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江

作品数:22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病理
  • 8篇肿瘤
  • 8篇病理学
  • 6篇神经系
  • 6篇神经系统
  • 6篇临床病理
  • 5篇脊索
  • 5篇脊索瘤
  • 4篇中枢神经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细胞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颅底
  • 4篇颅底脊索瘤
  • 4篇病理分析
  • 3篇预后
  • 3篇神经系统肿瘤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细胞瘤
  • 2篇信号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美国国立卫生...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脑科学与...

作者

  • 22篇杜江
  • 13篇王军梅
  • 12篇李桂林
  • 8篇徐丽
  • 7篇方静宜
  • 5篇刘朝霞
  • 5篇崔云
  • 3篇田凯兵
  • 3篇王亮
  • 3篇吴震
  • 2篇张俊廷
  • 2篇何艳姣
  • 2篇张力伟
  • 2篇白吉伟
  • 2篇张亚卓
  • 2篇李春德
  • 2篇李储忠
  • 2篇李达
  • 2篇姜涛
  • 2篇桂松柏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多层细胞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染色体19q13.42基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多层细胞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TMR)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19q13.42基因改变情况。方法搜集3例ETMR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进行检测并观察ETMR病理特征。结果ETMR患儿平均年龄34个月,男性2例,女性1例。CT显示类圆形不均匀等低密度或略高密度影,可见囊性区,肿瘤占位效应明显。手术治疗后2例患儿分别生存14个月和38个月,第3例术后4个月复发,后失访。组织学显示排列密集、核分裂象多见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和由这些细胞组成的多层细胞菊形团在细胞稀疏的神经细胞瘤样背景中呈大片状或小叶状分布,其间可见无核神经毡结构。多层未分化细胞围绕有内界膜的中央空腔放射状分布构成多层细胞菊形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分化区细胞及神经毡表达突触素等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在细胞密集区及多层细胞菊形团呈阳性表达;NeuN散在少量神经元阳性。未分化细胞和菊形团区域Ki-67阳性指数40%~80%,而分化区Ki-67阳性指数1%~3%。CD99在其中1例的血管周围菊形团的细胞呈细胞质阳性。3例经FISH检测发现均有超过30%的肿瘤细胞染色体19q13.42位点扩增。结论ETMR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是独立的肿瘤实体,19q13.42特异性的基因改变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今后治疗的研究提供分子学基础。
王军梅刘朝霞方静宜陈谦杜江徐丽李桂林
关键词:肿瘤染色体原位杂交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神经系统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病理是其诊断的"金标准"。21世纪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病理学逐步从传统的形态学转化为分子病理学。神经病理医生不仅要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还需要借助神经解剖、神经影像等其他相关知识。因此,培养新形势下合格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病理医生不仅对患者意义重大,也是学科发展的必要保证。应用传统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临床病理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临床病理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科发展的合格病理人才。
王军梅李桂林方静宜杜江徐丽
关键词:多媒体神经系统病理学分子病理
桥脑小脑角区内淋巴囊肿瘤五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5例ELST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以EnVision二步法用波形蛋白、角蛋白(AE1/AE3)、CK8/18、CK5/6、上皮细胞膜抗原(E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突触素、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2-40、Calponin、Calretinin、Ki-67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取2例尸检正常内淋巴囊及8例桥脑小脑角区脉络丛乳头状瘤做对比观察。结果 ELST患者发病年龄23 ~ 35岁,男性2例,女性3例。首发症状有耳鸣、耳痛、听力下降、耳出血及流液,2例伴有头痛。病史半年至10年,其中3例有复发。影像学检查肿物位于桥脑小脑角区,伴有岩骨骨质广泛破坏。组织学改变:肿瘤呈乳头状及腺样结构,乳头被覆瘤细胞单层排列,瘤细胞界限清楚,胞质嗜酸或透明,胞核异型性不大,居中或偏向于腔面,可见扩张的腺样结构,其内有嗜酸性的胶样物质,纤维性间质中血管丰富,小血管紧贴于上皮下,5例均有硬膜或骨质内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5例ELST的AE1/AE3、CK8/18、CK5/6及VEGF阳性,4例EMA阳性,3例Calponin局灶阳性,2例S-100蛋白局灶阳性,2例波形蛋白阳性,1例GFAP局灶阳性,1例突触素局灶弱阳性,5例CEA、TTF-1、D2-40、Calretinin均为阴性,5例CD34血管阳性,5例Ki-67阳性指数均<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突触素均为阳性,7例S-100蛋白阳性,2例GFAP阳性,1例D2-40阳性,4例AE1/AE3阳性,5例CK8/18阳性,8例EMA、CK5/6及Calponin均为阴性。结论 ELST很少见,其易侵袭骨质,有复发倾向,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为低度恶性,其最应与桥脑小脑角区的脉络丛乳头状瘤进行鉴别。不同的临床影像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鉴别。
杜江王军梅崔云李桂林
关键词:内淋巴囊脉络丛肿瘤小脑脑桥角
病例式教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的教学中应用病例式教学模式的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室存档神经系统肿瘤病例160例,其中常见多发肿瘤100例;疑难肿瘤25例;误诊病例5例;WHO新分类的神经系统肿瘤10例;考核病例20例。结果:通过考核病例检验,年轻医师及进修医师诊断正确率达到95%以上。结论:在神经系统肿瘤教学中,应用病例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从临床、影像、病理三方面加深对病变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及诊断水平。
杜江李桂林方静宜王军梅徐丽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教学
结节性硬化症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手术患者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总结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手术患者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2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TSC并SEGA临床资料。结果 19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经额皮质造瘘入路15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4例,术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脑室穿刺外引流各1例。17例行肿瘤全切未再复发,2例行肿瘤部分切除后因残余肿瘤增大,而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本组术后随访5~11年,平均6.9年,其中17例长期存活,死亡及失访各1例。1例术后5年死于突发“脑干出血”,1例术后颅内出血二次手术后出现癫痫及视力下降;1例术后出现肾脏肿瘤于外院手术切除。2例双侧脑室肿瘤均予一侧切除,1例术后对侧肿瘤增大,给予西罗莫司治疗后肿瘤缩小;另1例失访。长期存活患者中,4例术后在家休养,13例目前能生活自理。结论 提高对TSC并SEGA的认识,密切观察患者颅内病变情况,以早期发现SEGA并手术,以取得较好预后;辅助应用m TOR抑制剂可一定程度抑制SEGA生长。
刘玉含王军梅杜江李春德姜涛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外科手术预后生活质量
β链蛋白和BRAF V600E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检测β-catenin和BRAF V600E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评估其在颅咽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1例患者的颅咽管瘤标本。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类型颅咽管瘤的形态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β-catenin、BRAF V600E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中,细胞核β-catenin呈阳性,见于漩涡状细胞丛、鬼影细胞旁的移行细胞和(或)散在分布的单个细胞,阳性率高达93%(39/42);而乳头型颅咽管瘤(PCP)中,细胞核未见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仅细胞膜呈阳性表达。在PCP中,BRAF V600E的阳性比例为7/8,而ACP均呈阴性。3例颅咽管瘤的形态不典型,2例β-catenin呈细胞核阳性,符合ACP;1例显示上皮表面的纤毛BRAF V600E阳性,符合拉克氏囊肿伴鳞状上皮化生。ACP中,β-catenin核阳性细胞其Ki-67呈阴性。8例复发ACP患者的2次标本其β-catenin阳性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BRAF V600E分别为ACP和PCP的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形态不典型的颅咽管瘤的分型和鉴别诊断。
王军梅刘朝霞徐作霖崔云杜江徐丽李桂林
关键词:颅咽管瘤病理学WNT信号通路BRAF
原发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误诊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颅底脊索瘤临床误诊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原发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55例颅底脊索瘤患者。测量磁共振他加权和T1增强序列中肿瘤信号强度与脑干信号强度的比值(RT2和REN),比较误诊组(50例)和对照组(10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而依据肿瘤的部位和常见的误诊肿瘤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误诊组的50例颅底脊索瘤中,19例误诊为神经鞘瘤,12例误诊为表皮样囊肿,8例误诊为岩斜脑膜瘤,5例误诊为其他骨肿瘤,3例误诊为垂体腺瘤,3例误诊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畸形。误诊组的RT2和RE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49(0.79)和0.99(0.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但误诊组和对照组间肿瘤的部位和骨质浸润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蝶枕部相比,蝶岩部(P=0.001)和岩枕部(P=0.008)的脊索瘤易导致误诊;与弥散内生型相比,外生型脊索瘤更容易导致误诊(P<0.001)。结论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异质性较大,发生于侧颅底和外生型脊索瘤容易被临床误诊,最常见的易混淆肿瘤为侧颅底神经鞘瘤和环池表皮样囊肿。磁共振信号强度比值可以提供定量参考,但其在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索。
王亮田凯兵马骏鹏杜江李达张力伟张俊延吴震
关键词:脊索瘤颅底肿瘤误诊信号强度比
颅咽管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手术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室确诊的2例颅咽管瘤恶变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其中1例患者恶变前后的组织学差异。纳入同期10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比较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25岁;恶变前均曾接受过放疗,恶变前病理学结果均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2例患者恶变后均呈鳞状细胞癌形态,核大深染,核仁清楚,核浆比例高,核分裂像增多。肿瘤呈实性片状生长,星形网状结构少见。湿角化物多见,分布于癌巢和间质中。肿瘤浸润脑组织,基底膜破坏或消失。与恶变前相比,恶变后肿瘤细胞密度更高,细胞异型性更明显,核分裂像更多。免疫组化示所有患者CK和CK5/6均呈阳性表达,恶变患者恶变后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恶变前(50%对比5%),也明显高于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50%对比2%~10%)。结论颅咽管瘤恶变后恶性倾向明显,但仍保留部分颅咽管瘤特征,这有利于与相似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徐丽刘朝霞方静宜王军梅杜江何艳姣李桂林
关键词:颅咽管瘤病理学恶变
鼻-鼻窦侵袭型真菌病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被引量:41
2005年
目的 探讨真菌侵袭黏膜组织所引起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组织损伤的致病机理。方法 对 1984年 4月至 2 0 0 2年 8月 16例经病理学证实为侵袭型真菌性鼻 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病理形态进行观察。用HE染色观察真菌侵袭组织的方式及组织损伤的特点 ,Warthin Starry(W S)、过碘酸 Schiff(periodicacid Schiff,PAS)染色显示侵入组织内真菌的形态特征 ,对其中 1例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有基础疾病患者 13例 (糖尿病 4例、鼻腔T细胞淋巴瘤 1例、急性巨细胞性白血病伴甲型肝炎 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例、鼻窦及眶内恶性肿瘤 2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变 1例、眶内肿瘤切除术后 1例、慢性上颌窦炎行上颌窦根治术后 2例 ) ,无基础疾病者仅 3例。真菌培养检出曲霉菌 10例 ,毛霉菌 4例 ,镰刀霉菌 1例 ,1例未作培养。随访 6个月~ 5年 ,死亡8例 (5 0 0 % )。病理学观察 :形成化脓性肉芽肿 14例 ,真菌对小血管浸润 16例 ,小动脉闭塞 5例 ,小动脉菌栓 1例 ,组织凝固性坏死 16例。同侧眶内真菌侵袭 8例 ,侵袭视神经 3例。结论 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引起免疫功能低下 ,是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重要的发病基础。真菌性血管炎是造成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张盛忠刘红刚刘铭杜江王毓新
关键词:病理学毛霉菌两性霉素B
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DHG-G34)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DHG-G34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肿瘤切除术,另2例行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行肿瘤切除术的4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对所有患者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治疗情况和生存状态。对肿瘤组织标本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检测。结果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18岁(14〜34岁),男性占优势(5/6);病变均位于大脑半球,呈单灶性(3/6)或多灶性(3/6);增强扫描显示无明显强化(2/6)或轻度不均匀强化(4/6)。行肿瘤切除术的4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均为次全切除。5例(5/6)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6~30个月);术后均同步行放、化疗。至末次随访,3例死亡,2例存活。HE染色的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3/6),胶质母细胞瘤3例(3/6);其中表现单一高级别胶质瘤形态的4例(4/6),混有原始神经元成分的2例(2/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6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突变型H3 G34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H3K27me3,过表达P53,均不表达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和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TRX),而突触素(Syn)局灶性中等强度表达(2/6)。4例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基因检查结果显示,均无异梓檬酸脱氢酶(IDH)1/2、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IERT)C228T/C250T及BRAF-V600E基因突变,其中2例(2/4)存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MGMT)甲基化。结论DHG-G34多见于大脑半球,可呈多灶性生长,MRI强化不明显;组织病理学具有异质性,但分子病理学改变一致;患者预后差。
邹婉婧崔云何艳姣刘幸刘玉清柴睿超刘震杜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病理学疾病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