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召钦

作品数:44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肝炎
  • 14篇病毒
  • 9篇乙型
  • 8篇米夫
  • 8篇拉米夫定
  • 7篇乙型肝炎
  • 7篇慢性
  • 7篇基因
  • 6篇肝炎病毒
  • 6篇HBV
  • 5篇突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严重急性
  • 4篇严重急性呼吸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综合征
  • 4篇耐药
  • 4篇耐药株
  • 4篇结核

机构

  • 42篇深圳市第三人...
  • 4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东湖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王召钦
  • 22篇周伯平
  • 11篇袁静
  • 11篇陈心春
  • 10篇唐蔚
  • 8篇徐六妹
  • 8篇胡毅文
  • 7篇骆子义
  • 7篇李兵
  • 7篇王火生
  • 5篇蒋小玲
  • 5篇杨大国
  • 5篇马为民
  • 4篇杨根东
  • 4篇刘艳
  • 4篇李美忠
  • 4篇陆普选
  • 4篇王敏
  • 3篇何清
  • 3篇马汉武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9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定点收治医院应急工作手册的应用与评价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深圳市唯一收治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承担了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在积极进行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的过程中,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工作手册》的编写与应用,建立了信息及时、流程清晰、执行准确的工作机制,保障了疫情防治各项核心工作的落实。
陈敬芳岳建荣曾辉阳靖王召钦
基因芯片技术在HBV及其突变株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周伯平王召钦蒋小玲李兵陈立炎等
1.该项目属临床医学内科传染病专业。该研究为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编号:200104121。2.在国内外首创了同时检测乙肝病毒C区启动子(BCP)及前C区(Pre-C),包括:nt1899、nt1896、nt1862、n...
关键词:
关键词:乙肝病毒基因芯片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36例.给予赛若金十扰素60μg,隔日肌肉注射,加上病毒唑450mg,3次/d口服,疗程6个月。对照组30例,单用赛若金干扰素60μg,隔H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两组停药后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生化应答半、病毒应答率和临床副作用。结果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88.88%,生化应答牢为88.88%,病毒应答率为69.44%;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3.33%、83.33%、66.66%;经检验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50.00%,而对照组为1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副作用有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若金卜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促进HCV—RNA的阴转,临床用药安全。
刘钦张小帆王召钦
关键词:赛若金病毒唑慢性丙型肝炎
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2月至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使用磷酸氯喹进行治疗的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AE)实施主动监测,对AE与磷酸氯喹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共有3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3±13)岁;COVID-19临床分型为轻型者26例(78.8%),普通型者7例(21.2%);7例患者(21.2%)有基础疾病,6例为高血压病,1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磷酸氯喹疗程为(8±3)d。3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24例(72.7%)发生很可能或可能与磷酸氯喹有关的AE共28例次。AE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功能异常(8/33,24.2%)、胃肠道反应(8/33,24.2%)、神经精神系统反应(8/33,24.2%)、心血管系统反应(5/33,15.2%)、眼和视力异常(2/33,6.1%)及皮肤损伤(1/33,3.0%)。AE的严重程度均为1级或2级,所有患者在停药或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结论磷酸氯喹治疗COVID-19的不良反应较轻,但仍需要加强监测。
刘妙娜钱文璟李巍肖玮简炎林王召钦
关键词:氯喹冠状病毒感染
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观察患者血清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简称e系统双阳)时HBV DNA含量变化,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HBV-M,采用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e系统双阳者标本HBV DNA含量为10^(4.6±1.31)拷贝/ml,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者为10^(6.5±1.89)拷贝/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eAg(+)者S/N值与HBV DNA含量呈正比,e系统双阳者HBV DNA含量明显降低,但HBV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较低,传染性较小而已。
王火生陈心春王敏徐六妹李美忠王召钦周伯平
关键词:HBV标志物HBVDNA定量PCR
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无创评估模型指标的筛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肝患者纤维程度无创评估指标的筛选及其诊断模型的构建过程。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内科治疗的249例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筛选出常规临床指标,经Spearman等级相关逐一分析各指标与肝纤维化间的相关性,筛选出有关联的指标(P<0.001、r>0.200),根据指标相关性的大小及不同组合构建不同模型,比较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指标相对较少且诊断能力佳的模型。结果共纳入患者249例,其中模型组204例,验证组45例。筛选19项临床常用指标,其中9项指标[包括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PLT)、透明质酸(HA)、年龄、HBV DNA、脾厚、胆碱酯酶(CHE)、白球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与肝纤维化有相关性(P<0.01、r>0.200)。根据以上指标相关性的大小,拟将各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相对比值分别设定为1.0分、1.1分、1.5分,依次构建了8个模型,综合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确定模型5即DMFibro S模型为最佳诊断模型。以45例患者进行验证,准确度为77.8%。结论模型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佳的无创性诊断模型需具备纳入的指标较少且诊断能力佳的特性,同时还需要实例进行验证。
唐情容王召钦何清李向军廖雪姣赖长祥唐奇远李曾
关键词:肝脏病理
深圳地区4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析
2004年
目的 研究深圳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深圳地区 4 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年龄、性别、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 =1.3∶ 1,平均30 .5岁。儿童发病率较低 ,且一般不转为重症 ;>4 5岁的中老年人易转为重症。具有传染性强 ,易家庭聚发及单位群发的流行病学特点。易重症化 (4 7.2 6 % ) ,病死率为 4 .3% ,易发生I型呼衰 (15 .2 %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热程平均 (9.0 7± 4 .2 3)d ,多为弛张热。重症患者热程长于普通患者。大多数患者均有呼吸道症状。胸片示肺部炎症改变出现时间多为发热后 3~ 4d ,持续时间平均 (16 .7± 10 .3)d。重症患者肺部炎症持续时间长于普通患者 (P <0 .0 5 ) ,易发生肺纤维化 (34.78% )。易发生肝功能损害。重症患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 (P <0 .0 0 5 ) ,且损害程度较重。CD4 + /CD8+ 细胞计数入院时平均为 (17.9± 5 .6 ) % / (2 4 .2± 6 .5 ) % ,明显下降。重症患者CD4 + /CD8+ 细胞计数为 (12 .6± 4 .5 ) % / (19.6± 9.5 ) % ,下降更明显。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年龄、热程、肺部炎症持续时间、肝功能损害明显、CD4 + /CD8+ 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等可作为早期判断SARS患者重症化的指标。
骆子义袁静胡毅文周伯平王召钦刘艳李伟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基因芯片高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及对其突变热点的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大规模、多位点检测深圳地区拉米夫定耐药株,进一步了解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各种分布状况。 方法 用基因芯片法对552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得出192份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标本,再对192份耐药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92份耐药标本中,191份YMDD突变,124份528位点突变,9份555位点突变。YMDD突变中88%为:YVDD、528位点同时突变;YIDD单独突变;YIDD、528位点同时突变。YMDD突变密码子91%为:GTG、ATT;9%为:ATA、ATC。 结论 552位点(YMDD)突变为核心突变,528、555位点的突变为协同突变。YVDD突变总是与528位点同时出现;YIDD突变则表现为多样化。YMDD突变密码子约有9%为少见密码子ATA、ATC,这可能是传统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YMDD突变阳性率较低的原因。
李兵周伯平彭劲甫陈立炎李丽雄王召钦王敏刘赛云蒋小玲
关键词:基因芯片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基因突变
复合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观察复合α干扰素 (CIFN)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探讨临床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方法。方法 :选择 6 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 38例 ,给予CIFN 15 μg ,隔日皮下注射 ,加病毒唑 45 0mg ,tid口服 ,疗程为 6个月 ;对照组 30例 ,单用干扰素α 2b ,3MU ,隔日肌注 1次 ,疗程 6个月 ;两组停药后随访 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 ,生化应答率 ,病毒应答率和临床副作用。结果 :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 89 47% ,生化应答率为89 47% ,病毒应答率为 71 0 5 % ;对照组分别为 83 34%、83 34%、6 6 6 7% (均P >0 0 5 )。随访 6个月 ,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 47 37% ,而对照组为 16 6 7% (P <0 0 5 )。两组副作用均有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等 (P >0 0 5 )。结论 :CIFN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体症 ,促进HCV RNA阴转 ,停药 6个月后的持续完全应答显著优于单用干扰素。临床应用安全。
刘钦崔建军王松王召钦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唑
PCR—PFLP法检测长期拉米夫定治疗中HBV发生YMDD变异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采用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法检测HBV发生拉米夫定耐药性,鉴定HBV DNA YMDD位点是否发生变异。方法 用PCR-RFLP法检测25例分别采用自长期拉米夫定治疗(100mg/d或150mg/d,疗程>1年)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FOK1、SSP1及ALW441酶切PCR产物,然后琼脂电泳。结果 3例(12%)发生YVDD变异,同时伴有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反跳,提示出现拉米夫定耐药。与基因序列测序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 采用本法操作,特异和敏感性好,结果可靠,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帮助。
马为民王召钦
关键词:HBV拉米夫定YMDD变异多聚酶基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