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内镜
  • 2篇食管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胃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反流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选择素
  • 1篇应用及疗效
  • 1篇诱因
  • 1篇原发癌

机构

  • 12篇长治医学院附...
  • 5篇长治医学院附...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作者

  • 13篇王培龙
  • 5篇张敏
  • 5篇黄磊
  • 5篇师水生
  • 4篇张俊峰
  • 3篇张谦
  • 3篇乔建霞
  • 2篇张丽琴
  • 2篇王健美
  • 1篇杜丽
  • 1篇刘娜
  • 1篇郭建猛
  • 1篇田黎黎
  • 1篇魏子白
  • 1篇李建红
  • 1篇张谦
  • 1篇张俊峰
  • 1篇成春丽

传媒

  • 3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只。使用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建立UC模型,I组不使用乌司他丁,为造膜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于造模0、6、12h使用乌司他丁,剂量为2万单位/kg,为研究组。检测分析各组肠静脉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和UC模型症状积分(实验开始24、72、168h各观察10只大鼠)。结果①在实验各时段,使用乌司他丁组UC大鼠病变积分均低于I组(均P〈0.05),且24、72h时Ⅱ、Ⅲ、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h:(1.8±0.4),(2.7±0.3),(3.0±0.1);72h:(3.7±2.3),(4.2±1.2),(5.0±0.9),均P〈0.05],但168h时Ⅱ、Ⅲ、Ⅳ组未见明显差异。②使用乌司他丁组肠静脉内毒素含量在实验各时期内均低于I组,24h时Ⅱ组与Ⅲ组、Ⅳ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7.7±11.7)ng/L比(117.1±9.7)ng/L,(124.3±4.9)ng/L,均P〈0.05],72、168h时Ⅱ、Ⅲ、Ⅳ组肠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4h时Ⅱ组TNF-α低于I组及Ⅲ、Ⅳ组[(6.7±2.6)pg/100μg比(13.5±1.7),(11.8±2.8),(12.4±2.7)pg/100μg,均P〈0.05)],但72、168h使用乌司他丁各组低于I组。结论乌司他丁对TNBS导致的大鼠UC有明显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水平而降低免疫异常水平。
王培龙张敏张俊峰张谦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乌司他丁
免疫抑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的73例UC患者分为免疫抑制剂治疗(33例)和常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激素治疗(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免疫抑制剂组中度及重度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7.8%和83.3%,而常规治疗组分别为41.7%和50.0%,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对重症、顽固性UC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必须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
王培龙张俊峰师水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抑制剂
经内镜植入粒子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粒子植入化疗对食管癌姑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4例行食管癌姑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内镜IC化疗33例;对照组:支架植入21例。结果①IC作用缓慢,于12周达最大效果(52.4%),24周与支架植入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IC患者临床近期(12周内)随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远期(24周)无统计学差异;支架植入组随分化程度不同远期(24周)效果统计学差异明显;③IC组并发胸痛、纵隔脓肿、食管气管瘘明显低于支架植入组(P<0.05)。结论①IC近期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支架植入,远期治疗效果无差别;②肿瘤分化程度低对IC近期疗效较好,IC及支架植入对高分化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均优于低分化者;③IC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明显较支架植入组低。
王培龙张敏黄磊乔建霞张丽琴王健美张俊峰
关键词:食管癌支架植入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不同时期内选择素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选择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择2007年7—12月UC患者,采用组织匀浆及ELISA检测结肠黏膜不同时期内选择素的表达。结果①共29例资料完整患者进入资料统计整理;②活动期UC患者病变黏膜及正常黏膜P选择素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35.2,P〈0.01);E选择素在UC患者正常及病变黏膜同样高表达,但两种选择素异常表达在病变黏膜及正常黏膜中无统计学差异(t=1.46和1.32,P〉0.10;③UC缓解期内P、E选择素高表达与uc复发频次关系密切(X^2=4.201和5.040,P〈0.05)。结论选择素P、E可能是uc发病重要炎性介质,在UC发病中可能无决定性作用。但选择素高表达可能与UC复发频次关系密切。
王培龙张俊峰张谦
关键词:溃汤性结肠炎P选择素E选择素
胃癌细胞凋亡与E钙黏附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E钙黏附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及胃癌组织中E钙黏附蛋白、Survivin、Fas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高、中、低分化)胃癌及2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三者的表达。结果 E钙黏附蛋白胃癌中表达率为73%,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64%,F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86%。Survivin在63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8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18%,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附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5%、33%、5%,Fas在不同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6%、19%、10%,E钙黏附蛋白、Fas蛋白的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由高分化癌的68%到低分化癌的85%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但不同分化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钙黏附蛋白与Fas蛋白在不同分化癌中的表达趋势较一致,但之间无相关性。E钙黏附蛋白、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5);Survivin、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463,P<0.05),未发现三者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E钙黏附蛋白、Fas在胃癌中表达率低于正常胃组织,且两者与分化程度有关,而Survivin正好相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E钙黏附蛋白、Survivin、Fas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王培龙师水生成春丽田黎黎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
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临床特点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继发性胃食管反流与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非糜烂性反流患者(S-RE和S-NERD)241例(T组),同期选择经胃镜及24h食管酸反流检测诊断为原发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TP-RE及P-NERD)617例作为对照(C组)。两组患者均使用RDQ症状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经24h食管酸反流检测分为pH阳性及pH阴性;同时调查食管炎相关精神症状及反流相关症状发生诱因。结果:S-GER患者平均患病年龄比P-GERD患者年轻(P<0.01)。S-RE患者炎症分级较重,而RDQ症状评分明显较P-GERD患者低(P<0.05),食管酸反流阳性率无差异(P>0.05)。S-GER患者伴随精神症状明显低于P-GERD患者(NERD,P<0.01)。P-RE亚组诱因以饮酒为主(P<0.01),S-GER组均以饮食及环境因素(冷食、阴冷环境)为主(P<0.05)。结论:S-GER症状表现较轻,诱因以冷食及所处阴冷环境有关。可能S-GER患者内脏神经敏感性较P-GERD低。
王培龙黄磊张敏乔建霞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诱因
经胃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经金属支架治疗的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支架均放置成功(1例二次放置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26例支架放置后3d内吞咽困难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短期临床有效率92.8%。其余2例于2W内症状明显缓解。1例术后出血,采取内镜直视下止血治愈。3个月后取出支架,随访3月~7年,3例复发,再次支架置入后缓解。临床有效率100%。结论:经胃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病人的创伤,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王培龙
关键词:金属支架贲门失弛缓症胃镜下治疗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20例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
2014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上腹部隐痛和闷胀不适等症状。结论食管中段、下段、胃窦处是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主要发生部位,内窥镜检查需要认真注意观察。
王培龙黄磊师水生张谦
关键词:上消化道双原发癌内窥镜
胃癌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化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癌切除术后组织标本80例,按照病理组织分型分为管状腺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及弥漫型癌四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E-Cad检测,对E-Cad表达阳性与胃癌的分化、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r=0.4978,P<0.05).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具有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肿瘤常有E-Cad表达,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王培龙李建红郭建猛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分化肿瘤转移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T 1次取石成功59例,2次取石成功7例,成功率97%,取石失败2例。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者48例,占70.5%。结论: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简单、有效、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存在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王培龙张敏黄磊乔建霞王健美张丽琴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ERC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