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慧琍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知识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1篇新课程改革
  • 1篇性知识
  • 1篇学徒
  • 1篇学徒制
  • 1篇隐性知识
  • 1篇远程教育
  • 1篇远程学习
  • 1篇知识概念
  • 1篇显性
  • 1篇显性知识
  • 1篇课程改革
  • 1篇课程开发
  • 1篇课程开发研究
  • 1篇建模技术
  • 1篇教师
  • 1篇个人知识
  • 1篇波兰尼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作者

  • 4篇汤慧琍
  • 1篇周慧
  • 1篇陆敏
  • 1篇高述涛
  • 1篇贺红星

传媒

  • 2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教育技术学视角下的课程开发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早期课程开发理论因为其固有的缺陷,导致了一系列课程实践问题,如分科课程割裂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课程执行变形、课程编审队伍意见不一致等。目前课程论领域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该文从独特的教育技术学视角出发,探索基于知识建模的课程开发技术,为解决现有课程实践问题提供战略性对策。基于知识建模的课程开发技术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图,设计知识组件并组装成课程;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清晰可见,环环相扣。这样的开发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是一种由有数据依赖的、开发过程和结果都可见的课程开发方式。
汤慧琍
关键词:课程开发
论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被引量:7
2012年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知识的显性部分。这类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盲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批判了隐性知识理论。本文认为,知识必须是可以言说并且可以被检验的,否则就是意见。除了认知能力是知识的基础之外,其他能力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旧知识的临场组合应用,新能力并不意味着总有新的知识与其对应,因此说没有证据证明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即使假设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它也不能通过学徒制得到传递,因此教育学界并不需要隐性知识这个概念来阐明理论、解释现象。
贺红星汤慧琍
关键词:个人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学徒制
促进远程学习的策略初探
2010年
本文针对远程学习中的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困难,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支持服务、技术媒体支持、教学管理四方面阐述了促进远程学习的策略。
汤慧琍周慧高述涛
关键词:远程教育
新课程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现状及原因探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调查新课程改革学习评价体系实施现状,针对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困难的建议,以促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顺利实施。
汤慧琍陆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