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路

作品数:62 被引量:28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文化科学
  • 16篇经济管理
  • 15篇社会学
  • 5篇语言文字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40篇教育
  • 23篇民族
  • 19篇教育人类学
  • 12篇文化
  • 11篇双语教育
  • 10篇双语
  • 8篇中华民族
  • 8篇人类学
  • 8篇少数民族
  • 8篇共同体
  • 7篇民族教育
  • 6篇共同体意识
  • 5篇民族地区
  • 5篇课程
  • 4篇少数民族双语
  • 4篇校本
  • 4篇校本课程
  • 4篇校本课程开发
  • 4篇新创文字
  • 4篇课程开发

机构

  • 61篇中央民族大学
  • 8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教育研究》...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贵阳学院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信息职业...
  • 1篇北京科技职业...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 1篇中国青少年研...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2篇海路
  • 8篇滕星
  • 4篇徐杰舜
  • 3篇李芳兰
  • 2篇袁同凯
  • 2篇巴战龙
  • 2篇李瑞华
  • 1篇罗彩娟
  • 1篇江凤娟
  • 1篇陈学金
  • 1篇何璇
  • 1篇欧阳护华
  • 1篇马效义
  • 1篇张霜
  • 1篇李光华
  • 1篇苏德
  • 1篇李红婷
  • 1篇姜昕玫
  • 1篇张旭东
  • 1篇吴桂清

传媒

  • 6篇民族教育研究
  • 5篇广西民族研究
  • 5篇贵州民族研究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青海民族大学...
  • 3篇民族高等教育...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中国民族教育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年份

  • 6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文化·人格——《萨摩亚人的成年》对教育的启示被引量:2
2007年
《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对教育的启示主要从文化环境与人格积淀、两性教育的反思、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孩子学会选择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探讨,在人类学发展历史的背景下,尤其在波亚士学派的背景下来考察此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效义海路
关键词:教育文化人格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被引量:21
2022年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体现出人们对历史做出兼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解释。树立科学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指通过特定的历史教育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科学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和中华民族历史评价,培育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自觉。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包括中华民族历史认知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情感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自信教育三个方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规范引领下,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包含培育具有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认知的个人意志、涵养具有科学的中华民族历史态度的集体记忆、提升具有高度的中华民族历史自信的文化底气的重要价值。以“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建构过程逻辑为依据,从强化中华民族历史认知、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情感、增进中华民族历史自信三个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的层面,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海路杨柄
关键词:历史认知历史情感
教育人类学的实践与反思——人类学学者访谈之六十三
2012年
在梳理求学经历与学术实践的基础上,以瑶族支系土瑶学校教育研究为起点,就中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进行了剖析,指出教育的公平对于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进而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海路袁同凯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教育公平
政府服务论——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之五
2007年
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如何协调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至关重要。武义县委、县政府近几年来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营造创新、高效、开放的服务环境,以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为武义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实现了武义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使得武义县委、县政府在广大群众和企业家中拥有良好的口碑,政府服务也成为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的一个重要元素。
海路吴桂清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族群认同视野下的侗文教育被引量:2
2009年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存和发展的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根据在贵州省侗族聚居地区开展田野调查的材料,从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的"原生论"和"工具论"的角度,对当前侗文在侗族地区扫盲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及评价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侗文作为族群标记和交际手段的双重性。
海路
关键词:族群认同侗族双语教育教育人类学
文化共生视域下中华文化的生成逻辑与教育路径
2022年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到共生性的中华文化,并最终指向共同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层次,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学生由中华文化认知内化为中华文化认同,最终外化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塑造行为自觉。因此,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应贯穿于学校中华文化教育的始终,包括开展共生性文化认知教育,增进文化自觉;深化交融性文化情感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强化规范性文化实践教育,实现文化自为。
海路谢唯唯
关键词:文化共生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多元视域下的文化多样性与教育--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综述
2016年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就"教育人类学的本体论与学科发展""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与教育""文化心理、乡土知识与学校课程"及"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探讨。该会议深化了"文化多样性与教育"这一主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人类学的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
海路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文化多样性
孤岛上的清真寺
本文旨在通过对旧村寺坊社区的个案研究,来考察广西临桂县回族群体的认同问题。在以往对回族的认同研究中,学者们大多集中于族群认同这一“公共”视角之上,并把宗教、地域、宗族、政治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族群认同”这一概念之下的一个要...
海路
关键词:清真寺回族
多元视域下的文化多样性与教育--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综述
2015年11月14日至1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海路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文化多样性教育理念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互嵌式教育环境建构研究——基于社会融合理论被引量:5
2022年
民族互嵌式教育环境建构不仅是多民族国家社会融合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需要。基于社会融合理论对民族互嵌式教育环境的理论内涵、价值逻辑与建构路径进行解析,认为民族互嵌式教育环境是建立在一定地域基础上,由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相互交往而构成的公共教育环境,具有空间环境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整合性与个体行为的互动性等特征,其建构有利于促进多民族社会的有机团结、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整合以及促进不同民族个体间的心理相融。基于此,应着力构建民汉合校与民汉合班的融合办学模式,完善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进的育人机制,培育手足相亲的思想情感和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李瑞华陈婷丽海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