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冠状
  • 5篇介入
  • 5篇冠状动脉
  • 4篇介入治疗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管
  • 3篇桡动脉
  • 3篇经桡动脉
  • 3篇梗死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电隔离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入路
  • 2篇心病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力衰竭

机构

  • 16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6篇杨海燕
  • 16篇徐亚伟
  • 12篇李伟明
  • 11篇陈艳清
  • 7篇于学靖
  • 6篇张戟
  • 5篇韩雪更
  • 4篇徐剑刚
  • 3篇陈滟清
  • 3篇朱梦云
  • 3篇沈国才
  • 3篇周可
  • 2篇夏嫒珍
  • 2篇范雪华
  • 2篇陈维
  • 1篇徐剑钢
  • 1篇魏毅东
  • 1篇王珂
  • 1篇李伟民
  • 1篇沈建颖

传媒

  • 6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房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衰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研究
徐亚伟于学靖丁燕生张丽崴李伟明盛铁仁陈艳清沈国才王永其胡全福陈维夏瑷珍杨海燕
应用多部位起搏治疗晚期心衰是近年来治疗心衰的新技术,国际上应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心衰的疗效已经被证实,但该起搏模式的费用大多数国内具有应用起搏治疗指征的患者经济上难以承受,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我们根据三腔起搏的原理,进...
关键词:
关键词:心力衰竭起搏
29例心室“电风暴”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心室"电风暴"患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心室"电风暴"患者的病例资料、心电图资料等。结果所有患者中,病因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最为多见16例(55.2%),其次为扩张型心肌病(17.2%),其他还包括三度房室阻滞、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等。22例患者(75.9%)发作前有明显诱因。院内抢救成功率为82.8%。8例患者接受植入ICD或CRT-D治疗。2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随访结果显示未行ICD或CRT-D的患者中有2例在院外猝死,植入ICD或CRT-D的患者有4例在随访期内仍有"电风暴"发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状态,均为心室"电风暴"的主要病因及诱因。急性发作时应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以稳定血流动力学。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待病情稳定后可植入ICD。此外还可酌情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郭荣张戟杨海燕徐大春沈建颖魏毅东徐亚伟
关键词:心室电风暴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源性猝死
右房左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研究
徐亚伟于学靖丁燕生张立崴李伟民盛铁仁陈艳清沈国才王永其胡全福夏嫒珍陈维杨海燕
本项目选择了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均具有行起搏治疗的适应征。按安置起搏器的模式分为右房-左室起搏治疗组(LV组,n=6),右房双心室起搏治疗组(BiV组,n=9,其中1例于随访中发现间断性脱位...
关键词:
关键词:心衰起搏治疗再同步化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决策中的价值
<正>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时决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2例因“胸痛”而冠脉造影(CAG)检查呈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进行IVUS检查,分析其结果,并先后对有临床意义的冠脉病变进行冠心病介入...
李伟明徐亚伟W.Bojara陈艳清于学靖杨海燕
文献传递
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前壁AMI后发生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时的应激性高血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分析了182例无糖尿病史的前壁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定义为AMI次日晨起空腹血糖(FG)≥7.0 mmol/L。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住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12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在高血糖组(SH组)EDVI及ESVI的一年变化率分别为(11.5±16.3)ml/m2和(7.1±9.8)ml/m2(P<0.000 1);而在血糖正常组ESVI及EDVI的变化率分别为(1.8±10.3)ml/m2和(0.4±8.7)ml/m2,(P=0.26);如果以EDVI变化20%为心室重构的界定值,在高血糖组有33(43%)例,血糖正常组仅15(18%)例,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1)。结果通过多变量分析确定左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发现两项参数与EDVI的变化独立相关,是基线时的血糖水平和LVWMSI,在这里以LVWMSI的平均值1.88为界。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发病时的血糖水平为左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非糖尿病患者前壁AMI后发生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于学靖徐亚伟朱梦云陈艳清李伟明杨海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心室重构
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血管缝合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血管缝合器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和或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并采用徒手压迫或血管缝合止血的成功率、失败率以及血管并发症等。CAG组仅接受常规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而PCI组接受强化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包括术前使用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结果共完成股动脉血管缝合218例,其中CAG组120例,PCI组98例,血管缝合成功率分别高达91.7%和9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徒手压迫的成功率(P<0.05),而且分别有8.3%和9.2%的失败率,但其血管并发症仅见小血肿伴股动脉感染,发生率仅为1%,甚至低于徒手压迫;而且血管缝合不受是否已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制约,可以在CAG和或PCI术后即刻拔鞘,止血方法简便,而且省时省力,患者也易于接受。结论常规或强化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应用血管缝合器即刻止血有效而安全,其血管并发症与徒手压迫相似甚至更低。
李伟明徐亚伟陈艳清W.Bojara杨海燕徐剑钢张戟韩雪根范雪华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抗血小板治疗血管缝合器抗凝剂血管并发症冠心病介入治疗
误服外敷中药制剂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
2006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园误服“无敌止痛擦剂”约15m1后1h出现心悸、胸闷,恶心、腹痛、腹泻,四肢无力而急诊就诊。当时查体:神志清楚,意识尚清,急性痛苦面容,血压11.3/10.6kPa(70/50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平软,中上腹剑突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肋下未触及,脾未触及。肠呜音4~5次/min。四肢紧张。
于学靖徐亚伟陈艳清朱梦云杨海燕周可
关键词:中毒心律失常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529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523例,成功率98.8%;桡动脉插管成功520例,成功率98.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187例,左主干病变3例(1.6%),单支血管病变50例,双支病变56例,三支病变78例。术中发生并发症14例(1.5%)。术后血管损伤并发症42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受限,因此被逐渐掌握和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戟徐亚伟陈艳清李伟明杨海燕韩雪更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
经皮血管缝合器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正>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拔除动脉鞘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43例经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PTCA、支架)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血管缝合器组(n=118)和人工压迫止血组(n=125)。在...
徐剑刚陈艳清李伟明杨海燕徐亚伟
文献传递
多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踝臂指数与全因、心因性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随访,评估不同ABI水平对于具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目前所需采取的措施。方法多中心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3 732例住院患者,分为≤0.4,0.4
仓彦杨海燕王珂文丽李宪凯徐亚伟
关键词:踝臂指数前瞻性队列研究下肢外周动脉病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