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祚民

作品数:35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诗经
  • 7篇《诗》
  • 7篇《诗经》
  • 5篇文辞
  • 5篇文学
  • 4篇古文
  • 4篇《古文辞类纂...
  • 3篇学术价值
  • 3篇姚鼐
  • 3篇汉代
  • 3篇班固
  • 2篇学术
  • 2篇艺文志
  • 2篇审美
  • 2篇盛唐
  • 2篇体例
  • 2篇桐城派
  • 2篇圈点
  • 2篇作家
  • 2篇外传

机构

  • 30篇安庆师范学院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作者

  • 35篇汪祚民
  • 1篇卢娇

传媒

  • 13篇安庆师范学院...
  • 4篇古籍研究
  • 2篇东方丛刊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文献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学术研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班固观《诗》的风俗视角
在经学昌明的汉代,儒家六经被视为"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汉书·儒林传》)的王教典籍,《诗经》的阐释动辄申言美刺,侈谈政教礼义。身处其时的班固,并不盲目趋从这种经学的主流话语,他"学无常师,不为章句"(《后汉书...
汪祚民
文献传递
《国风》《小雅》的并列标举及其文学阐释意义
2006年
《荀子.大略篇》和刘安《离骚传》撇开诗乐之隆的《大雅》《周颂,》而独将《国风》《小雅》并列标举,正面肯定其中的“好色”与“怨”等带有强烈个体感性色彩的本能情感和社会情感,把《诗经》带入了情感艺术的评论视野,突出和张扬其文学性的情感审美特征,在《诗经》文学阐释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汪祚民
关键词:国风小雅情感审美文学阐释
汉代“盛唐”地望与“盛唐枞阳之歌”新解被引量:2
2004年
汉代“盛唐”地望 ,古今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南郡 ,与汉代枞阳相隔甚远 ;一说在汉庐江郡 ,在枞阳附近。自南北朝特别是唐代中期以还 ,后一说渐渐占据了上风 ,主导着地域区划的命名。与之相应的“盛唐枞阳之歌”也被视为一首歌诗的篇名。但从最早有关盛唐的论说、《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和行文方式以及后世盛唐在汉庐江说的立论根基等方面综合考察 ,汉代盛唐在南郡之说比较正确合理 ,而在庐江之说难以成立 ,“盛唐枞阳之歌”应是《盛唐之歌》与《枞阳之歌》的合称。
汪祚民
关键词:汉代历史地理
《桐城文学渊源考》作家缺名考补被引量:4
2013年
《桐城文学渊源考》(文中简称《渊源考》)及其补遗是近人刘声木(1876~1959)历三十余年精心结撰的著作,是探寻桐城派渊源发展与传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参考书,被誉为"兼具‘学案,、‘目录,、‘索引’之作用"的"研究桐城文派最佳之工具"①。1929年,刘氏将《渊源考》及其补遗收入自己的丛书《直介堂丛刻》刊行问世。上世纪80年代,徐天祥先生对《渊源考》
汪祚民
关键词:翰林院义法
从《仪礼》“无算乐”看《诗经》作品的娱情功能被引量:2
2003年
<仪礼>中的'无算乐'是正式宴饮礼仪之后,伴随主客开怀畅饮,按其所好,不拘正规礼乐次序而演奏歌唱的诗乐.无算乐所歌多<诗三百>中的国风篇章,其主要功能是侑酒娱情.<仪礼>'无算乐'的记载及其相关阐释所揭示的<诗经>作品的娱情功能,为我们了解<诗经>风诗作品在春秋时代大量采集入乐和郑卫之诗乐流行的真相,洞察经学阐释偏于政治教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
汪祚民
关键词:《仪礼》《诗经》诗歌创作诗歌风格
文学独立自觉的理论风标——汉代辞赋品评透视被引量:1
2004年
汉代的辞赋品评,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作家个体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虽然政教价值观仍合理地得以延续,但它主宰文学批评的局面巳被打破,审美愉悦价值正式得到承认;赋家品评定位中的唯美倾向和辞宗赋首的推出,搁置了政教批评坚守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旧准则,确立了文学自身新的审美范型和新的传统;对创作主体的情感、个性、才情以及审美把握世界的心灵妙奥的关注。是文学观念向着文学本体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体现。所有这些理论景观,都标志着文学的独立自觉。并昭示着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
汪祚民
关键词:汉代唯美倾向审美范型
“本义”问题:《诗经》文学阐释的起点
《诗经》本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然而自先秦说《诗》开始,特别是在汉代及其以后的系统的经学研究中,《诗经》的阐释大多偏离了《诗三百》吟咏情性、抒写心灵的文学本质,注重历史、政治、社会伦理层面的发挥。这种经学化的阐释,...
汪祚民
文献传递
《古文辞类纂》评选辞赋发微被引量:3
2005年
姚鼐《古文辞类纂》对辞赋文体的认定与选录,“一以《汉略》为法”,并非盲目的尊古复古,而是辞赋辨体观念一种螺旋式的复归与提升;在认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有关赋体界定的同时,又力图概括出散体文赋的体裁特征,为赋体界定寻找内在依据。姚鼐评选辞赋中所体现出的辞赋观念,为现代的辞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在古文选本中将辞赋作为重要的一体进行选录,也可成为我们全面认识姚鼐古文理论的一个独特视角。
汪祚民
关键词:姚鼐《古文辞类纂》辞赋
郑樵、朱熹《诗》学传承关系考论被引量:2
2011年
在《诗经》阐释史上,对毛诗序传进行系统全面清理与批驳的,首倡者郑樵,响应者朱熹;弃《序》说《诗》,以己意为之序,在解《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毛诗序传的影响的首推郑樵,继以朱熹;对《诗经》作声歌还原说解和将郑卫之诗多视为男女淫诗的同样是郑樵前呼,朱熹后应;郑樵作《诗传》《诗辨妄》,朱熹作《诗集传》《诗序辨说》。郑樵《诗》学的创新观点经朱子发扬光大,开拓了《诗经》宋学的崭新疆域。
汪祚民
关键词:郑樵
《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
本文是《(诗经)文学阐释史》这一论题的先秦至隋唐部分,由绪论与五章组成,约30万字。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诗经文学阐释史的概念内涵、学术价值。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诗经》文学阐释史是与《诗经》经学阐释史相对而言的,是...
汪祚民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