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维四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毒
  • 4篇HIV-1
  • 3篇感染者
  • 2篇毒性
  • 2篇核酸
  • 2篇艾滋病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HIV
  • 2篇HIV-1感...
  • 2篇HIV-1感...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特异...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毒株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病毒
  • 1篇抑制剂
  • 1篇载量

机构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天津市职业与...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杜克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9篇徐维四
  • 8篇马丽英
  • 4篇孙坚萍
  • 4篇袁霖
  • 3篇刘玉磊
  • 3篇黄洋
  • 3篇赵全壁
  • 2篇郭艳芳
  • 2篇屈水令
  • 2篇纪燕
  • 1篇邢辉
  • 1篇刘佳
  • 1篇廖玲洁
  • 1篇彭红
  • 1篇高峰
  • 1篇李灵芝
  • 1篇张耀新
  • 1篇袁林
  • 1篇张跃新
  • 1篇黄江虹

传媒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感染实验测定CD_8^+细胞非细胞毒性的HIV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急性感染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8细胞非细胞毒性的HIV抑制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HIV感染者的CD+8细胞,按2∶1、1∶1、0.5∶1、0.25∶1和0.125∶1的比例,与体外急性感染的CD+4细胞混合培养,定期测定培养物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与阴性对照比较,计算病毒抑制率。结果88%的病例(15/17)在CD8与CD4细胞比例为1∶1时,达到90%的病毒抑制率,90%病毒抑制率时的平均CD8与CD4比例为0.88∶1。结论成功建立了急性感染实验评价CD+8细胞非细胞毒性的HIV抑制活性的方法。研究中还观察到HIV感染的长期不进展者,其CD+8细胞具有较强的病毒抑制能力。
袁霖马丽英徐维四孙坚萍纪燕邵一鸣
关键词:CD8^+细胞病毒抑制
HIV-1 B′亚型R5或R5/X4嗜性毒株在GHOST细胞的感染性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我国HIV-1B′亚型R5或R5/X4嗜性毒株在GHOST细胞的感染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从HIV-1感染者PBMC中分离并培养病毒,用表达CD4和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的GHOST细胞系,测定毒株的辅助受体利用情况,使用相同病毒量即2ng的HIV-1 p24分别感染表达不同受体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反映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结果35例B′亚型毒株利用CCR5受体,占22例(62.85%),双嗜性即CCR5/CX- CR4均阳性占13例(37.15%)。GHOST-R5/X4细胞的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S/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高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P<0.05);R5/X4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200/μl的R5毒株与CD4≤200/μl的R5毒株感染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OST-CCR5细胞感染性分析结果显示:R5/X4双嗜性毒株的感染性明显下降,与CD4>200/μl的R5毒株的感染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相同剂量的双嗜性毒株分别感染R5、X4或R5/X4的GHOST细胞系,显示双嗜性毒株可同时利用CCR5和CXCR4辅助受体,但69.23%的R5/X4毒株以CCR5受体为主,30.77%的R5/X4毒株以CXCR4受体为主。结论HIV-1 B′亚型R5/X4病毒不仅有更广泛的宿主细胞嗜性,而且在GHOST-R5/X4细胞中感染性明显提高。持续使用CCR5受体的毒株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虽然辅助受体的利用是一样的,但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增加。
马丽英郭艳芳袁霖孙坚萍徐维四彭红纪燕张耀新邵一鸣
关键词:感染性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HIV-1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后HIV-1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安徽、河南两地选择10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和45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围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共培养方法,分离培养HIV-1临床毒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HIV-1的P24含量,通过表达趋化因子CCR5和CXCR4的Ghost细胞系检测病毒辅助受体利用,对治疗人群中HIV-1辅助受体利用因素进行探讨,并与治疗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治疗人群中分离了45株病毒,其中22株病毒(48.89%)利用CCR5辅助受体,是R5嗜性毒株;21株病毒(46.67%)利用CXC4/CCR5辅助受体,为双嗜性(X4/R5)毒株;有2株(4.44%)仅利用CXCR4辅助受体,为x4嗜毒株。从未治疗人群中分离了109株病毒,其中96株(88.07%)利用CCR5辅助受体(R5嗜性毒株);13株(11.93%)为X4/R5双嗜性毒株。HIV-1CXC4/CCR5辅助受体利用率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0,P〈0.05)。治疗方案一(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三联用药)治疗后HIV-1CXCA/CCR5的利用率为59.09%(13/22),治疗方案二(司他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三联用药)治疗后HIV-1CXCA/CCR5的利用率为43.48%(10/23),二者对HIV-1辅助受体利用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10,P=0.30)。结论在HIV-1感染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中HIV-1CXCR4/CCR5利用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屈水令袁霖黄洋徐维四余小玲刘玉磊邢辉邵一鸣马丽英
关键词:HIV-1受体HIV
蕨麻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及毒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蕨麻提取物的抗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活性及毒性。方法用HIV-1实验室适应株SF33、临床分离株XJDC257和020100968、假病毒颗粒9-14,18-36,74-2和Z20-11分别感染TZM-bl、MT-4,利用基于TZM-bl细胞的荧光素酶检测体系和基于MT-4细胞的P24抗原检测方法,观察蕨麻提取物抑制HIV-1病毒复制的活性;用不同稀释度的蕨麻提取物与TZM-bl.MT-4.PBMCs共培养,使用Cell Counting Kit-8检测活细胞的数量,观察蕨麻提取物对相应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利用MT-4细胞和TZM-bl细胞测得蕨麻提取物对SF33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选择性指数(SI)分别为6.2μg/mL,26.4和4.7μg/mL,73.5。蕨麻提取物对HIV-1临床分离株XJDC257和020100968的IC50和治疗指数(TI)分别为2.1μg/mL,70.6和1.9μg/mL,77.6;对HIV-1假病毒颗粒9-14、18-36、74-2和Z20-11的IC50分别为1.8μg/mL、1.0μg/mL、3.4μg/mL和3.5μg/mL,TI分别为81.9、147.5、43.4和42.1。结论蕨麻提取物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制HIV-1复制活性。
刘铁军黄洋徐维四孙坚萍刘玉磊李灵芝马丽英
R5嗜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2008年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不同时期分离的R5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分离并培养HIV-1,用表达CD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或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辅助受体的利用和感染性,从而判断所分离毒株的CCR5嗜型(R5型毒株);使用2ng P24病毒量感染正常人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检测第1、3、5、7、10、15天的HIV-1 P24抗原.反映病毒复制能力;采用HIV-1核酸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病毒载量。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HIV-1B’亚型感染者22例,其中CD4^+细胞〉0.2×10^9/I。和CD4^+细胞≤0.2×10^9/L各11例;昕分离的病毒仅利用CCR5辅助受体,均为R5型毒株.感染性的结果显示.来自CD4^+细胞≤0.2×10^9/L的11株R5毒株的感染性为(7.3927±d.5842)%,而CD4^+细胞〉0.2×10^9/L的为(2.6136±1.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2,P〈0.05);两组病毒复制滴度在第7天开始明显上升,培养第7、10、15天,两组病毒复制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1、2.509和2.260;P〈0.05),CD4^+细胞≤0.2×10^9/L的R5毒株的复制能力较CD4^+细胞〉0.2×10^9/L的明显增强;CD4^+细胞≤0.2×10^9/L R5型毒株的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为(5.6068±0.8151)拷贝/mL,CD4^+细胞〉0.2×10^9/L的为(4.7298±0.4316)拷贝/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1,P〈0.05)。结论疾病进展过程中。即使病毒的辅助受体利用未从CCR5转变为CXCR4,但病毒的感染性和复制能力已有明显改变。
郭艳芳马丽英张跃新袁林孙坚萍徐维四赵全壁屈水令黄洋邵一鸣
关键词:HIV-1
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序列分析技术检测HIV-1感染者体内微量耐药病毒被引量:1
2011年
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治疗HIV感染者的首选方法,然而病毒准种中耐药突变的聚集最终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在我国,由于大规模的抗病毒治疗也导致了耐药的发生,并存在较高的逆转录酶抑制剂交叉耐药现象,
黄洋刘佳吴云徐维四刘玉磊欧阳雅博马杰高峰邵一鸣马丽英
关键词: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逆转录酶抑制剂
新疆伊犁哈萨克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 HBV和HCV的核酸检测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地区健康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窗口期"病人的发生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标本进行HIV、HBV和HCV核酸检测(NAT)。方法从无偿献血人群血浆中同时提取HIV、HBV和HCV核酸,采用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同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HCV和HBV抗原或抗体。结果 5 751份献血员血标本中,检出HBV"窗口期"标本3份,检出率为0.087%;检出HCV"窗口期"标本1例,检出率为0.017%,未检测出HIV"窗口期"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HBV和HCV的"窗口期"标本。新疆伊犁哈萨克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HBV、HCV的"窗口期"潜在感染危险,应考虑在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进行核酸检测。
赵全壁蔡淑霞刘玉磊周克隆杜文阁杨友华徐维四袁青邵一鸣马丽英
关键词: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我国HIV-1 B’亚型感染长期存活者病毒分离及体外复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从HIV-1B’亚型感染的长期存活者分离HIV-1病毒,观察HIV-1病毒分离与CD4淋巴细胞水平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法,从感染者外周血分离HIV-1毒株,测定其复制动力学,并比较HIV分离率与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从190例HIV感染者中分离到101株HIV-1病毒,平均病毒分离率为53%;载量为<103、103~104、104~105和>105拷贝/ml时,病毒分离率分别为3.7%、36%、68%和73%;CD4细胞计数为<200、200~500和≥500个/μl时,病毒分离率分别为66%、59%和28%。结论HIV病毒培养阳性率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IV体外复制力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
袁霖马丽英徐维四孙坚萍黄江虹赵全壁彭虹邵一鸣
关键词:HIV-1B亚型长期存活者病毒分离病毒载量
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RNA与全血前病毒DNA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1型(HIV-1)DNA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血浆RNA的比较。方法纳入2004-2014年接受拉米夫定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的44例HIV-1感染者,通过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法对全血HIV-1DNA进行定量检测,并与血浆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HIV-1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3),但是与CD4+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差异(P=0.505)。通过分析治疗失败的15人HIV-1DNA的动态变化,发现8人在治疗过程中HIV-1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P值均<0.05),其他7人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HIV-1DNA水平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HIV-1DNA与血浆RNA病毒载量呈现相关关系,因此,全血HIV-1DNA的检测可作为HIV-1感染者长期疾病进展的辅助监测指标。
殷倩倩徐维四焦洋王彦孔德生廖玲洁马丽英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