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衰
  • 3篇室内传导阻滞
  • 3篇衰竭
  • 3篇起搏
  • 3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房颤
  • 2篇充血性
  • 1篇导管
  • 1篇电隔离
  • 1篇电隔离术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检...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检查
  • 1篇心动图
  • 1篇心房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沈国才
  • 5篇于学靖
  • 5篇徐亚伟
  • 4篇陈艳清
  • 3篇杨海燕
  • 3篇李伟明
  • 2篇夏嫒珍
  • 2篇陈维
  • 2篇胡全福
  • 1篇李伟民
  • 1篇张丽崴
  • 1篇盛铁仁
  • 1篇朱梦云
  • 1篇王永其
  • 1篇丁燕生
  • 1篇吴家康
  • 1篇张戟
  • 1篇韩雪更
  • 1篇周可
  • 1篇陈艳清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右房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衰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研究
徐亚伟于学靖丁燕生张丽崴李伟明盛铁仁陈艳清沈国才王永其胡全福陈维夏瑷珍杨海燕
应用多部位起搏治疗晚期心衰是近年来治疗心衰的新技术,国际上应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心衰的疗效已经被证实,但该起搏模式的费用大多数国内具有应用起搏治疗指征的患者经济上难以承受,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我们根据三腔起搏的原理,进...
关键词:
关键词:心力衰竭起搏
右房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4年
观察右房 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的临床效果。选择 1 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 (NYHA分级Ⅲ Ⅳ级 ) ,男 1 0例、女 6例 ,年龄 6 8.4± 6岁 ;均为窦性心律 ,合并有Ⅰ度房室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按安置起搏器的模式分为右房 左室起搏治疗组 (LV组 ,n =6 ) ,右房双室起搏治疗组 (BiV组 ,n =1 0 )。左室起搏电极分别放置于心大静脉左室侧后分支 9例 ,心大静脉左室后分支 7例。观察起搏治疗前后左室心功能参数、6min步行距离、左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及体表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BiV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由术前的 0 .2 3提高至 0 .31 (P <0 .0 0 1 ) ;在LV组LVEF由术前的 0 .2 4提高至 0 .33(P <0 .0 0 1 )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在二组分别由术前的 1 4 9± 5 1ml/m2 和 1 5 3±5 3ml/m2 下降至 1 1 6± 38ml/m2 和 1 2 1± 4 1ml/m2 (P均 <0 .0 0 1 )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的延迟时间在二组分别由术前的 1 95± 94ms和 1 97± 89ms下降至 1 7± 6 0ms及 1 6± 5 6ms(P均 <0 .0 0 1 )。 6min步行距离则分别由术前的4 0 3± 5 3m和 4 0 1± 5 9m提高至 4 4 1± 6 2m和 4 4 2± 6 7m(P均 <0 .0 5 )。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提示右房 左室起搏治疗与右房双室起搏治疗相比 ,同样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心衰?
徐亚伟于学靖丁燕生张丽崴盛铁仁陈艳清沈国才李伟明王永其胡全福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力衰竭充血性起搏部位
应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徐亚伟于学靖陈艳清李伟明杨海燕周可韩雪更徐剑刚张戟胡全福王永其沈国才夏瑷珍
本研究研究选择了具有行射频消融治疗指征的房颤患者42例。均采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大静脉电学隔离。对所有入选的对象均常规术前、术后三个月内给予华发林或肝素或阿司匹林抗凝,分别行单纯行靶静脉隔离、经验性大静脉隔离或加左房...
关键词:
关键词:房颤肺静脉
心脏做功指数联合血浆脑钠素水平对肥厚性心肌病心室功能状态的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在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心室功能状态中的价值,以及HCM患者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Tei指数的关系。方法共选择42例HCM患者(HCM组)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美国超声协会的标准进行传统的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 HCM组的Tei指数为0.55±0.1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5±0.07(P<0.001);等容舒张期(IRT)、等容收缩期(ICT)分别为(118±25)、(44±31)ms,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8±18)、(29±16)ms(P值均<0.001)。Tei指数与血浆BNP水平的相关性较弱(r=0.33,P=0.02)。但在非梗阻型HCM亚组患者中,这种相关性比较明显(r=0.75,P<0.0001);对年龄进行校正后,血浆BNP水平与Tei指数的相关性仍然存在(r=0.63,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非梗阻型HCM亚组患者的二尖瓣前向血流E/A比值(r=0.49,F=13.1)和Tei指数(r=0.37,F=7.6)是血浆BNP水平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HCM患者的Tei指数异常反映了其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异常。血浆BNP水平在非梗阻型HCM患者中增高的程度与Tei指数相关。
于学靖朱梦云吴家康夏嫒珍沈国才陈艳清徐亚伟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血浆脑钠素心功能
右房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研究
徐亚伟于学靖丁燕生张立崴李伟民盛铁仁陈艳清沈国才王永其胡全福夏嫒珍陈维杨海燕
本项目选择了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均具有行起搏治疗的适应征。按安置起搏器的模式分为右房-左室起搏治疗组(LV组,n=6),右房双心室起搏治疗组(BiV组,n=9,其中1例于随访中发现间断性脱位...
关键词:
关键词:心衰起搏治疗再同步化
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一项前瞻性研究
2003年
研究目的 我们寻求到一种能够用临床化验检查和各种物理检查包括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等手段预测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发作的危险性及可能性。背景资料 尽管评价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发作的危险性很重要 ,但是临床上预测充血性心衰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仍很重要。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75例既往无阵发性房颤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 ,用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测定他们的左室射血分数人均 4 0 % ,同时进行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及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另外 ,也检测了患者血浆心房肽 (心酶素 )的含量。结果  75例患者中有 2 9例发现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异常 ,在随访的 (2 1± 9)个月中 ,心电图上频繁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比例 (32 % )远远超过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正常的患者 (2 % ) (P =0 .0 0 0 2 )。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心房肽水平显著高于没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浆心房肽水平 (75 )尽管这些患者在年龄、左房直径、房早博发生上无显著差异性。COX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异常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有关 ,同时 ,这些患者的心房肽 (ANP)水平也是升高的 6 0 pg/ml。 结论 异常的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和血浆心房肽 (ANP)
徐亚伟胡全福王永其沈国才夏爱珍陈艳清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信号平均心电图充血性心衰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物理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