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懋惺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肝
  • 4篇基因
  • 4篇肝炎
  • 3篇启动子
  • 3篇启动子多态性
  • 3篇结缔组织
  • 3篇结缔组织生长...
  • 3篇基因启动子
  • 3篇基因启动子多...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肝炎肝硬化
  • 2篇肝硬化
  • 2篇肠易激
  • 2篇肠易激综合征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林懋惺
  • 4篇杨丽
  • 2篇薛建波
  • 1篇袁聪
  • 1篇杨正兵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四川地区中国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1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38例正常人群CTGF启动子-484G/C和-650G/C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检测。结果CTGF启动子-484T/C位点在被检测者中只发现TT型。在-650G/C位点发现GG型和GC型。在肝硬化组中GC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10.7%vs 4.3%,P<0.05);ALT水平异常组GC型频率远高于其正常组(16.4%vs3.7%,P<0.05)。GC型频率在不同肝功能水平(Child-Pugh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级最高(30.4%),C级其次(9.5%),A级最低(3.6%)(均P<0.05)。结论人群中CTGF启动子-484位点未发现基因多态性存在。CTGF启动子-650G/C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其GC型频率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损伤(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及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林懋惺薛建波袁聪杨丽
关键词:肝炎乙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多态现象启动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YGF)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四川地区中国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ER)及 PER 产物直接...
林懋惺杨丽
文献传递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四川地区中国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
林懋惺
关键词:结缔组织乙型肝炎基因启动子
文献传递
5-羟色胺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被引量:2
2007年
目前认为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知障碍、胃肠分泌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IBS)产生的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已证实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参与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使用5-HT受体调节剂治疗IBS已成为热点。本文简要综述5-HT受体及其特异性调节剂在IBS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
林懋惺杨丽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5-羟色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5-HT受体调节剂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林懋惺杨正兵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调查生活质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之间的关联及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技术,对1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36例正常人群中的ACE(第16个intron I/D基因)AT1R(3-′U TR 1166A/C)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在ACE intron I/D基因多态性中各基因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CEI/D基因型的分布在有无腹水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腹水组ACE D/D基因型的频率高于无腹水组(27.8%vs11.6%,P<0.05),两组ACE的D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2%vs 31.4%,P<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随着Child-Pauph分级的增高D/D基因型的比例逐渐增大(P<0.05);A、B、C 3级中D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1R 1166A/C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的intron D/D基因型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不利因素,它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形成相关,并可促进肝硬化的进展;而AT1R的1166A/C基因位点的变异尚未显示其与肝硬化有关。
薛建波林懋惺杨丽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肽基二肽酶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