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良明

作品数:191 被引量:301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3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动力工程及工...
  • 55篇核科学技术
  • 24篇理学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电气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冶金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电子电信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0篇汽泡
  • 27篇两相流
  • 26篇数值模拟
  • 26篇值模拟
  • 24篇换热
  • 21篇流道
  • 16篇过冷沸腾
  • 15篇传热
  • 13篇过冷流动沸腾
  • 12篇电解
  • 11篇电导探针
  • 11篇窄缝流道
  • 11篇汽泡生长
  • 11篇流场
  • 10篇热系数
  • 10篇矩形窄缝
  • 10篇棒束
  • 9篇竖直
  • 8篇电解水
  • 8篇热流密度

机构

  • 190篇重庆大学
  • 33篇中国核动力研...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重庆建筑大学
  • 2篇中广核研究院...
  • 2篇亿川科技(成...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工业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核动力运行研...
  • 1篇中国北车集团...
  • 1篇东方电气股份...

作者

  • 190篇潘良明
  • 37篇陈德奇
  • 26篇袁德文
  • 23篇辛明道
  • 17篇何川
  • 16篇周文雄
  • 15篇伍成波
  • 13篇张力
  • 11篇冉景煜
  • 10篇黄彦平
  • 10篇邓杰文
  • 10篇刘宏波
  • 8篇刘萌萌
  • 7篇龙天渝
  • 7篇徐建军
  • 7篇魏敬华
  • 6篇李想
  • 6篇廖全
  • 6篇李隆键
  • 6篇张锐

传媒

  • 30篇核动力工程
  • 11篇工程热物理学...
  • 9篇原子能科学技...
  • 6篇化工学报
  • 6篇核科学与工程
  • 6篇重庆大学学报...
  • 5篇热科学与技术
  • 3篇钢铁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核技术
  • 2篇大学科普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重庆市电机工...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年份

  • 20篇2023
  • 23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10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单相核热耦合研究
本文利用Fluent平台,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添加摇摆和核反馈等模块程序,使之能对摇摆条件下单相核热耦合进行模拟。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摇摆模块进行了验证,并基于已验证的摇摆模块,重点分析摇摆运动对3×...
杨宇潘良明何辉
关键词:摇摆
氧化层对液态金属起始沸腾过热度的影响模型
2019年
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因此常具有很高的起始沸腾过热度。但在浸润性差的氧化层的影响下,起始沸腾过热度可大幅降低。为对氧化层作用进行分析,建立了氧化层的影响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氧化层作用下的核化过程可分为直接核化和界面移动后的核化两类,氧化层作用下的核化半径介于氧化层位置及界面最深处位置之间,其最佳估算值为两者的几何平均值。
马在勇秋穗正步珊珊张卢腾孙皖潘良明
关键词:液态金属氧化层核化
池沸腾下朝向曲面加热面临界热通量分析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堆内熔融物滞留(IVR)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压力容器下封头外部冷却(ERVC)能力,即压力容器下封头外部临界热通量(CHF)高于下封头壁面对应的热通量。通过结合Helmholtz不稳定性与液膜蒸发,提出了池沸腾下朝向曲面加热面临界热通量的分析模型。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内部嵌有汽柱的薄液膜附着在下封头壁面外,Helmholtz不稳定性作用于薄液膜与汽柱的交界面;随着加热表面热通量的增大,汽柱与液膜之间相对速度达到一定时,在Helmholtz不稳定性的作用下,汽液交界面产生畸变,并形成汽膜,阻碍主流液到达加热表面;当加热热通量接近CHF时,液膜逐渐蒸发直至CHF触发。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过冷度下,CHF随加热曲面方位角的变化,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大量实验数据一致性较好。
何辉潘良明陈德奇
关键词:IVRHELMHOLTZ不稳定性CHF
一种用于气液两相流探测的四电导探针测量信号处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气液两相流探测的四电导探针测量信号处理系统,对探针探测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去噪、整形等处理,以便后续采集卡采集到的信号能更真实、方便的表现出气液两相流中的气泡信息。为了保证四个探针的信号相互之间不会影...
周文雄潘良明刘航任全耀
文献传递
高温表面淹没过程中膜态沸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膜态沸腾在金属热处理等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注水过程中高温表面膜态沸腾表面温度和表面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的下降接近直线上升到最大值然后下降,液位上升速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复杂,并不是单调的。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
刘斌潘良明陈德奇刘宏波
关键词:膜态沸腾
垂直上升气液两相环状流界面传播速度模型评估
本文对垂直上升空气-水两相环状流界面传播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段管径为25.4毫米,实验工况:p=1 bar、T=25℃、jf=0.03~0.20 m/s、jg=10.0~30.0 m/s。采用四探针方法测量气液界面传...
潘良明何辉吴瑶Takashi Hibiki张牧昊Mamoru Ishii
关键词:环状流电导探针
文献传递
用不等距有限差分法及有限元法计算电机的温度场被引量:8
2001年
采用不等距有限差分法及有限元法 ,根据电机的导线及槽形的实际尺寸划分网格 ,把节点尽可能地放在网格的中心 ,能更接近真实情况 ,并可减少节点数。使用 FORTRAN语言编程 。
李德潘良明
关键词:电机温度场有限元法
竖直矩形窄缝两相同向分相流动沸腾传热模型被引量:1
2004年
首次对竖直矩形窄缝内的汽液分相流动区提出一维两相同向分相流动沸腾传热模型 ,并进行了数值计算 ,得到不同质量流速下液膜厚度变化和沸腾传热系数等结果。沸腾传热系数的模型预测值初步与已有实验关联式进行了比较 ,两者基本吻合 ,偏差在± 1 4% ;从而证实了液膜导热是竖直矩形窄缝内汽液分相流动区沸腾传热的主导机理。
梁祥飞辛明道潘良明
关键词:矩形窄缝沸腾传热传热学传热系数
摇摆条件下棒束通道内流动传热的数值模拟
建立摇摆条件下湍流流动的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棒束通道三维非稳态的流动传热过程;分析摇摆条件下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随着摇摆角度θ和摇摆周期T影响的变化规律,以及摇摆轴距离l和套管结构对棒束周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摩...
许升潘良明
关键词:摇摆条件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双蓄热燃烧器结构和预热对环形炉特性的影响
2009年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非预混(PDF)燃烧模型以及各向异性散射的P-1辐射传热模型,对双预热蓄热式环形炉内的火焰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空气喷入角和不同预热温度对火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喷入角为5°时火焰体积较大,但燃烧不完全损失较多;喷入角为30°、40°时火焰体积相对较小,最高燃烧温度较高;喷入角为10°~20°时综合特性较好.预热温度的增加提高了燃烧稳定性,使得最高燃烧温度和燃烧室平均温度明显增高.
潘良明鲁红杰雍海泉程淑明
关键词:环形加热炉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