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全壁

作品数:43 被引量:29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病毒
  • 14篇艾滋病
  • 12篇缺陷病
  • 12篇免疫缺陷
  • 12篇免疫缺陷病
  • 12篇免疫缺陷病毒
  • 12篇HIV-1
  • 9篇载量
  • 9篇感染者
  • 9篇病毒载量
  • 7篇细胞
  • 7篇艾滋病病毒
  • 6篇人免疫缺陷病...
  • 6篇基因
  • 5篇毒株
  • 5篇人类免疫
  • 5篇人类免疫缺陷
  • 5篇人类免疫缺陷...
  • 5篇膜蛋白基因
  • 5篇艾滋病毒

机构

  • 2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4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卫生部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卫生防...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四川省卫生防...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深圳市卫生防...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作者

  • 42篇赵全壁
  • 15篇邢辉
  • 10篇曾毅
  • 8篇洪坤学
  • 7篇管永军
  • 6篇冯毅
  • 6篇马鹏飞
  • 6篇苏玲
  • 5篇段一娟
  • 5篇魏民
  • 5篇廖玲洁
  • 5篇阮玉华
  • 5篇张家鹏
  • 5篇马丽英
  • 4篇全宇
  • 4篇贾明明
  • 4篇潘品良
  • 4篇梁浩
  • 4篇陈筝
  • 3篇陈钧

传媒

  • 10篇中华实验和临...
  • 9篇病毒学报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性病艾滋...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32
1998年
使用PCR对 9份采集于 1996年中旬的四川省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 - 1阳性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样品进行扩增 ,获得HIV - 1膜蛋白 (env)基因的核酸片段 ,并对其C2-V3及邻区 350~ 4 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9份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 - 1毒株序列 ,其中B亚型 5份 ,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 1.4 % ;C亚型 4份 ,在不包括sc3号样品的情况下彼此间的基因离散率为 2 .6% ,而sc3号样品与其它 3份样品在核苷酸序列上的差异却达 11.5%。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 ,属四川B亚型的 5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中国云南德宏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 ,基因离散率在 3.6%~4 .3%的范围内 ;属四川C亚型的 4个毒株除sc3外则与代表印度毒株的C亚型共享序列及德宏C亚型毒株序列十分相似 ,其基因离散率均为 3.1% ,与非洲C亚型毒株nof的基因离散率为13.1% ,而sc3号序列与印度、中国德宏和非洲C亚型HIV - 1的基因离散率却在 10 .1%~ 17.2 %的范围内。提示 ,HIV - 1在四川的流行时间不长 ,且其B和除sc3之外的C亚型毒株的传入与流行在云南德宏州的相同亚型HIV - 1毒株密切相关 ,而由sc3所代表的C亚型毒株则存在目前还尚不了解的其它传入来源。
秦光明邵一鸣刘刚苏玲张灵麟管永军郑国英陈钧马义才赵全壁JosefKostlerHansWolf
关键词:基因变异艾滋病毒基因序列HIV-1
我国云南德宏地区HIV感染者HIV毒株膜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被引量:57
1994年
1990年和1993年,从云南瑞丽县感染HIV的静脉注射毒品者中采血,分离白细胞,用PCR方法扩增HIV1膜蛋白基因(env)并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由手工和ABI公司DNA序列分析仪进行。将云南瑞丽HIV毒株的envV3-V5区序列与国际各亚型同源序列作比较,90年和93年HIV毒株与B亚型的同源性均为最高。这表明云南瑞丽流行的HIV毒株属国际B亚型。经分析发现,在90年的10个毒株的序列中,有8个是典型的B亚型序列,即V3环顶端的四肽是GPGR,占80%;而在93年的毒株中,该型序列只见于21个样品中的12个,比例下降到57%。与此同时,V3环顶端四肽为GPGQ的B亚型中的泰国基因型序列,则由90年的10%(1/10)上升到93年的29%(6/21)。进一步分析编码GPGR最末一个精氨酸密码子发现,CGA与AGA比例由90年的1:7上升到93年的5:7。由于CGA比AGA更接近编码谷氨酰胺(Q)密码子CAA,这种以GPGQ为特征的泰国基因型B亚型毒株,在该地区还可能进一步增高。这些数据提示,当地流行的HIV毒株V3环顶端的四肽在过去几年中由GPGR向GPGQ漂移,其原因尚不清楚。
邵一鸣赵全壁王斌陈筝苏玲曾毅赵尚德张家鹏段一娟
关键词:艾滋病毒毒株膜蛋白基因
浙江省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析浙江省境内艾滋病病毒 1型 (HIV 1)流行毒株的亚型 ,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 14份浙江省HIV 1抗体阳性者的全血 ,提取前病毒DNA作为扩增模板 ,设计引物对env基因的C2 V3 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并测定其序列。所得序列用Wisconsin公司的GCG软件包进行分析 ,确定亚型。结果  14份标本中有 9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 ,扩增率为 6 4 3%。经过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 :4份标本为E亚型的A/E流行重组模式 ,3份标本为B亚型 ,1份标本为C亚型的B/C流行重组模式 ,1份标本为G亚型。结论 目前浙江省境内有多种亚型的HIV 1毒株存在 ,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深入调查研究 ,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姚亚萍梁浩魏民关琪杨介者郭志宏潘晓红邢辉赵全壁邵一鸣
关键词:HIV-1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序列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患者60例抗病毒治疗中换用拉米夫定的耐药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拉米夫定(3TC)于1995年11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2005年起,3TC在中国免费抗病毒治疗中开始成为主要药物,2008年起3TC实现了国产化,保证了其在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农村地区早期的主要抗病毒治疗药物为3种核苷类抑制剂(NRTI)齐多夫定(AZT)、
王允琮邢辉廖玲洁马鹏飞赵全壁崔为国王哲阮玉华邵一鸣
关键词:免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药物耐药齐多夫定
感染性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嵌合克隆的构建被引量:12
2003年
在已有的全长感染性克隆pFD3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低拷贝的全长克隆pLGFD3-8。按照疫苗制备过程中env基因的变化情况,采用基因替换和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一系列具有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env基因及其主要突变特征的嵌合克隆。利用这些克隆转染FDD细胞,并用逆转录酶活性检测和PCR方法确定其感染性。结果发现,在FDD细胞中传代3次后,可在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逆转录酶活性和原病毒DNA的存在,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EIAV病毒颗粒。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和免疫保护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何翔邵一鸣薛飞范秀娟贾斌赵全壁沈荣显
关键词:定点突变感染性克隆
云南瑞丽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gp120基因C2-V3区的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5
1997年
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17份1995年初采集于云南瑞丽市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从17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7份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8%和22%,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属B亚型的12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云南瑞丽代表株yn289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基因离散率在44%~49%的范围内;属C亚型的5个毒株则与主要代表印度C亚型毒株的共享序列ccon及瑞丽C亚型代表毒株yn272十分相似,其基因离散率均为19%。以上数据进一步确认我们的结论,即HIV-1在瑞丽的流行以B亚型毒株为主、C亚型的传人和流行时间较短。对B亚型毒株V3环序列的分析还发现,位于V3环顶端的四肽序中GPGQ占50%,GPGR则仅占25%,且编码其精氨酸(R)的密码子均为CGA而不是AGA。此结果与我们根据早期瑞丽HIV-1毒株序列研究结果得出的推测?
管永军陈钧邵一鸣赵全壁曾毅曾毅段一娟张家鹏Hans Wolf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基因转变
从四名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分离HIV被引量:3
1994年
为4名HIV感染者(3名援外劳工、1名涉外人员)采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分别与正常供血者PMC和Jurkat-tat细胞(传代人T细胞)共培养分离HIV。以逆转录酶测定(RT)为检测终点,再经HIV1-P24抗原ELISA和HIV1Pol和Env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并鉴定分离株及型别。共培养后5~6周,RT值有一高峰,7~8周后下降。HIV1─P24ELISA结果与RT结果大致相同,但不完全一致,RCR可验证RT结果。比较PMC和Jurkat-tat细胞,PMC用于分离HIV更为敏感。HIV阳性的共培养细胞上清液可感染新细胞,但只能传至5代,其病毒容易丢失。目前正在改变共培养条件,用更敏感的方法提高病毒滴度。
赵永森邵一鸣陈筝赵全壁曾毅张作儒赵鸿如
关键词:艾滋病毒
我国中部地区HIV感染者HLA Ⅰ类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分析我国中部地区既往采浆HIV感染者HLA Ⅰ类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106例HIV感染者进行HLA Ⅰ类基因分型,分析HLA Ⅰ类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单元型与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利用ELISPOT技术检测Gag蛋白特异性的CTL反应,并分析其与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携带HLA Ⅰ类等位基因纯合子的感染者具有较高的病毒载量(P=0.0098);HLA-A*30、-B*13、-Cw*06、-Cw*14等位基因及A*30/B*13/Cw*06单元型与低病毒载量相关(P=0.0004,0.0103,0.0058,0.0371和0.0006);携带HLA-A*30/B*13/Cw*06单元型的感染者p2p7p1p6蛋白特异性的CTL反应与病毒载量负相关;携带HLA-Cw*14的感染者p17蛋白特异性的CTL反应与病毒载量负相关.结论 我国中部地区既往采浆HIV感染人群HLA-A*30、-B*13、-Cw*06、-Cw*14等位基因及A*30/B*13/Cw*06单元型携带者具有较低的病毒载量,其保护性与Gag蛋白特异性的CTL反应有关.
贾明明洪坤学任国良郑扬郝晓培刘真阮玉华赵全壁邵一鸣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白细胞抗原病毒载量
我国维、汉族CCR532、CCR2-64I、CX3CR1-V249I和CX3CR1-T280M多态性分析及其对HIV感染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马丽英蒋为赵全壁冯毅洪坤学邵一鸣
关键词:CCR2-64ICCR5△32多态性分析汉族维族
HIV-1感染者CD4^+T细胞受体基因多样性特点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HIV-1感染者CD4^+T细胞受体(TCR)基因的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抗CD4单克隆抗体从25份HIV-1感染者和10份HIV-1阴性对照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CD4^+T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然后通过逆转录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TCR22个vβ基因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进行扩增,利用AB13700测序仪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扫描,定量分析HIV-1感染者TCRCDR3区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HIV-1感染者CIM^+T细胞TCRCDR3区平均D(distance)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CR Vβ基因各家族CDR3长度谱型成寡克隆分布,TCRCDR3区的紊乱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94,P〈0.05);HIV-l感染引起TCR多样性的改变不仅表现在不同vβ基因家族上,而且也表现在CDR3长度上,其中感染者VB8、V1322、Vβ23基因家族的变化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1感染能引起CD4^+T细胞TCR基因多样性的减少及高斯(Gaussian)分布的破坏,TCRCDR3区的紊乱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高占任国良宋玉国贾明明郑扬赵全壁邵一鸣毕胜利洪坤学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