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曦瑜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焦虑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神经质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神经质对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和焦虑症状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对618名高中生进行评估,每三个月追踪1次,共追踪8次,历时2年,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首次测评的焦虑症状、负性生活事件和神经质得分之间均两两正相关(r=0.28~0.52,P〈0.01)。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负性生活事件(B=0.30,t=12.91,P〈0.001)和神经质(B=3.02,t=4.84,P〈0.001)对焦虑症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负性生活事件和神经质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B=0.05,t=4.25,P〈0.001)。结论: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焦虑症状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高神经质的个体在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时更易表现出焦虑症状。
- 王润程明庆森蒋雅丽高一点曹曦瑜姚树桥
- 关键词:神经质负性生活事件焦虑多层线性模型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绪抑制功能的ERPs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考察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抑制功能是否存在缺陷。方法:采集34名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和27名正常对照组被试在完成改良版情绪Stroop任务时的ERPs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行为学数据(反应时、正确率)和ERPs成分(P2和晚期正成分LPP)上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ERPs方面,组间存显著性差异,边缘性人格障碍的P2和LPP的波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波幅,进一步分析显示边缘性人格障碍组的LPP波幅在负性情绪刺激条件下显著低于中性条件,而正常对照组不存在这种效应。结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抑制功能存在缺陷,且对于负性情绪刺激的抑制缺陷更明显。
- 钟明天刘莹曹曦瑜凌宇姚树桥蚁金瑶
- 关键词:边缘性人格障碍事件相关电位
- 环境与基因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虽然目前对B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有研究提示基因与环境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在BP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CNKI,MEDLINE和PsysNET等数据库上检索有关边缘性人格与环境、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发现目前已有较多研究结果支持了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B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然而,已有关于两者交互作用相关研究尚存在缺陷,需未来的研究进行完善。
- 曹曦瑜蚁金瑶
- 关键词:基因
-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情感反应与情绪认知调节特征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情感反应强度及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特征。方法使用人格障碍问卷中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分量表筛选765名被试进入边缘性人格障碍组(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776名被试进入正常对照组。使用简明情感强度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估被试的情感反应强度和认知性情绪调节方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的得分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BPD组在负性情感强度,负性情绪认知调节策略[分别为(3.88±0.74)分,(44.77±6.36)分]高于非BPD组[分别为(3.08±0.66)分,(37.20±5.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性情感强度:t=22.29,P〈0.01;负性情绪认知调节策略:t=24.16,P〈0.01),且统计效应值高(Cohen’s d〉0.8);负性情感强度(B=1.38,Exp(B)=3.97,95% CI:3.15~5.00,P〈0.01)、负性认知情感调节策略(B=0.19,Exp(B)=1.21,95% CI:1.18~1.25,P〈0.01)在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生中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结论BPD个体具有更强烈的负性情感强度,更多采用负性情绪调节策略。
- 刘莹曹曦瑜钟明天席畅蚁金瑶
- 关键词:边缘性人格障碍认知情绪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