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迪俊

作品数:4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心电
  • 22篇电图
  • 22篇心电图
  • 10篇室性
  • 9篇动态心电图
  • 9篇心肌
  • 9篇心律
  • 8篇心脏
  • 7篇电生理
  • 7篇心室
  • 7篇离散度
  • 6篇电生理学
  • 6篇心病
  • 6篇心动过速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律失常
  • 6篇综合征
  • 6篇梗死
  • 6篇冠心病
  • 5篇心率

机构

  • 35篇汕头大学医学...
  • 1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1篇汕头大学
  • 2篇宜春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8篇李迪俊
  • 21篇林毓群
  • 16篇邱汉婴
  • 5篇张勇
  • 5篇胡俊妍
  • 5篇蔡杰
  • 4篇祝森志
  • 4篇陈有仁
  • 3篇王水珠
  • 3篇黄明通
  • 3篇刘少飞
  • 2篇邱余虹
  • 2篇吴波
  • 2篇毛焕元
  • 1篇张云
  • 1篇张汉灵
  • 1篇吴波
  • 1篇易卫平
  • 1篇褚红涛
  • 1篇林建才

传媒

  • 12篇汕头大学医学...
  • 6篇实用心电学杂...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实用心脑肺血...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分支阻滞伴左后分支韦登斯基现象一例
2001年
李迪俊邱汉婴
关键词:三分支阻滞韦登斯基现象心电图
房早二联律伴交替性不全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报告
1995年
房早二联律伴交替性不全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报告李迪俊[病例]男性,4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ECG示:窦性加异位节律,在V1导联中,可见房早呈二联律,且房早QRS交替呈不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图形。左束支阻滞型者,QRS时间为0.10s,rS型;右束支阻滞...
李迪俊
关键词:冠心病房早二联律病例报告
陈旧性心肌梗死室性早搏与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室性早搏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82例OMI患者,按室性早搏Lown's级别分组:A组:Lown's 1-3级,60例;B组:Lown's 4-5级,22例;检测各组HRV时域指标和QTd,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A组的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的QTd显著增加,明显大于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和A组比较,B组的HRV各项时域参数指标显著降低(P<0.001)。结论:室性早搏Lown's 4-5级OMI患者的QTd明显增大、HRV显著降低;预示其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李迪俊林毓群张云
关键词:室性早搏陈旧性心肌梗死OMI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不同阶段及部位QT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与QTc间期离散度 (QTdc)的改变在不同阶段及不同梗死部位差异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 6 2例MI患者一周内 (急性期 )与三个月 (恢复期 )及六个月 (陈旧性 )心电图QTd、QTcd的改变及其差异。 结果  1 MI患者的QTcd在急性期明显增大 (P <0 0 5 )。 2 前壁组的QTcd显著长于下壁组 ,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 )。 3 猝死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猝死组 (P <0 0 5或P <0 0 0 1)。 4 再发MI组除急性期外QTd、QTcd明显高于首发MI组 (P <0 0 5或P <0 0 0 1)。 结论 测量MI时的QTd、QTcd可用于预测猝死发生的危险性 ,而再发性MI后QTd、QTcd的变化更为明显。
李迪俊林毓群
关键词:心肌梗死QT离散度心电图
变异型心绞痛动态心电图变化一例
2003年
林毓群李迪俊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动态心电图病例窦性心律
24h动态心电图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58例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晷夜规律。方法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对 258例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短阵房速(5016阵次)的发生,持续时间以及终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例数和次数有2个低谷和2个高峰,其持续的高峰(14:00、04:00) 与发生的高峰相接近,而终止的高峰(16:00)与发生低谷相对应。结论认为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昼夜节律可能对短阵房速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林毓群蔡杰张勇胡俊妍祝森志李迪俊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昼夜节律
198例器质性心脏病DCG与ECG比较分析
2005年
目的对常规心电图(ECG)与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诊断资料。方法根据病因将198例心脏病患者分为三组:冠心病组67例、高血压病组69 例、肺源性心脏病组6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ECG检查,并采用DCG监测系统记录24 h心电活动, 回放并进行分析、记录。结果 198例患者ECG检出心律失常者62例(占31.3%),DCG检出心律失常者183例(占92,4%)。ECG检出心肌缺血者65例(占32.8%),DCG检出心肌缺血者121例 (占61.1%)。结论 DCG对于各种心律失常及间断性心肌缺血的检测明显优于ECG,对于心电图正常但有心脏病临床症状,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对持续性心肌缺血、左室肥大及室内传导阻滞则两种检查结果相差不大。
林毓群蔡杰张勇胡俊妍祝森志李迪俊
关键词: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QRS波、ST-T电交替
1998年
林毓群李迪俊
关键词:心动过速QRS波振幅心脏电交替阵发性心脏传导系统房性S-T段
全文增补中
221例心房颤动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为探讨心房颤动病因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0-2005年221例心房颤动(Af)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中青年组(≤55岁)和老年组(〉55岁)。结果显示在中青年组中,风心病及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1),其波形以粗f波为主;老年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男女患病几率相近(P〉0.05),肺源性心脏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冠心病的波形以细f波为主,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波形以粗f波为主。特发性Af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其余Af病因由于例数过少,无统计学上意义。结论通过对Af病因的分析,有助于临床的治疗工作。
林毓群蔡杰张勇胡俊妍祝森志李迪俊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因冠心病风心病
八厘麻毒素对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研究八厘麻毒素(Rh)对在体和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使用在体兔心脏模型和Langendorff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 ,观察并记录分别用Rh12.5μg·kg-1和25μg·kg-1(iv)或用含Rh浓度为0.34μmol·L-1 和0.68μmol·L-1 的K_H灌注液灌注兔心脏时 ,对在体或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Rh12.5μg·kg-1(iv)后20、40、60和80min,心室舒张阈值 (VDT),有效不应期 (ERP)和相对不应期 (RRP)均无显著变化;而Rh25μg·kg-1(iv)在用药后的同样时间内可见ERP和RRP显著延长(P<0.05)。另用含Rh浓度为0.34μmol·L -1的K_H灌注液行Langendorff灌注 ,心房相对不应期(ARRP)和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显著延长 (P<0.05~0.01) ;转用含Rh浓度为0.68μmol·L-1 的K_H灌注液行Lan gendorff灌注 ,心房舒张阈值(ADT)、VDT均明显升高 (P<0.05~0.01) ,且ARRP ,AERP ,心室相对不应期(VRRP)和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均显著延长 (P<0.05~0.01)。结论Rh能直接作用于心肌 ,升高心房、心室舒张期阈值和延长心房。
李迪俊王海鱼
关键词:八厘麻毒素心脏电生理学离体灌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