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江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椎体
  • 1篇心跳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椎体
  • 1篇腰椎椎体后缘...
  • 1篇治疗颈椎
  • 1篇治疗颈椎病
  • 1篇中脊
  • 1篇融合术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入路
  • 1篇疏松性
  • 1篇前路
  • 1篇切除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切除
  • 1篇椎体骨折
  • 1篇椎体骨质疏松
  • 1篇椎体骨质疏松...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杜江
  • 3篇王晶
  • 2篇梁耀中
  • 1篇黄志宇
  • 1篇吴昊
  • 1篇陈实
  • 1篇龚瑾
  • 1篇兰薇
  • 1篇龙刚
  • 1篇张国威
  • 1篇陈建帆
  • 1篇王西墨
  • 1篇林宏生
  • 1篇查丁胜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十届中国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治疗中脊柱内镜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年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治疗难度较大,脊柱内镜的应用使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治疗精确度提高,可有效降低手术治疗创伤,但须合理选择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治疗中脊柱内镜的手术入路,以充分发挥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优势。本文就综述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发病机制、精准确诊和分型、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减压范围和手术入路、脊柱内镜应用的优势,以期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治疗中脊柱内镜的应用提供参考。
段礼良杜江柯天成邢志斌王晶
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手术入路
野黄苓甙在体外肝脏灌流复苏大鼠无心跳边缘供肝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野黄苓甙在大鼠体外肝脏灌流复苏无心跳边缘供肝过程中对供肝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无心跳供肝按热缺血时间和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n=8)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在安全时限内(15~20 min),B组(n=8)和C组(n=8)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均为45 min;3组均采用体外肝脏灌流系统(ECLP)常温灌流6 h,其中C组在灌流液中定时加入定量的野黄芩甙溶液。观察灌流后1 h、3 h和6 h供肝胆汁分泌量的变化以及灌流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在灌流前和灌流后1 h、3 h和6 h分别取3组供肝标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C 2组供肝在灌流后1 h和3 h胆汁分泌量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随着灌流时间的延长,在灌流后6 h 3组差异不显著(P>0.05),灌流后3 h B和C组差异显著(P<0.05)。灌流液中ALT和ET-1的水平在3个时点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灌流后3 h和6 h差异显著(P<0.05),但在灌流后1 h差异不显著(P>0.05)。超微病理变化显示灌注前与A组相比,B、C 2组供肝的肝细胞线粒体部分膜断裂,嵴疏松溶解,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灌流3 h后B、C 2组供肝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恢复,灌流6 h后C组肝细胞结构恢复得更加明显。结论:体外肝脏灌流野黄苓甙能够改善无心跳边缘供肝的功能和超微结构。
龚瑾兰薇龙刚王西墨杜江黄志宇陈建帆陈实
个体化方案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的个体化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04年4月MRI各序列存在信号改变的23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患者,并根据临床表现、全身状况及影像学改变分析各病例的特点,个体化...
林宏生吴昊查丁胜王晶张国威杜江梁耀中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骨痛个体化
显微镜辅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病37例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经前路显微镜辅助下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37例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2~77岁,平均(51.5±6.2)岁.单节段手术30例,2节段手术6例,3节段手术1例.所有病例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占40.54%;神经根型颈椎病22例,占59.46%.手术均采用颈前横切口,安置椎间撑开器,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成减压,在直视下行融合固定.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以评估临床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颈椎功能.结果本组均在显微镜下顺利完成减压,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10.67±36.42)min;术中出血量20~110ml,平均(36.00±29.11)ml.本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15.2±4.7)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8.37±3.2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5.96±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分级,优31例,良6例,优良率100%;NDI自术前19.01±6.47降至末次随访时的5.8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女性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1枚螺钉松动并少许退出,无明显不适,继续观察未见螺钉继续退出;无脑脊液漏、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论显微镜辅助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能在不明显延长手术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安全充分的减压,临床疗效满意;在单节段或2节段椎间盘髓核脱出的病例中,可以避免行创伤较大的前路颈椎次全切除融合术(ACDF),值得临床推广.
王晶杜江梁耀中卢陈欢朱铠睿江宓翁余慧欢
关键词:颈椎病显微外科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