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家声

作品数:42 被引量:49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生物学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组织学
  • 7篇组织化学
  • 6篇消化道
  • 6篇化道
  • 5篇形态学
  • 5篇染色
  • 4篇性腺
  • 4篇性腺发育
  • 4篇幼体
  • 4篇生殖周期
  • 4篇染色体
  • 4篇核型
  • 3篇毒性
  • 3篇养殖
  • 3篇缢蛏
  • 3篇毛蚶
  • 3篇克隆
  • 3篇甲壳
  • 2篇低温碱性蛋白...
  • 2篇毒性实验

机构

  • 2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9篇青岛海洋大学
  • 11篇淮海工学院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烟台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日用化学...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 1篇国家海洋局海...

作者

  • 42篇郑家声
  • 12篇王梅林
  • 11篇许星鸿
  • 8篇朱丽岩
  • 8篇阎斌伦
  • 6篇孙谧
  • 6篇徐国成
  • 4篇徐加涛
  • 3篇吴建新
  • 3篇邵营泽
  • 3篇吴荣军
  • 3篇徐怀恕
  • 2篇朱明远
  • 2篇洪义国
  • 2篇冯晓燕
  • 2篇戴继勋
  • 2篇沈城
  • 2篇杜荣斌
  • 1篇王梅林
  • 1篇王跃军

传媒

  • 11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海洋湖沼通报
  • 4篇海洋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海洋水产研究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水产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遗传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Marine...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头鱼和铠平You核型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采用PHA、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研究斑头针和铠平You的核型,其核型分别为2n=48,7m+33sm+8st,NF=88和2n=48,3m+2st+43t,NF=51。并且这两种鱼的核型中均有1条具次缢痕的染色体,因此形成异形染色体对,这是黄渤海鱼类染色体研究首次发现。
郑家声王梅林
关键词:核型
海洋溶菌酶酶学性质及其在化妆品中的抑菌效果被引量:5
2004年
考察了海洋溶菌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防腐效果及其与常规护肤化妆品主要原料、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结果表明:该酶对溶壁微球菌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较适作用pH为8,在45℃以下、pH4~10内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对低温有突出的适应性。受日化产品中常见金属离子影响小,与护肤化妆品中常规成分配伍性良好,且广谱杀菌,对18株受试菌株均有抑制作用,防腐效果达到国内外化妆品防腐标准。
郝杰孙谧张宝莲郑家声
关键词:化妆品抑菌效果防腐剂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被引量:64
2000年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 38种海洋鱼类和 2 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 ,以及其中 6种鱼和 1种贝的 C-带、Ag- 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 ,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王梅林郑家声朱丽岩戴继勋
关键词:鱼类贝类染色体组型带型遗传资源
许氏平鮋消化道中部分消化酶的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对许氏平 (Sebastesschlegeli)消化道内的 5种与消化吸收有关的酶进行分布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1)肠道各段均具很高碱性磷酸酶活性 ,最适 pH为 9.7。食道和胃几乎没有碱性磷酸酶活性。 (2 )消化道各部位均含酸性磷酸酶 ,肠道活性最高 ,自幽门盲囊起依次递降。食道和胃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肠 ,胃和肠酸性磷酸酶的最适 pH均为 5 .3。 (3)肠道中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胃 ,且 2者羧酸酯酶最适 pH差别较大 ,分别为 8.4和 6 .8。(4)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肠道 ,胃蛋白酶最适pH为 2 .6 ,肠蛋白酶最适 pH为 9.4。 (5 )胃淀粉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 ,胃淀粉酶最适 pH为 4 .6 ,肠道淀粉酶最适pH为 7.0。这表明许氏平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中进行 ,在肠中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
郑家声冯晓燕
关键词:消化道消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人工养殖
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道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三疣梭子蟹的消化道分前肠、中肠和后肠,前后肠起源于外胚层,腔内有角质衬里,中肠起源于内胚层,腔内无角质层。消化管壁均由上皮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前肠包括口腔、食道和胃,食道壁内褶形成食道嵴,食道嵴的折叠程度以及食道放射肌的排列密度随幼体发育而增加。胃的结构复杂,其内的角质层特化成前部的胃磨和后部的腺滤器。胃磨、腺滤器、贲门胃和幽门胃之间的比例以及贲门-幽门瓣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变化明显。中肠的前端背面有一对前盲囊管,沿胃的背面向前延伸,在发育上有长度的变化。中肠后端背面发出一支后盲囊管,在Z2形成,随后逐渐延长并发生弯曲。后肠始于腹部第二节,在蚤状幼体时最长可达中肠的两倍多,大眼幼体后随着腹部的退化而明显缩短。
朱丽岩郑家声王梅林徐怀恕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道发育组织学
嗜冷杆菌EastSeaG5-1415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被引量:5
2005年
从东海深海底泥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碱性脂肪酶的海洋细菌EastSeaG5-1415,经鉴定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glacincola.将其染色体DNA用Sau3AI部分酶切后,低熔点琼脂糖回收2~10kb 的DNA片段,用Klenow大片段酶半补齐,与用Sal I酶切半补齐的质粒pUC19连接后,转化E.coli.JM109构建基因文库.用平板测活法从基因文库初步筛选到两株产碱性脂肪酶的阳性克隆,采用ELISA反应进一步鉴定.序列测定分析表明,两个重组质粒中都包含长度为951bp的碱性脂肪酶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和上游基因调控序列.此片段编码有317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计算分子量为35 000 Dal.通过Southern杂交证实了此片段来自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glacincola EastSeaG5-1415基因组.
卜宪娜孙谧郝建华郑家声
关键词:酶基因基因文库杆菌阳性克隆UC海洋细菌
砂海螂Mya arenaria Linnaeus核型被引量:5
2001年
作者以鳃为材料 ,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 ,研究了砂海螂 Mya arenaria L innaeus的核型 ,其核型公式 2 n为 34,2 4 m+ 10 sm,染色体总臂数 NF为 6 8。无端部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
郑家声郑大海王梅林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缢蛏肠的结构与功能
2003年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肠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肠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缺乏肌层,其中粘膜层包括粘膜上皮和粘膜肌层。粘膜上皮为单层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微绒毛柱状细胞和分泌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除了能运输食物外,还具有细胞内消化、贮存能量及细胞外消化的功能;微绒毛柱状细胞具活跃的吸收、细胞内消化和贮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以顶浆分泌方式分泌酶原和粘液,其分泌的酸性和中性混合粘液物质可起到润滑肠道、保护粘膜的作用,分泌的消化酶参与肠腔中进行的细胞外消化。粘膜肌层为薄层环行的平滑肌。粘膜下层为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肠道具有消化脂类的能力,还参与钙、铁等无机盐代谢。
许星鸿郑家声
关键词:缢蛏组织学组织化学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人工苗种生产研究Ⅰ.水温对胚胎发育及幼体培育的影响被引量:13
2002年
为给单环刺 (U.unicinctus)的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本文研究了水温对单环刺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环刺各胚胎发育期的发育速度 (h)随水温 (T)升高而加快 ,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求得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平均 2℃。不同水温条件下 ,各期幼虫期的存活率以2 0℃为最高 ,培育水温高于或低于 2 0℃时生存率逐渐降低。幼虫培育适宜温度为 15~ 2 0℃。
康庆浩郑家声金在敏
关键词:单环刺YI胚胎发育幼虫培育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期间 ,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 ,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和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 ,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 ;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 ;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 ,存活率略低于后者 ,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朱丽岩郑家声王梅林祁自忠徐怀恕
关键词:中国对虾幼体饵料抗感染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