和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唤醒组机械通气满24 h后实施每日唤醒两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炎症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脱机时间和患者各种管路自行拔除的发生率等。结果:唤醒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糖、甘油三酯值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唤醒组白细胞,PCT,TNF-α,IL-6均较对照组低(P<0.05);唤醒组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每日唤醒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低,经济适用。
张赤张声昌晓寒
关键词:每日唤醒丙泊酚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
米卡芬净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米卡芬净静脉注射后口服伏立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16例)采用米卡芬净静注后伏立康唑口服联合疗法;B组(16例),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 mg/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14/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1/16);B组的总有效率56.3%(9/16),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16)。两组总有效率较高,但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两种方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有效,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疗法比单独应用米卡芬净更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张赤王焱林罗华
关键词:米卡芬净侵袭性真菌感染伏立康唑重症监护病房
ICU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不同肠内营养及益生菌制剂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不同肠内营养(EN)成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应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共138例,随机分为瑞先(A)组、瑞先+益力多(B)组与安素(C)组,每组各46例,三组均通过鼻饲管连续饲肠内营养液作营养支持维持2-3周。观察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质量指数(BMI)、胸部X片变化等。观察胃肠道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营养治疗第7、15天C组ALB均明显低于B组对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C组BMI、TSF、TP、Hb明显低于A组、B组,WBC、PCT高于A、B组(P<0.05);B组TP、ALB、Hb明显高于A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瑞先加益力多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
张赤王焱林杜朝晖张声张卫星
关键词:肠内营养颅脑损伤腹泻
ICU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镇静镇痛方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镇痛方式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单纯镇痛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及丙泊酚组(C组),每组各54例,A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剂量为0.30-0.60μg/(kg·h)。B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3-0.1mg/kg,注药时间60s,然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03-0.07mg/(kg·h);C组:先静注丙泊酚0.3-0.6mg/kg,注药时间60s,然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30-1.20mg/(kg·h);B、C两组均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剂量为0.30μg/(kg·h)。B、C两组均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调整剂量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Ⅲ-Ⅴ级。分别记录起效时间,维持镇静、镇痛的剂量,3组药物对呼吸、循环(RR、SPO2、HR、MAP)等的影响,比较3组患者炎症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胸部X片变化以及停用镇静、镇痛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脱机时间和患者各种管路自行拔除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等。结果:镇静镇痛后A组RR、HR、MAP较B、C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C组甘油三酯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天,A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TNF-α,IL-6等均较B、C两组指标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用药期间谵妄发生率,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拔管后舌后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C两组(P<0.01或P<0.05)。结论:单纯适量镇痛应用于COPD患者,效果满意,可减少镇静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
张赤王焱林杜朝晖张声昌晓寒张卫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
血必净、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脓毒症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ml,2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60万U,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既往健康状况Ⅱ评分及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D-二聚体在试验组明显下降,并且在治疗3、7、1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功能也有改善。结论:血必净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恶化的全身炎症反应状态和凝血功能,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张赤罗华张声张卫星
关键词:血必净乌司他丁脓毒症凝血功能
羟乙基淀粉对ICU失血性休克患者细菌移位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大量应用羟乙基淀粉充分复苏对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ICU收治的5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大量快速充分复苏;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或不用6%羟乙基淀粉130/0.4,加平衡盐溶液、0.9%氯化钠溶液等治疗。两组复苏达标时间均不超过6 h。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复苏6,12,24,48,72 h采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浆内毒素(LPS)浓度检测,患者入ICU室和复苏1,3,7 d行血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细菌移位情况。结果两组同时间段细菌移位发生率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两组外周血细菌培养总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大量应用羟乙基淀粉有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能更好地减少细菌移位。
张赤王焱林罗华张生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细菌移位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ICU中ARDS患者脱机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患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n=19)和对照组(B组,n=19)。A组每天给予盐酸氨溴索20 mg/kg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B组每天给予单纯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 d。比较2组患者在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肺损伤程度和血清超氧化物歧酶(SOD)活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患者撤离呼吸机时间上的差异。结果:用药后A组患者的氧合及呼吸力学指标、肺损伤评分、SOD值均明显改善,脱机时间明显较B组短,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结论:临床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有利于ARDS患者早日脱离呼吸机治疗。
张赤罗华张声张卫星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脱离呼吸机重症监护病房
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持续滴注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性VAP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持续滴注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5例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性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持续滴注组19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持续滴注6h,每6h1次;分次滴注组16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滴注1h,每6h1次,疗程均为14d。结果持续滴注组和分次滴注组的感染控制天数分别为(7.3±2.2)d和(9.3±2.2)d,P=0.045;ICU住院天数分别为(21.6±6.6)d和(27.5±6.8)d,P=0.040;脱机天数分别为(8.6±5.5)d和(4.9±3.5)d,P=0.049。但感染控制率、细菌清除率和VAP发生后28d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持续滴注能更快控制感染,更早转出ICU,脱机天数更长。
黄磊张卫星蔡文训张赤罗华陈映群
关键词: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持续滴注多药耐药呼吸机相关
ICU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状态下D-二聚体规律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ICU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状态下不同时点D-二聚体水平,探讨非血栓病患者和血栓病患者D-二聚体变化的差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162例入选者连续5 d每6 h一次复查血常规、CRP、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功能。分别研究血栓病、非血栓患者及复合病变患者的D-二聚体峰谷水平的规律性变化及持续时间等方面差异;把年龄、性别、体温、基线心率、呼吸、基线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WBC)平均值、CRP平均值、SIRS状态、脓毒症状态、原发病、用抗凝剂或止血药情况作为自变量,D-二聚体平均值作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引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摸索影响复合病变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4组患者72 h内高峰时间均出现在30 h内,除全部为非栓塞病复合病变组外,低谷时间均在60-66 h左右;非栓塞病组均较栓塞为主组曲线波动大,下降支72 h后具有明显反弹和多峰多谷现象;复合病变组峰值和平均值均较单病种组高,下降支更长,其中栓塞病为主组峰值最高,全部为非栓塞病组平均值最高。原发病、CRP平均值、WBC平均值、SIRS状态和用药情况等自变量和D-二聚体平均值密切相关,关系最密切的为CRP平均值。结论:非栓塞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在峰值、谷值、平均值、波动幅度和下降到正常的时间等方面均有别于血栓病组。SIRS患者D-二聚体水平受炎症状态、用药情况和原发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炎症最容易导致非栓塞性复合病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
张赤罗华张声张卫星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D-二聚体
12例中小学生SARS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小学生SARS的临床特点、利巴韦林治疗及转归 ,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深圳市收治的 12例中小学生及 41例成年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转归 ,比较特点。结果 :4例有明显直接SARS接触史 ,余均来自SARS疫区。临床特点 :起病急、表现为发热 ( 10 0 .0 % ,以高热为主 )、咳嗽 ( 10 0 .0 % ,以干咳为主 )、腹泻 ( 16.7% )、呼吸困难 ( 16.7% )、胸部X线斑片状、局灶性浸润阴影 ( 91.7% ) ,血常规正常( 66.7% )或降低 ( 2 5 .0 % ) ,大部分患儿淋巴细胞减少 ( 5 0 .0 % ) ,CD+4减少 ( 3 3 .3 % )。治疗 :主要为隔离、通风、休息 ,应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 ,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2例呼吸困难者使用激素及吸氧治疗 ,病情迅速控制 ,转归良好。结论 :中小学生组SARS发病比成年人组轻 ,CD+4减少较成人轻 ,用利巴韦林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可完全治愈 。
刘艳胡毅文袁静张赤林奕蒋小玲张英
关键词:利巴韦林肺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