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霖

作品数:17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直肠
  • 13篇结直肠
  • 10篇多学科协作诊...
  • 10篇诊治
  • 10篇诊治模式
  • 9篇直肠癌
  • 9篇肠癌
  • 8篇手术
  • 8篇结直肠癌
  • 6篇直肠肿瘤
  • 6篇肿瘤
  • 6篇肠肿瘤
  • 5篇新辅助化疗
  • 5篇直肠癌术
  • 5篇直肠癌术后
  • 5篇术后
  • 5篇结直肠肿瘤
  • 5篇化疗
  • 5篇辅助化疗
  • 4篇结直肠癌术后

机构

  • 17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7篇汪晓东
  • 17篇李立
  • 17篇曹霖
  • 6篇邱萌
  • 5篇曾天芳
  • 2篇阳川华
  • 2篇吕东昊
  • 2篇陈珊珊
  • 2篇李亚伦
  • 1篇罗德云
  • 1篇李志平
  • 1篇谢尧
  • 1篇王思宇
  • 1篇代利霞
  • 1篇徐晶晶

传媒

  • 1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数据库初期建设现状被引量:61
2007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数据库初期建设现状,探讨今后数据库建设的方向。方法描述现有各分类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并简要统计和分析患者数据库的患者基本信息、患者住院期间基本信息、治疗基本信息和多学科协作信息。结果各分类数据库的建设进度是不一致的。其中,患者数据库建设进度最快,文献数据库和专业医师数据库也有一定的发展。结论数据库时间跨度大以及数据采集花费大量时间是目前数据库建设进度较慢的主要原因。逐步完善数据库,及时更新并开展数据库临床相关的信息学研究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吕东昊汪晓东阳川华曹霖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数据库
结直肠手术中运用生物性不可吸收补片行腹膜重建的初步探索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结直肠手术中运用生物性不可吸收补片进行腹膜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治疗组接收结直肠手术的患者,纳入并分析其中采用了生物性不可吸收补片行腹膜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研究共纳入了71例患者,均顺利运用补片进行腹膜重建术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210min,平均114.23min;术中出血10~300mL,平均45.82mL。所有患者中有52例接受新辅助治疗,术后有68例接受辅助治疗。患者术后经肛排气时间(3.51±0.78)d、拔除血浆引流管时间(2.14±1.32)d、拔除尿管时间(3.51±1.56)d,术后住院时间(9.45±6.46)d,随访期间复查肛门指检发现直肠狭窄者6例(8.45%),有异物感者7例(9.86%),出现中远期肠梗阻者1例(1.41%)。结论使用该补片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与未使用该补片的常规手术的报道是接近的,而术后并发症则较常规手术报道的少,但使用补片是否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以及会带来哪些好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汪晓东曹霖曾天芳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运行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疗效。结果MDT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及外科住院时间少于非MDT组(P<0.05),但住院总时间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结果上,MDT组肿瘤手术切除率高于非MDT组(P<0.05)。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MDT组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低于非MDT组(P<0.05),但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5~10个月的随访,MDT组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非MDT组(P<0.05),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肠梗阻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MDT模式针对大肠癌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时间分配,而且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对于MDT模式的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同时还需将MDT模式中手术治疗的多模式环节进一步完善,以推出更为细化的围手术期MDT模式。
汪晓东曹霖罗德云邱萌李志平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干预结直肠癌手术方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方案的干预效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肛肠外科专业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手术预计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结果共纳入了251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直肠癌183例,结肠癌68例。MDT组和非MDT组之间基线一致,2组间术前预估手术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预估施行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的患者,发现其中术后实际手术方案无变动者所占比例及实际手术方案为扩大的根治性保肛手术者所占比例,在MDT组与非MDT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由预估的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改为局部根治手术者所占比例,MDT组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预估施行不保肛手术的患者中,2组间比较,实际手术方案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病灶变化,MDT组中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T分期变化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不仅在于术前试图降低肿瘤分期,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为需要经由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创造更高质量的临床效果;而新辅助化疗是否可以实现微创化手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汪晓东曾天芳曹霖邱萌李立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结直肠癌手术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诊治模式下,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4月至2007年10月期间最终诊断明确、未进行过MDT模式下的新辅助治疗且首次发现并行外科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研究观察此组患者术后1个月以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和非MDT诊治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条件纳入研究的直肠癌病例数为189例。其中,肿瘤位置〈3cm者38例,3~7cm者86例,≥7cm者65例;肿瘤病理学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122例,Ⅲ期50例,Ⅳ期12例。开腹手术181例,腹腔镜手术8例;造口手术者33例,非造口手术者156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0%(51/189),其中,切口出血1例,腹腔内(深部)出血4例,吻合口出血5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感染7例,尿路感染3例,腹腔内(深部)感染1例,不明原因发热19例;伤口浅层裂开1例,伤口液化15例;吻合口漏3例,直肠阴道瘘2例;肠梗阻7例,尿潴留7例,应激性溃疡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2~10个月,平均5.8个月,无死亡病例。MDT组和非MDT组之间基线一致。MDT组术后无输血史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非MDT组(P〈0.05)。此外,MDT组手术时间明显比非MDT组更短(P〈0.05)。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构成比、造口手术和非造口手术的构成比以及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类型的构成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T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MDT组(P〈0.05)。MDT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非MDT组(P〈0.05)。其中,伤口感染、伤口液化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小于非MDT组(P〈0.05)。采用多�
汪晓东曹霖曾天芳阳川华邱萌李立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
结直肠癌术后风险预测模型CCF-CCM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术后风险预测模型CCF-CCM的应用进展情况。方法检索CCF-CCM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结果有2篇文献主要与CCF-CCM相关,一篇介绍CCF-CCM的发展,一篇对其进行评论。结论 CCF-CCM专为接受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风险评估,用以评估人群中30 d手术死亡风险,经内源性验证发现CCF-CCM准确度较好。但在CCF-CCM为患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前,还需要在各中心进行专业验证与校准。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出来之前,该模型还不能用于对患者结果和外科医生能力进行绝对性的测量。
汪晓东曹霖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风险风险评估
直肠肿瘤术中盆腹膜重建技术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汪晓东曹霖李立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术盆腔组织盆腔手术妇科手术
ACPGBI结直肠癌术后风险评估模型临床应用的初步探索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初步验证英国结直肠医师协会结直肠癌术后风险评估模型(The colorectal cancer model of the Association of Coloproctolog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ACPGBI-CCM)的准确性,探讨其与临床风险预测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7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治疗组收治的诊断明确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ACPGBI-CCM为每一位纳入研究的患者计算死亡率预测值,并以死亡率预测值中位数为界,将纳入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比较2组间不同风险因子的差异;然后对评估指标进行分层分析,探讨其与术后死亡率预测值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本治疗组共收治了99例诊断明确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有67例符合纳入条件,平均年龄60.09岁,男34例,女33例;右半结肠癌15例,左半结肠癌9例,直肠癌43例;Dukes分期:A期0例,B期37例,C期24例,D期6例。术后30d内的实际死亡例数为0。ACPGBI-CCM预测的死亡率为0.77%~25.75%,中位值为3.36%,以预测死亡率≤3.36%为低风险组(34例),预测死亡率>3.36%为高风险组(33例),高风险组的死亡率预测值明显高于低风险组〔(8.86±4.51)%vs(1.76±0.68)%,P<0.01〕。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间患者年龄、内科合并症、术前有无化疗、ASA分级、术中肿瘤是否切除及手术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肿瘤并发症、Dukes分期、TNM分期及术后疼痛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距肛缘位置、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各风险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有无内科合并症、术前化疗、不同ASA分级及肿瘤是否切除会导致不同的死亡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会引起不同的死亡率,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性别、有无既往腹部手术史�
曹霖汪晓东陈珊珊李立
关键词:手术风险风险评估结直肠癌死亡率
结直肠癌术后风险预测模型CCF-CCM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CCF-CCM专为接受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风险评估,用以评估人群中30天手术死亡风险,通过了解结直肠癌术后风险预测模型CCF-CCM的应用进展情况,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此外还发现经内源性验证发现CCF-CCM准确度较好,但在CCF-CCM为病人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前,还需要在各中心进行专业验证与校准,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出来之前,该模型还不能用于对病人结果和外科医生能力进行绝对性的测量。
汪晓东曹霖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风险风险评估
急性简化生理学评分Ⅲ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
2009年
陈珊珊曹霖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评分标准生理学急性ICU患者评分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