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会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病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通路
  • 3篇足细胞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量
  • 2篇低分子量肝素
  • 2篇血管
  • 2篇血症
  • 2篇炎症
  • 2篇肾透析

机构

  • 10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0篇王会芳
  • 8篇魏晓岩
  • 8篇贾军利
  • 3篇吴晓芸
  • 3篇陈晓丹
  • 1篇李晓慧
  • 1篇王会宾
  • 1篇王佳旭
  • 1篇王晓寅
  • 1篇李晓丽
  • 1篇陈宝霞
  • 1篇孙雪峰

传媒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H)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将HGPC分为对照(Con)组(以含5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高D-葡萄糖(Glu-H)组(以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LMH组(以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并分别给予1、5、10、15、20μmol/L的LMH进行干预)、BAY11-7082组(以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并给予1μmol/L的BAY11-7082干预)、LMH+BAY11-7082组(以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并给予最适剂量LMH联合1μmol/L的BAY11-7082干预)、LMH+Prostratin组(以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并给予最适剂量LMH联合20μmol/L的Prostratin干预)。先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将不同浓度LMH对高糖诱导的HGPC细胞活力进行检测,以筛选出最适的LMH;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HGPC的凋亡情况;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HGPC的增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GPC裂解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GPC中NF-κBp65、磷酸化(p)-NF-κBp6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量。结果经1、5、10、15、20μmol/L LMH处理的HGPC细胞活力逐渐升高,选用20μmol/L作为LMH最适剂量。与Con组比较,Glu-H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TNF-α、IL-1β水平及Caspase-3、p-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增殖率及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则下降(P<0.05);与Glu-H组比较,LMH组和BAY11-7082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TNF-α、IL-1β水平及Caspase-3、p-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细胞增殖率及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LMH组比较,LMH+BAY11-7082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TNF-α、IL-1β水平及Caspase-3、p-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
王淮淮赵学慧王会芳魏晓岩贾军利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糖低分子量肝素炎症NF-ΚB信号通路
微创干预技术在颜面部小肿物切除术后瘢痕情况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通过微创干预技术切除颜面部小肿物后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3例颜面部小肿物行手术切除患者,随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缝合术)和干预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切口愈合6、12个月后,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法(Vancouver scar scale,VSS)结合应用超高频超声(20~50 MHz)准确探查瘢痕厚度变化进行定量判定进行皮肤愈合瘢痕评估,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温哥华瘢痕评分结果显示:6个月后2组比较:干预组<对照组( P <0.05),12个月后:干预组<对照组( P <0.01),12个月后皮肤愈合瘢痕减轻程度:干预组>对照组( P <0.01),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微创干预技术能有效的预防颜面部小肿物切除术后瘢痕组织形成。
孙雪峰王会宾王会芳陈宝霞王佳旭李晓慧李晓丽
关键词:瘢痕
低分子量肝素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缓解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低分子量肝素(LMH)对高糖环境诱导的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功能的调节作用及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变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GPC,以30 mmol/L D-葡萄糖诱导细胞建立体外足细胞损伤模型,并分别以1、5、10、15、20μmol/LLMH进行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8筛选出最佳的药物浓度进行后续研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G组、20μmol/LLMH组、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组、20μmol/LLMH+AG490组、20μmol/LLMH+JAK2/STAT3通路激活剂(C-A1)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GPC细胞中JAK2、磷酸化(p)-JAK2、STAT3、p-STAT3、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0μmol/LLMH为干预细胞活力的最佳剂量;与对照组比较,HG组细胞增殖率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01),迁移、侵袭能力和p-JAK2、p-STAT3、Vimentin、FN、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01);与HG组相比,LMH给药后细胞增殖率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01),迁移、侵袭能力和p-JAK2、p-STAT3、Vimentin、FN、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01);与20μmol/L LMH组相比,AG490与LMH合用可以显著增加LMH的作用效果(均P<0.05),而C-A1与LMH合用可以显著减弱LMH的作用效果(均P<0.05)。结论 LMH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抑制HGPC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
王淮淮赵学慧许玉兰王会芳魏晓岩贾军利
关键词: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上皮-间充质转化
骨化三醇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DN维持性血液透析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辅助应用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D25(OH)D_3]、Ca^(2+)、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 iPTH)水平;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T)、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结果治疗前,两组血D25(OH)D_3、Ca^(2+)、BNP、iPTH水平,QTd、QTcd及LAD、LVPWDT、IVSDT、LVEDD、LVEF、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D25(OH)D_3、Ca^(2+)、BNP、iPTH水平,QTd、QTcd及LAD、LVPWDT、IVSDT、LVEDD、LVEF、E/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D25(OH)D_3、Ca^(2+)、BNP、iPTH水平,QTd、QTcd及LAD、LVPWDT、IVSDT、LVEDD、LVEF、E/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仅发生2例恶心、1例腹胀,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骨化三醇对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可减轻患者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及不稳定性,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
李迎婕魏晓岩贾军利吴晓芸王会芳王慧吴清雷陈晓丹时秀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透析骨化三醇心脏功能
Cyclin D1在黄芪甲苷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
2024年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的特点和诱导过程中Cyclin D1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100 mg·L^(-1)黄芪甲苷诱导BMSCs分化,在1、12、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Cyclin D1的表达,RT-PCR检测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收集获得的骨髓细胞采用原代和传代培养,至第3代BMSCs细胞基本纯化。经100 mg·L^(-1)黄芪甲苷作用后,部分细胞自胞体长出突起,形态似神经元样细胞且表达Nestin和NSE抗体,Nestin的表达时相早于NSE且表达强度高于NSE(P<0.05)。在药物作用1 h后,BMSCs细胞Cyclin D1不论在基因转录水平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大幅度下调,此时BMSCs开始有Nestin的表达;药物作用12、24 h,BMSCs细胞Cyclin D1表达与药物作用前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首先通过调整细胞周期,延长了G1期向S期转变的时间,从而启动了BMSCs的分化程序,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在黄芪甲苷的营养作用下,细胞的突起进一步生长并向神经元分化。
王晓寅王会芳罗强张辉张晓丽
关键词:黄芪甲苷BMSCS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T-proBNP、BPV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终末期肾性高血压病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压变异性(BPV)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9日—2018年1月12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接受MHD治疗>6个月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病患者232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101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131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血液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率、血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率、糖尿病病史、NT-proBNP、收缩压变异标准差(SBP-SD)、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标准差(DBP-SD)、舒张压变异系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7.534/0.032、8.023/0.007、6.464/0.023、6.054/0.021、5.667/0.012、6.164/0.008、7.537/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T-proBNP、SBP-SD、DBP-SD为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656,P=0.006,95%CI 6.043~231.344;OR=3.423,P=0.021,95%CI 1.365~9.763;OR=5.768,P=0.017,95%CI 3.573~12.546)。结论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率、糖尿病病史、NT-proBNP及血压变异性(BPV)相关,其中NT-proBNP、SBP-SD和DBP-SD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迎婕魏晓岩贾军利吴晓芸王会芳王慧吴清雷陈晓丹时秀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压变异性心血管事件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效果观察及对机体炎性因子、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效果及对机体炎性因子、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12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43例、高剂量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予非布司他40和8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予别嘌呤醇治疗,3组疗程均为24周。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3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和血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一氧化氮(NO)]水平;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MPO水平均降低,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IL-6、TNF-α、MPO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IL-6、TNF-α、M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ET-1、sICAM-1水平均降低,NO水平均升高,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ET-1、sICAM-1降低程度及NO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ET-1、sICAM-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低剂量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mg/d非布司他能有效提高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疗效,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用药安全性好。
魏晓岩李迎婕赵学慧王淮淮王会芳贾军利吴清雷穆宝龙王慧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别嘌呤醇炎性因子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 MHD)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营养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232例行MHD的ESR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13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MH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EF)和A峰E峰流速比值(E/A);两组治疗期间胸闷、乏力、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TP、Alb、PA、Hb及E/A、EF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 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TP、Alb、PA及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A、EF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期间胸闷、乏力、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行MHD的ESRD患者在透析期间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心功能,减少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迎婕魏晓岩贾军利吴晓芸王会芳王慧吴清雷陈晓丹时秀文
关键词:肾疾病左卡尼汀肾透析营养状况
低分子量肝素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H)对糖尿病肾病(DN)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分为对照(NC)组、高浓度葡萄糖(HG)组、1、5、10、15、20μmol/L LMH组,NC组细胞以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HG组细胞以含3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基培养;1、5、10、15、20μmol/L LMH组细胞以含30 mmol/L葡萄糖+不同浓度(1、5、10、15、20μmol/L)LMH的培养基共同培养,筛选出最佳浓度15μmol/L LMH后,又将细胞分为NC组、HG组、LMH组、BAY11-7082组、LMH+BAY11-7082组、LMH+Prostratin组。LMH组细胞以含30 mmol/L葡萄糖+15μmol/L LMH的培养基共同培养;BAY11-7082组细胞以含30 mmol/L的葡萄糖+1μmol/L BAY11-7082的培养基培养;LMH+BAY11-7082组细胞以含30 mmol/L葡萄糖+15μmol/L LMH+1μmol/L BAY11-7082的培养基培养;LMH+Prostratin组细胞以含30 mmol/L葡萄糖+15μmol/L LMH+20μmol/L Prostratin的培养基培养。采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HGPC细胞的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HGPC细胞的凋亡状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GPC细胞的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HGPC裂解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GPC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65、磷酸化(p)-NF-κBp65、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LMH的最适浓度为15μmol/L。药物处理24 h后,与NC组相比,HG组细胞凋亡率、侵袭细胞数升高(P均<0.05);与HG组相比,LMH组和BAY11-7082组细胞凋亡率、侵袭细胞数下降(P均<0.05);与LMH组相比,LMH+BAY11-7082组细胞凋亡率、侵袭细胞数下降(P均<0.05),LMH+Prostratin组细胞凋亡率、侵袭细胞数升高(P均<0.05)。与NC组相比,HG组TNF-α、IL-6、p-NF-κBp65、Vimentin、FN、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HG组相比,LMH组和BAY11-7082组TNF-α、IL-6、p-NF-κBp65、Vimen
王淮淮赵学慧王会芳魏晓岩贾军利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糖低分子量肝素NF-ΚB信号通路
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非布司他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肾功能相关指标[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尿酸(UA)]和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血清ET-1、Cys C、SCr、UA、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肾功能,同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魏晓岩李迎婕贾军利赵学慧王淮淮王会芳穆宝龙王慧吴清雷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尿毒清颗粒非布司他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