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传章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野生
  • 5篇野生稻
  • 4篇疣粒野生稻
  • 3篇粳稻
  • 2篇种质
  • 2篇居群
  • 1篇单株
  • 1篇新基因
  • 1篇新种质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成分
  • 1篇野生植物
  • 1篇叶枯病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预测
  • 1篇植物
  • 1篇生物多样性

机构

  • 9篇云南省农业科...
  • 8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1篇樊传章
  • 9篇徐福荣
  • 8篇汤翠凤
  • 8篇戴陆园
  • 7篇余腾琼
  • 7篇阿新祥
  • 4篇万亚涛
  • 4篇胡意良
  • 2篇谭学林
  • 2篇游承俐
  • 1篇熊华斌
  • 1篇董超
  • 1篇刘宏程
  • 1篇叶昌荣
  • 1篇余滕琼
  • 1篇张敦宇
  • 1篇李本迅
  • 1篇冯潞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地区粳稻SSR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粳稻杂交育种面临杂交亲本遗传背景狭窄的瓶颈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开展典型材料遗传背景分析,加大种质资源筛查和利用力度,开展杂种优势预测研究,提高育种效率,选配新的杂交组合,创制新的种质。另一方面要开展亚种间遗传分...
樊传章
关键词:粳稻微卫星标记杂种优势预测
利用土著知识加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利用
2006年
综述了农业野生植物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应合理利用土著知识加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利用的研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樊传章万亚涛阿新祥汤翠凤余滕琼徐福荣
关键词:农业野生植物
土著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土著知识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形态,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重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土著知识研究的状况,结合我们开展的工作,从国内外土著知识研究简史、土著知识研究代表性项目和单位及资助机构、土著知识项目实施产生的效果、土著知识研究利用的展望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樊传章万亚涛游承俐阿新祥徐福荣余腾琼汤翠凤戴陆园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论wild rice不一定指野生稻
2007年
野生稻,英文译为wild rice,但笔者在查阅有关野生稻(wild rice)的英文文献时发现,wild rice除指代禾本科稻属中的野生稻之外;还有文献指代的是禾本科菰属的菰米。因此,本文分两部分阐述,野生稻与菰的比较、wild rice不一定指野生稻,为后人查阅wild rice时辨别菰或野生稻提供有效的帮助。
阿新祥熊华斌徐福荣汤翠凤余腾琼樊传章胡意良戴陆园
关键词:WILDRICE野生稻
新基因Xa22^([t])在滇粳优1号中的运用及其MAS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本研究利用回交方法将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2[t]导入云南高原区主栽品种滇粳优1号,在BC3F1群体中利用PCR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和背景进行辅助选择,结合田间接种鉴定,选出了5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均符合要求的植株,改良了滇粳优1号的抗病性,并为今后的抗病分子育种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
樊传章汤翠凤余腾琼阿新祥胡意良徐福荣戴陆园
关键词:水稻MAS白叶枯病
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Baill.)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Na、Ne、H、I和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万亚涛阿新祥樊传章徐福荣谭学林余腾琼汤翠凤戴陆园
关键词:疣粒野生稻居群种质资源
采用SSR标记辅助选育具有Xa22(t)的云南高原粳稻新种质被引量:12
2005年
以高原粳稻新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携带Xa22(t)基因的云南地方稻种扎昌龙为供体亲本,回交后代BC_3F_1290株和BC_3F_2290个株行为供试材料,采用与Xa22(t)紧密连锁标记RM224及其它11对3132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290株BC_3F_1个体在RM224位点上杂合基因型个体的比率为21.04%;其它11对31SSR标记位点的轮回亲本纯合基因型个体比率平均为93.07%,但不同染色体标记位点上纯合基因型的比率不同。用云南高原粳稻上的白叶枯病优势菌株YH24对亲本、BC_3F_1单株和BC_3F_2株行接种鉴定,BC_3F_1中RM224位点上杂合基因型的61个植株表现为抗至中抗,RM224位点上滇粳优1号纯合基因型单株都表现为感病;由RM224位点杂合基因型BC_3F_1单株衍生的61个BC_3F_2代株行表现为抗、感分离。
汤翠凤樊传章徐福荣余腾琼叶昌荣戴陆园
关键词:单株标记位点粳稻新种质
粳稻十和田/昆明小白谷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低温反应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培育重组自交系群体是发掘或定位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培育"十和田/昆明小白谷"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云南自然低温条件下,分析RIL的株高、穗长、穗伸出度、单株结实率、特定结实率和穗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低温反应,为耐冷性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s定位等提供研究材料和参考。【方法】以由230个家系组成的"十和田/昆明小白谷"RILs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2001年在昆明和呈贡,2002年在昆明和剑川,2003年在昆明进行了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自然低温鉴定,并对株高、穗长、穗伸出度、单株结实率、特定结实率和穗粒数等性状进行方差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穗伸出度和穗粒数3性状以基因型控制为主,穗长以基因型×环境互作为主,单株结实率和特定结实率以试点环境控制为主。在5种生长环境下,上述6个性状F值为4.019~97.284,株系间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在每个试点环境条件下,单株结实率与特定结实率都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6~0.885;株高与穗长和穗伸出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6个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特定结实率(66.3%)>穗伸出度(57.4%)>单株结实率(37.2%)>穗粒数(16.2%)>株高(9.6%)>穗长(6.4%);特定结实率、穗伸出度和单株结实率反应最敏感,穗粒数、株高和穗长不太敏感。【结论】本研究培育的"十和田/昆明小白谷"RIL可作为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研究的遗传材料;特定结实率、穗伸出度和单株结实率是孕穗开花期自然低温胁迫反应最敏感的性状指标,株高、穗长和穗粒数的变异与孕穗开花期低温胁迫的相关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自然鉴定评价中,必须进行多年多点的鉴定评价。
徐福荣余腾琼汤翠凤阿新祥樊传章胡意良张敦宇董超戴陆园
关键词:方差分析主要农艺性状粳稻
云南疣粒野生稻药用成分评价及多样性分析
樊传章
关键词:疣粒野生稻居群药用成分
云南省疣粒野生稻资源的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现有资料,在2004年11-12月和2005年8月12月对云南省玉溪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保山市和临沧地区15个县(市)的37个疣粒野生稻居群的原生境进行了核查,并发现了两个新的居群。比较了2003年与2005年云南疣粒野生稻居群面积及密度的变化,发现在疣粒野生稻的小生存环境没有被过度干预下,疣粒野生稻可以良好地生存和繁衍。
万亚涛樊传章冯潞游承俐徐福荣谭学林戴陆园
关键词:疣粒野生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