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燕娜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角膜
  • 2篇地塞米松
  • 2篇术后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免疫排斥
  • 2篇角膜移植
  • 2篇教学
  • 2篇穿透性角膜
  • 2篇穿透性角膜移...
  • 1篇滴眼
  • 1篇新生血管
  • 1篇学龄
  • 1篇学龄期
  • 1篇学龄期儿童
  • 1篇血管
  • 1篇眼科
  • 1篇羊膜
  • 1篇羊膜移植
  • 1篇医学生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曹燕娜
  • 3篇姜德咏
  • 3篇唐罗生
  • 3篇秦波
  • 3篇唐仁泓
  • 3篇席兴华
  • 1篇高莉茉
  • 1篇陈雨
  • 1篇李蓉蓉
  • 1篇李巧莲
  • 1篇刘豫
  • 1篇陈国平
  • 1篇易军晖
  • 1篇许雪亮
  • 1篇谢艳
  • 1篇邓志宏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长期滴眼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 2例 (42眼 )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 ,术后 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 :Ⅰ组为实验组 2 3例 2 3眼 ,应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每日各 2~ 3次 ,交替用药 ,术后 6个月后地塞米松浓度改为 0 .0 5 % ,每日各 2次 ,交替用药 ,直至术后 1年 ;Ⅱ组为对照组 19例 19眼在术后 3月改为单纯 1%CsA滴眼 ,每日 3次 ,直至术后 1年。所有病例随访观察 1年以上。结果  4 2眼PKP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 11眼 (2 6 .19% ) ,其中I组 4眼 (17.39% ) ,Ⅱ组 7眼 (36 .84 % )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较长期应用 1%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 ,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危PKP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席兴华秦波姜德咏唐罗生曹燕娜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地塞米松
人羊膜匀浆提取液对早期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对不同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间保存的人羊膜与新鲜人羊膜匀浆提取液中抗新生血管增生物质—色素上皮源性生长因子(PEDF)含量的检测,以及新鲜羊膜匀浆提取液对早期角膜碱烧伤兔模型角膜上皮愈合和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面积及速率和角...
曹燕娜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
文献传递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眼科见习教学方案改革与实践
2014年
招收八年制医学生是国家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一种新的培养方式,见习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培养环节。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教学内容实践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外活动科研化是提高眼科见习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邓志宏曹燕娜陈雨
关键词:教学
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角结膜碱性化学伤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板层角膜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各种早期严重角、结膜碱性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 3例 (2 3眼 )因各种碱性化学物质所致 ,Roper Hall分级II度以上 ,病程在 2周内的早期严重角、结膜化学伤患者 ,施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术 ,并结合皮质激素等治疗 ,术后随访 6~ 12 (平均 8.3)月。结果 :2 3眼中角膜植片透明 7眼 ,半透明 10眼 ,混浊 6眼 ;有 2眼术后发生排斥反应 ,经 1%环孢素A和皮质激素治疗后角膜水肿消退 ,但植片混浊。术后视力≥ 0 .3者 3眼 ,0 .2 5~ 0 .1者 5眼 ,0 .0 1~ 0 .1者 9眼 ,指数以下者 6眼。无 1眼因角膜溶解穿孔而摘除眼球者。结论 :对严重角、结膜碱性化学伤眼早期进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 ,可有效地清除坏死的角、结膜组织和炎症细胞 ,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 。
席兴华曹燕娜唐罗生秦波姜德咏
关键词:结膜板层角膜化学伤羊膜移植坏死
环孢霉素A和地塞米松防治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比较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地塞米松和CsA联合地塞米松对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86例 (86眼 )PKP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 3组。①CsA组 ,2 9例 2 9眼 ,用 1%CsA溶液滴眼 ;②地塞米松组 :2 6例 2 6眼 ,用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③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1例 31眼 ,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3组每日滴眼各 3~ 4次 ,均于术后 1月改为 2~ 3次 ,持续用药 3个月以上。对PKP术后发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者 ,予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 1%CsA及 0 .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直至病情缓解。所有患者随访 1~ 2年。结果 :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共 15眼(17.4 % ) ,其中CsA组 5眼 (17.2 % ) ,地塞米松组 7眼 (2 6 .9% ) ,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眼 (9.7% )。后组与前 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15只发生排斥反应眼经治疗有 13眼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应用 1%CsA联合 0 .1%地塞米松滴眼能更有效地减少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CsA及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能有效控制PKP术后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席兴华秦波姜德咏唐罗生曹燕娜
关键词:环孢霉素A地塞米松免疫排斥穿透性角膜移植
眼科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2006年
曹燕娜唐仁泓
关键词:教学改革眼科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学知识结构
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被引量:5
2009年
近年来,人们在临床上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DME),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IVTA可能发生玻璃体积血、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手术后并发症。因此寻求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曲安奈德给药方法,颇受人们关注。有研究发现球周注射曲安奈德能有效降低视网膜厚度,改善糖尿病黄斑水肿。经典的黄斑部格栅样激光光凝虽存在远期效果欠佳,手术后视网膜水肿的缺点,但联合曲安奈德的运用可提高疗效。我们以单纯激光光凝治疗作为对照,观察了球周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DME的病例,以评价其对DME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刘豫许雪亮唐仁泓陈国平曹燕娜高莉茉
关键词:黄斑水肿
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调查近12年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验光的5~12岁儿童4569人次纳入研究,排除有高度近视家族史者及眼部疾病者。有1次或多次复查记录的儿童进入近视进展程度统计。所有儿童采用麻痹剂散瞳后规范验光。结果 2000~2011年间儿童的平均屈光度为-2.0±1.7 D;年平均屈光进展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P>0.05)。近视儿童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10.1岁降至2011年的8.9岁(P<0.05)。2000~2011年间儿童平均进展屈光度为-0.6±0.7 D/年,其中5~8岁阶段屈光进展度数呈减慢趋势(P<0.05),而9~11岁期间近视进展加速,其中10、11岁组与7、8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基线近视度数与近视进展呈正相关。结论近12年间学龄期儿童的平均近视进展程度无明显变化,但儿童近视发生的平均年龄下降。近视度数较高的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上的近视儿童是预防高度近视的重点对象。
曹燕娜唐仁泓李蓉蓉谢艳李巧莲易军晖
关键词:近视进展学龄期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