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广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颅脑
  • 6篇重型
  • 6篇重型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5篇脑损伤
  • 4篇预后
  • 4篇重型颅脑损伤
  • 4篇外伤
  • 3篇血肿
  • 3篇手术
  • 3篇内压
  • 3篇颅脑外伤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压
  • 3篇脑外伤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硬膜
  • 2篇止血机制
  • 2篇术后

机构

  • 1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3篇王广辉
  • 11篇黄齐兵
  • 10篇张源
  • 10篇张泽立
  • 8篇苏雨行
  • 3篇刘文明
  • 2篇刘文明
  • 2篇李新钢
  • 1篇王志勇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明原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小板减少致脑出血一例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报道1例源于内科系统疾病继发血小板减少、静脉窦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自发性脑出血的神经重症病例。准确及时地判断不同器官疾病的危重程度及变化趋势,谨慎权衡治疗利弊和冲突,联合多学科会诊,提早预防和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孙守家刘文明王广辉黄齐兵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自发性脑出血
急性脑膨出预防策略对重型颅脑外伤救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膨出预防策略对预防重型颅脑外伤(sTBI)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改善预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sTBI患者173例,2012年12月前的患者均未采用急性脑膨出预防策略治疗,纳入对照组(66例),2013年1月后的患者均采用该策略治疗,纳入研究组(107例).对其住院资料和伤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等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明确急性脑膨出预防策略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影像学病变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颅内压最高值分别为(35.71±4.13) mmHg和(34.85±3.81) mmHg;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研究组(7例,6.5%)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19.7%)(P〈0.01);亚组分析显示,单纯单侧病变者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低(1.3%),而单侧病变为主合并其余部位病变或弥漫性脑肿胀者急性脑膨出发生率高(19.4%).伤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预后良好62例(57.9%),对照组26例(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对单侧病变为主合并其余部位病变或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术中应用急性脑膨出预防策略可有效的延缓迟发性血肿或弥漫性脑肿胀的进展,减少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张泽立刘文明张源王广辉晏骖苏雨行黄齐兵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
利伐沙班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sTBI患者157例,其中男119例(75.8%),年龄(38.75±11.98)岁。所有患者均应用间歇性静脉充气加压预防DVT,应用D-二聚体动态监测和定期超声检查对DVT进行筛查,如颅内出血情况稳定,对手术3 d后D-二聚体持续下降且存在高危因素者预防性口服利伐沙班,对确诊DVT患者治疗性口服利伐沙班,符合停药条件后停用利伐沙班。对患者的一般资料,D-二聚体动态变化,DVT发病情况,利伐沙班应用情况及抗凝出血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二聚体持续下降者超声均未发现DVT,D-二聚体持续不降或升高45例,超声发现DVT 43例。预防性应用利伐沙班47例(29.9%),用药7~36(16.3±6.5)d,随访期间均未见DVT发生;治疗性用药43例(27.4%),用药时程32~68(49.3±9.9)d,停药后仅1例复发周围型DVT。未见症状性肺栓塞及致死性出血并发症,发生血尿3例,气管切开处渗血1例,痔疮导致血便1例,未见颅内出血增加及其他消化道出血。结论应用利伐沙班抗凝可安全有效预防和治疗sTBI术后DVT。
张泽立刘文明张源王广辉晏骖王华卿黄齐兵
关键词:颅脑损伤静脉血栓形成利伐沙班出血
钻孔外引流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被引量:9
2016年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救治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及脑疝患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易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是TB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进展型硬膜下积液,会导致颅内压持续增高,如不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硬膜下积液一般采用如单纯包扎加压、经头皮穿刺积液抽出术、钻孔外引流术、积液-腹腔分流术、开颅清除硬膜下积液等。近几年,笔者采用钻孔外引流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DC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张源王广辉晏骖张泽立刘文明苏雨行黄齐兵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去骨瓣减压术减压术后引流治疗进展型腰大池
损害控制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四肢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DCS)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47例;年龄19~77岁,平均37.3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所有患者除常规处理外,行颅内压监测。患者根据救治方法分为两组:损害控制组(87例,DCS治疗方法),Ⅰ期只行开颅手术并固定骨折部位,择期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41例,传统常规方法救治),Ⅰ期行开颅手术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后颅内压、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颅内感染。损害控制组术后颅内压控制正常44例(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例(20%)(P〈0.05)。损害控制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12.4)min、(270.6±15.3)ml、(29.7±9.3)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70.6±9.8)min、(460.2±17.5)ml、(34.4±6.2)d](P〈0.05)。损害控制组伤后6个月良好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四肢骨折患者,DCS的应用有利于控制术后颅内压,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张源王广辉张泽立晏骖王志勇黄齐兵
关键词:颅脑损伤骨折损害控制外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53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6例手术干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评分3~8分),其中未应用颅内压监测探头患者为对照组,48例;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为研究组,168例。再将研究组分为3组A、B、C3组,根据颅内压变化予以相应的阶梯式治疗,以达到理想的颅内压控制及维持脑灌注压,分析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预后改善,尤其是先行开颅手术再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组患者预后较好;研究组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颅内压控制良好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黄齐兵张源苏雨行张泽立王广辉李新钢
关键词:颅内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幕上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TBI)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sTBI患者193例,其中106例为单侧标准大骨瓣减压(UDC)组,87例为双侧去骨瓣减压(BDC)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影像学病变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DC组与UDC组术前颅内压最高值分别为(38.9±3.1)、(38.6±2.5)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分别为(13.2±3.1)、(18.3±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DC组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为3.4%(3/87),低于UDC组的11.3%(1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组刀口愈合不良率分别为9.2%(8/87)、10.4%(11/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术后1年随访,BDC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为8.0%(7/87),UDC组为17.9%(19/106);BDC组预后良好率为32.2%(28/87),UDC组为13.2%(14/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UDC相比,BDC可减少sTBI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更加有效缓解术后颅内压力,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张泽立刘文明张源王广辉晏骖苏雨行黄齐兵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脑积水预后
我国股票发行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该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股票发行体制的一般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中国股票发行体制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股票发行体制的国际比较分析.第四部分是中国股票发行体制的模式选择与具体构想.
王广辉
关键词:股票市场
文献传递
颅脑外伤合并凝血机制异常患者的手术治疗(附4例报告)
目的:目前有关颅内出血合并凝血机制异常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报告很少,报告4例手术治疗止血机制异常合并颅脑外伤后脑疝的病例,总结颅内出血合并凝血机制异常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该特殊疾病的外科诊治水平。   方法:对我院近2年...
王广辉
关键词:凝血机制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止血机制血肿清除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4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5分,均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将4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12例先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再开颅手术;B组:15例先开颅手术再置入脑室型颅内压探头;对照组:13例行单纯性颅内压监测探头置人术。比较各组颅内压控制、脱水剂使用时间、剂量及预后。结果A、B组控制颅内压〈15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甘露醇的剂量及时间明显减少,预后较好(P〈0.05);A组重残及植物生存7例,B组3例(P〈0.05)。结论应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可有效控制颅内压,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减少甘露醇的使用剂量。
黄齐兵张源宋承明苏雨行张泽立王广辉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