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岩

作品数:61 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双酚
  • 12篇四溴双酚
  • 12篇四溴双酚A
  • 10篇浮游
  • 9篇水蚤
  • 9篇浮游动物
  • 7篇群落
  • 7篇TBBPA
  • 6篇毒性效应
  • 6篇幼体
  • 5篇毒性
  • 5篇摄食
  • 5篇群落结构
  • 5篇环境因子
  • 5篇急性毒性
  • 5篇饵料
  • 5篇丰度
  • 4篇生物富集
  • 4篇组织学
  • 4篇桡足类

机构

  • 53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61篇朱丽岩
  • 14篇刘光兴
  • 8篇郑家声
  • 7篇江田田
  • 6篇王梅林
  • 6篇徐风风
  • 6篇王超
  • 5篇戚本金
  • 5篇陈珂
  • 4篇黄瑛
  • 4篇徐潇峰
  • 4篇徐怀恕
  • 3篇邱旭春
  • 3篇徐培培
  • 3篇陈志鑫
  • 3篇刘树苗
  • 3篇周浩
  • 3篇齐亚超
  • 3篇陈学超
  • 3篇王俊健

传媒

  • 2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海洋科学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岸工程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2002年海...
  • 1篇第一届海洋生...
  • 1篇国家“863...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虾池水域放苗前期浮游动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养殖水域生态系是一个环境不太稳定、种类组成相对简单而生物量很高的半封闭的人工生态系.在对虾放苗前期即从虾池内纳入海水到投放仔虾的 这一段时期,浮游生物从外海这一大的自然生态系进入到虾池这一相对较小的人工生态系中,由于环境...
朱丽岩刘光兴孙丕晓
文献传递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期间 ,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 ,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和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 ,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 ;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 ;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 ,存活率略低于后者 ,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朱丽岩郑家声王梅林祁自忠徐怀恕
关键词:中国对虾幼体饵料抗感染力
一种利用菲律宾蛤仔检测海洋环境中三丁基氧化锡的方法
一种利用菲律宾蛤仔检测海洋环境中三丁基氧化锡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取样,样品为菲律宾蛤仔的器官—肝脏、鳃或外套膜;先将样品匀浆,加水,再加入氯化钠、浓盐酸,反应后再加入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混合液,振荡,离心,取上清液,再加入硼...
朱丽岩齐亚超刘光兴
文献传递
三疣梭子蟹幼体中肠腺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将蚤状幼体 I期 (Z1)到仔蟹共六期三疣梭子蟹幼体固定 ,作横切、纵切和平切的连续切片 ,观察中肠腺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 ,并研究其细胞的超微结构。三疣梭子蟹的中肠腺起自前、中肠交界处 ,分左右两部分 ,每部分三叶 ,由总管与幽门胃和中肠相通 ,中肠腺管的长度和数量随幼体发育而增加。管壁的上皮细胞在各期幼体均可分为四种类型 :E-细胞 (胚细胞 )、F-细胞 (纤维细胞 )、R-细胞 (吸收细胞 )和 B-细胞 (分泌细胞 ) ,它们在中肠腺管中的分布位置和功能各有不同。
朱丽岩郑家声王梅林姜明刘晓云徐怀恕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组织学细胞学肝胰腺
全文增补中
不同温度盐度下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的毒性效应被引量:2
2018年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是海洋环境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在海洋污染检测和风险评估中,桡足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被认为是理想的受试生物。实验以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作为受试生物,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影响下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的毒性效应。实验测得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48h-LC50=3.106mg·L^(-1)。设定温度梯度10、20、30℃和盐度梯度10、20、30,拟长腹剑水蚤暴露在2.485、3.106、3.883mg·L^(-1) TBBPA中48h,死亡率均会随着温度升高和盐度降低而上升。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15、20、25℃,盐度10、20、30条件下,拟长腹剑水蚤暴露在0.031和0.310mg·L^(-1) TBBPA中,存活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温度盐度改变,TBBPA对其影响也不显著(P>0.05);而0.031和0.310mg·L^(-1) TBBPA对发育时间(无节幼虫到桡足类幼体﹑桡足幼体到成体﹑第一只挂卵雌体的出现)和产卵间隔的影响显著(P<0.05),改变温度和盐度,TBBPA的毒性效应也会相应改变;TBBPA对产卵量的影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盐度并没有引起显著变化(P>0.05)。
韩萃朱丽岩江田田陈香卜亚谦王超董辉辉
关键词:环境因子生殖
胶州湾拟长腹剑水蚤时空分布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于2006年8月~2007年10月对胶州湾浮游桡足类的优势种——拟长腹剑水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并对其分布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调查海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拟长腹剑水蚤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21 ind/m3,351 ind/m3,727 ind/m3和502 ind/m3,秋季平均丰度最高,春季与秋季接近,夏季最低。(2)在水平分布上,春季拟长腹剑水蚤分布总体呈现湾心高于湾口、近岸高于中央的规律;而夏季呈现湾心低于湾口、近岸高于中央的规律;秋季则无明显规律;冬季大体呈现湾心低于湾口、近岸低于中央的规律。(3)在垂直分布上,春、夏、秋3个季节调查站位拟长腹剑水蚤上层丰度明显高于下层,而冬季上层所占比例略高于下层。拟长腹剑水蚤存在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但不同季节移动规律不同。(4)拟长腹剑水蚤的时空分布与多种环境因子变化有关,其中盐度、初级生产力水平、仔稚鱼等游泳动物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大。
朱丽岩徐培培张天文陈志鑫寇建山
关键词:丰度
胶州湾夜光虫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11月在胶州湾海域4次海洋生物调查样品,对该海区夜光虫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夜光虫丰度季节分布极不均衡:春季最高,平均为2.81×104ind/m3;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平均为146 ind/m3。温度是影响其季节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夜光虫的水平分布和营养盐的分布密切相关,呈现近岸高于中央,湾内高于湾口的现象;在垂直分布上,受摄食的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上层水体中夜光虫丰度一般要高于底层的;夜光虫的昼夜垂直移动受季节影响显著,不同的季节昼夜垂直移动趋势不同。
张天文朱丽岩徐培培周浩戚本金
关键词:夜光虫
铜、镉离子和三丁基锡对火腿许水蚤T-SOD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体外亚致死毒性实验,研究铜、镉离子和三丁基锡(TBT)的单一和联合作用对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火腿许水蚤T-SOD活性对各组污染物毒性均敏感,随暴露时间延长发生显著的变化。单一毒性处理的火腿许水蚤T-SOD活性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u2+、Cd2+暴露下的各组T-SOD活性分别在482、4 h达到最高,TBT暴露的诱导作用不显著,除低浓度Cu2+、Cd2+组外,各组T-SOD活性后期受到抑制,均在96 h降到最低。联合毒性处理的T-SOD活性变化更加复杂,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各组T-SOD活性主要受到抑制,Cu2+-Cd2+、Cu2+-TBT、Cd2+-TBT联合作用的分别在12~24、24、36 h有最低值。
戚本金朱丽岩刘树苗徐风风
关键词:三丁基锡
四溴联苯醚(BDE-47)对两种海洋桡足类动物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研究四溴联苯醚(BDE-47)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以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为受试生物,依据急性毒性实验96 h-LC50值,设置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测定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中SOD、GST、GPx活性以及GSH含量。结果显示:BDE-47对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 h-LC50分别为57和851μg·L-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2种桡足类在BDE-47作用下,其能量摄入和代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或抑制。太平洋真宽水蚤在中浓度(1.425μg·L-1)下摄食率和排氨率受到促进,高浓度(5.70和11.40μg·L-1)下耗氧率明显抑制;日本虎斑猛水蚤高浓度下(170.20μg·L-1)摄食率受到抑制,中浓度(21.28μg·L-1)下耗氧率受到促进,各个浓度的BDE-47对其排氨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太平洋真宽水蚤SOD活性在BDE-47暴露96 h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受到明显抑制;GST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和GPx活性低浓度(0.7125和1.425μg·L-1)下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而高浓度(5.70和11.40μg·L-1)下则相反。日本虎斑猛水蚤SOD活性随BDE-47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GST活性和GSH含量在低浓度(10.64和21.28μg·L-1)BDE-47中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浓度(85.10和170.20μg·L-1)BDE-47下,GST活性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GPx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由此可见,BDE-47与这2种桡足类的能量摄入、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存在一定时间及剂量效应,并具有明显的物种差异性。
徐风风朱丽岩巩文静王俊健卢梦雪
关键词:BDE-47摄食代谢抗氧化防御系统
夏季和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本文根据2015年8月(夏季)和2016年1月(冬季)南黄海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夏冬两季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结果如下,两季样品共鉴定出103种浮游动物,夏季种类数(96种)>冬季(45种)。夏季优势种数为3种,冬季为6种。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丰度均值分别为17 835.8和1 856.3ind/m^3,生物量均值分别为2 334.2和910.4mg/m^3。PRIMER5.2软件相似性分析表明:夏季,相似性在51.89%~56.07%时,可以将各站位划分为5个群落;冬季,相似性在59.91%~65.82%时,可划分为3个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时,按属或按科进行统计与按种进行统计相比产生的数据损失分别约为6%和10%。浮游动物总种数减少时,按更高阶元进行聚类所产生的数据损失也会减少。
陈学超陈学超黄瑛朱丽岩朱丽岩
关键词:南黄海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