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同玉

作品数:64 被引量:606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21世纪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化学工程
  • 23篇理学

主题

  • 36篇乳液
  • 31篇乳液聚合
  • 20篇丙烯酸
  • 16篇丙烯
  • 12篇乙烯
  • 10篇共聚
  • 9篇甲基
  • 9篇苯乙烯
  • 8篇乳胶粒
  • 8篇微球
  • 8篇甲基丙烯
  • 8篇甲基丙烯酸
  • 8篇胶粒
  • 7篇动力学
  • 7篇聚合物微球
  • 7篇分散聚合
  • 7篇丙烯酸甲酯
  • 7篇丙烯酸酯
  • 6篇数学模型
  • 6篇涂料

机构

  • 64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天津市技术物...
  • 1篇天津市第一轻...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64篇曹同玉
  • 45篇袁才登
  • 31篇王艳君
  • 25篇许涌深
  • 9篇龙复
  • 6篇缪爱花
  • 6篇曾建国
  • 4篇曹建伟
  • 4篇刘德华
  • 4篇李江涛
  • 4篇戴兵
  • 3篇刘江峰
  • 3篇甘志华
  • 3篇岳丽英
  • 3篇王玮
  • 2篇刘金梅
  • 2篇王玉霞
  • 2篇许湧深
  • 2篇何晓华
  • 1篇姚兆玲

传媒

  • 10篇热固性树脂
  • 7篇高分子材料科...
  • 6篇高校化学工程...
  • 6篇丙烯酸化工与...
  • 5篇高分子通报
  • 4篇化工学报
  • 3篇天津大学学报
  • 3篇第七届丙烯酸...
  • 2篇化学工业与工...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合成橡胶工业
  • 2篇弹性体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天津理工学院...
  • 1篇聚合物乳液通...
  • 1篇丙烯酸化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6篇2000
  • 8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2
  • 6篇1991
  • 1篇1989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A/St活性齐聚物及其在无皂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以二硫代苯甲酸苄基酯(BDB)作为RAFT试剂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酸的本体共聚合,制备出具有自乳化功能的齐聚物.研究表明RAFT试剂存在下的活性自由基本体共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与转化率呈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当丙烯酸...
岳丽英王艳君袁才登曹同玉
关键词:RAFT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丙烯酸苯乙烯
文献传递
防水透湿涂层织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关于兼有防水性和透湿性涂层织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水乳型聚合物织物涂层剂均匀地涂布于基布上,在涂层未干之际,把涂布浸于盛有凝聚剂水溶液的凝聚浴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乳型涂层剂即在织物上凝聚而形成一层兼有防...
曹同玉许湧深
文献传递
室温可自成膜中空微粒乳液的制备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羧基单体进行多阶段的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内核为带羧基的聚合物、最外层为易成膜的低玻璃化温度聚合物、中间为轻度交联中间隔离层的多层核壳结构乳胶粒,最后通过碱处理制成了具有室温成膜性的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粒。研究表明,在反应前期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包壳阶段同时加入OP-10可有效控制乳胶粒结构形态,同时提高聚合物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以甲基丙烯酸为羧基单体,其用量为核单体总量的30%(质量分数)时,聚合物微粒中空直径较大且微粒结构规整;碱处理温度以100℃为宜。在优化的工艺下,制得的室温可成膜中空聚合物微粒外径约500 nm,中空直径约300 nm。
袁才登李江涛曹建伟曹同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核壳结构
新型双组分室温自交联共聚物乳液体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用马来酸酐和乙二胺合成了含有双键的伯胺化合物(UPA),并用其与丙烯酸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备了双组分室温固化涂料的第一组分。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UPA用量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采用p-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硫酸钠为乳化剂,且UPA用量低于单体总量2.5%(wt)时,可以制得稳定的UPA/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对乳液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UPA与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反应。将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乳化形成水乳液,作为水乳型涂料的第二组分。将两种乳液复合后在室温下干燥成膜,通过对聚合物涂膜的DSC及力学性能的测试表明,双组分体系在成膜过程中发生了交联反应,而未加环氧化合物的单组分聚合物乳液成膜时则不发生交联。研究了不同UPA含量对涂膜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量UPA用量时可获得最高的涂膜拉伸强度。
曾建国王艳君李江涛曹同玉袁才登
关键词:乳液聚合室温固化
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和机理被引量:57
2000年
以疏水性单体苯乙烯 (St)与较大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无皂乳液共聚合 ,研究共聚单体组成的变化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速率随 MMA摩尔分率 f MMA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的f MMA下 ,离子强度的变化对产物乳胶粒径的影响较大 ,随着 f MMA的增大 ,离子强度对乳胶粒直径的影响逐渐变小 ,这证实了共聚合体系中同时存在着均相成核和胶束成核两种机理 ,随着 f MMA增大 ,均相成核的倾向增大而胶束成核的倾向减小。而且发现 ,当 f MMA变化时 ,粒径对引发剂浓度的依赖性十分敏感 ,而对单体总浓度和总离子强度的依赖性很小。它表明 ,无皂乳液的稳定性强烈地依赖于引发剂浓度和极性单体在共聚物中的组成分率。
许涌深袁才登王艳君曹同玉曹平
关键词:乳液聚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成核动力学
无机溶胶粒子的有机高分子胶囊化研究——(Ⅰ)静电相互作用机理合成胶囊化微粒子被引量:7
1991年
研完硅溶胶和铝溶胶分别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脂(MMA)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结果表明,当溶胶粒子的表面电荷与生成的聚合物末端电荷相反时,胶囊化效果明显。采用透射电镜(TEM)技术,电泳实验对此进行表征。同时还研究了胶囊化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龙复王玮许涌深曹同玉
关键词:胶囊化MMA高聚物
水溶性聚合物存在下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共聚合
2012年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并向反应体系加入适量的水溶性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进行一次投料的间歇乳液聚合反应,详细分析了该体系的动力学规律和乳胶粒直径及分布的规律,通过乳液聚合的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它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溶性聚合物参与的乳液聚合反应规律与小分子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基本相似,但聚合反应速率大大下降。
曲勃燕袁才登邢竞男许涌深曹同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水溶性聚合物动力学
乳液聚合成核阶段的模拟与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建立了乳液聚合成核阶段的Monte Carlo模型,并用计算机对一个体积为10-17m3的微型反应器中苯乙烯的乳液聚合进行了模拟。以计算机生成随机数作为自由基被胶束和乳胶粒捕获的几率,模拟了在微型反应器中每一个自由基的生成、被胶束或乳胶粒捕获的过程以及每一个乳胶粒的生成及增长过程。通过对每一个乳胶粒在增长过程中各参数的统计计算,研究了乳液聚合成核阶段诸参数(乳胶粒数目、乳胶粒直径与粒径分布、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等)与乳化剂浓度[S]及引发剂浓度[I]的关系。结果表明,苯乙烯的乳液聚合体系中乳胶粒数目与[S]0.5996[I]0.4016成正比;在成核阶段乳胶粒直径分布先变宽后变窄,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直径分布有自动变窄的趋势;成核阶段持续时间t12与[S]0.60[I]-0.60成正比,成核阶段结束时的单体转化率x12与[S]1.20[I]-0.20成正比。
袁才登缪爱花王艳君曹同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MONTECARLO方法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
中空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
研究了在制备中空聚合物乳胶粒过程中,甲基丙烯酸用量、乳化剂用量对最终中空乳胶粒粒径、空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用量为单体量的30﹪,乳化剂在核层以及壳层制备过程中用量分别为单体量的0.15﹪和0.2﹪时,能得到...
缪爱花袁才登何晓华曹同玉
关键词:种子乳液聚合乳胶粒形态
文献传递
单组分室温固化乳液涂料的研制被引量:1
2009年
制备了单组分伯胺基/环氧基室温固化乳液涂料:运用局在化技术,将伯胺基团固定于乳胶粒的核层,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乳胶粒的中间网络层,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制备乳胶粒的壳层。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涂膜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乳化剂MS-1、UPA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熟化温度、UPA、EGDMA用量对涂膜拉伸强度、耐溶剂性的影响。并提出了耐溶剂性涂膜的互穿网络(IPN)结构形成过程的模型。结果表明:不饱和伯胺(UPA)可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发生乳液共聚。当MS-1用量不低于总单体质量的3.2%,UPA用量不超过总单体质量的1.5%时,可以得到稳定的乳液。当UPA质量分数为0.8%,EGDMA质量分数为0.2%时,涂膜的拉伸强度最大。涂膜的耐溶剂性对EGD-MA用量更为敏感。
曾建国袁才登孙富全王艳君曹同玉
关键词:乳液聚合室温固化核壳结构互穿网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