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勤

作品数:17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妇幼保健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合肥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子宫
  • 7篇细胞
  • 5篇免疫
  • 4篇乳腺
  • 4篇子宫肿瘤
  • 4篇临床病理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癌细胞
  • 3篇乳腺癌细胞株
  • 3篇塞莱昔布
  • 3篇上皮
  • 3篇细胞株
  • 3篇腺癌
  • 3篇腺癌细胞
  • 3篇宫颈
  • 3篇癌细胞
  • 3篇癌细胞株

机构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17篇汪勤
  • 9篇张和平
  • 5篇赵彩霞
  • 4篇解正新
  • 4篇唐曼
  • 4篇孟刚
  • 3篇张卫琴
  • 2篇孙昕
  • 1篇刘辉
  • 1篇鲍扬漪
  • 1篇范一菲
  • 1篇陈勇
  • 1篇高暑
  • 1篇何雪琦
  • 1篇郭岩
  • 1篇鲁晓蓉
  • 1篇廖理超
  • 1篇周兰兰
  • 1篇陈志武
  • 1篇张建华

传媒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无性细胞瘤4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无性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原始生殖细胞肿瘤,但仅占卵巢所有恶性肿瘤的1%~2%,肿瘤细胞无特异性分化模式[1]。因临床较为罕见,为避免误诊、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4例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
汪勤张和平
关键词:卵巢无性细胞瘤免疫组化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是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罕见亚型,因其罕见且形态学较特殊,导致该病变在病理诊断上仍然具有挑战性,该文就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张和平汪勤解正新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肉瘤黏液
卵巢类似性索-间质肿瘤的子宫内膜样癌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48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2年余,遂于2015年12月入院治疗.既往月经规则,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下腹部坠痛,偶有尿频.有高血压病史7~8年,口服降压药治疗.
汪勤张和平庄雅丽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间质肿瘤不规则阴道流血卵巢高血压病史口服降压药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4年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22%,严重危及妇女的健康。目前多种肿瘤的指标(如肿瘤的体积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是决定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作为指导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识别分子情况更能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1]。
汪勤唐曼刘婷珽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乳腺肿瘤
6例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 differentiated-type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VI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VIN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80岁,平均62岁,临床特点大多表现为外阴白斑、激惹、瘙痒、疼痛、溃疡、触血。病理组织学特征表现:基底与副基底层显著增生,上皮角下延、吻合,细胞显著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伴异常角化;中、表层细胞高度分化,细胞间桥显著,伴明显的胞质嗜酸性改变,表层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邻近上皮真皮水肿与胶原化,带状淋巴细胞浸润,表皮增生与角化过度。免疫表型:p53在dVIN中的阳性率为83.3%(5/6),p16不表达(0/6),dVIN基底层和副基底层细胞Ki-67增殖指数〉90%。4例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1例术后9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复发,复发和死亡的2例同时或异时伴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其余2例术后分别随访18个月和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dVIN是一种少见的高级别外阴上皮内病变,具有高的、潜在进展危险性,p53、p16及Ki-67联合使用有助于dVIN的诊断。
张和平陈先侠解正新赵彩霞汪勤刘婷珽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瘤变分化型P53预后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塞莱昔布对乳腺癌细胞株Hs578T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VitD3)联合塞莱昔布(CELE)对乳腺癌细胞株Hs578T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四唑氮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酶标记(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10-7mol/L的VitD3联合5×10-5mol/L CELE、10-8mol/L的VitD3联合5×10-5mol/L CELE联合用药组通过MTT法测得72h对Hs578T细胞的A值分别为0.517±0.045、0.572±0.022,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72h后细胞凋亡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凋亡率;细胞周期分析实验组可分别造成S期、G0/G1期阻滞;免疫组化SP法显示实验组凋亡相关基因Bax增高,bcl-2降低。结论VitD3联合CELE可以抑制Hs578T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并诱导其调亡。
汪勤孟刚鲍扬漪孙昕何雪琦
关键词:骨化三醇
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27例临床病理特征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51岁,平均40岁。大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腹部疼痛等特征。眼观:类似经典型平滑肌瘤,切面灰白色,偶有灰黄色,质硬韧。镜检:可见局灶或弥漫分布的奇异性细胞,这些奇异性细胞伴多核或多叶核(96.3%)、嗜酸性核仁(88.9%),可见核内假包涵体(37.0%)及类似非典型核分裂象的破碎细胞核(25.9%),核分裂象少见(0~4个/10HPF);缺乏凝固性肿瘤坏死。免疫表型:p16在3例表现为局灶斑片状阳性,其余24例为阴性;p53在5例肿瘤细胞中表达,其中阳性细胞数小于10%;Ki-67增殖指数21例小于5%,5例为10%~20%,1例大于20%。22例获得随访资料,平均随访26个月(6~118个月)。1例术后5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1例患者术后62个月复发,复发后的肿瘤形态类似第一次肿瘤,复发后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7个月无瘤生存,其余20例均为无瘤生存。结论 伴奇异性核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少见亚型,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临床经过通常为良性病变,偶有复发,临床切除后应注意随访。
张和平赵彩霞汪勤唐曼张卫琴刘婷珽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
子宫腺瘤样瘤6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s,ATs)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67例子宫ATs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4~64岁,中位年龄39岁。肿瘤位于子宫浆膜下或肌壁间,其中66例呈结节状(直径1.0~8.0 cm),平均直径2.7 cm,1例呈巨大囊实性(直径12.0 cm)。肿块切面灰白,质韧,类似平滑肌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由大小不等的管腔或乳头状结构构成,被覆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呈单个或巢状分布于平滑肌组织之间。所有病例肿瘤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角蛋白广谱抗体(CKAE1/AE3)、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跨膜唾液酸糖蛋白(D2-40)、细胞角蛋白(CK5/6)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67/67)、100.0%(67/67)、100.0%(67/67)、19.4%(13/67),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低,约1%~5%之间,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不表达。结论子宫ATs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的良性肿瘤,但组织学特征多样,尤其出现腺腔样结构难与腺癌相鉴别,结合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陈勇冯艺赵彩霞汪勤唐曼张卫琴刘婷珽娄蓉张和平
关键词:腺瘤样瘤子宫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上皮唾液糖蛋白类
非典型腺细胞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由于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发展,最近宫颈癌的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特别是鳞状细胞癌,但是宫颈腺癌的发生率却有所上升[1,2].1941年建立的巴氏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最常用的筛查方法,但1988年又建立了宫颈细胞学Bethesda系统,并于2001年进行修订[3].然而非典型腺细胞(AGC)的判读和筛查仍然是一个挑战[4-6].尽管宫颈细胞学中对AGC的解读重复性有限,但是其组织学随访结果往往并不总是良性病变,一部分AGC病例同样反映了潜在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2/3)、宫颈原位腺癌或偶尔的浸润性腺癌及非宫颈或附件肿瘤[4,7,8].
张和平赵彩霞汪勤唐曼解正新
关键词:宫颈细胞学检查
非典型腺细胞在子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AGC)在子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liquid-based cytologic test,LC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7例AGC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HPV检测,分析LCT诊断为AGC的检出率与组织学诊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率的关系。结果37例AGC中子宫内膜癌14例,子宫颈腺癌5例,子宫颈原位腺癌6例,子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6例,正常1例,其它5例。AGC中HPV总阳性率为40.5%,子宫内膜病变的HPV阳性率低于子宫颈病变(P<0.05)。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年龄≥40岁组的发生率高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P<0.05)。AGC患者的组织学检测有37.8%为子宫内膜癌;8.1%为CIN3;29.7%为子宫颈原位腺癌或子宫颈腺癌;AGC亚型、年龄与组织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C可以作为预测子宫颈病变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诊断指标,LCT、HPV检测结果与患者年龄相结合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治疗。
汪勤陈勇张和平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