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平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肠
  • 5篇间质
  • 5篇间质瘤
  • 4篇肿瘤
  • 4篇胃肠道
  • 4篇胃肠道间质瘤
  • 4篇肠道
  • 4篇肠道间质瘤
  • 3篇直肠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3篇KIT
  • 2篇预后
  • 2篇源性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肿瘤

机构

  • 8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立平
  • 8篇梁小波
  • 6篇侯生槐
  • 5篇闫栋
  • 2篇冯毅
  • 2篇刘东博
  • 2篇郗彦凤
  • 2篇王立春
  • 2篇张鑫
  • 2篇李超亿
  • 2篇王振华
  • 2篇田晓文
  • 2篇胡学忠
  • 2篇马俊杰
  • 2篇马国龙
  • 2篇王毅
  • 1篇姜汇源
  • 1篇杨君
  • 1篇白文启
  • 1篇姜慧员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比开放手术远期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59
2009年
目的荟萃分析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91年1月~2007年7月发表的腹腔镜手术对比开放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摘录入选文献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篇文献4989例结直肠癌患者入选。并发症两组除肠粘连发生率有差异外(P=0.002),其他并发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远期疗效如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创伤小,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无差异。
侯生槐梁小波白文启王立春冯毅王立平杨君闫栋张鑫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远期疗效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治疗策略
2013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RVF)的发生原因、治疗策略、治疗方式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RVF1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策略分成A组(传统治疗10例)、B组(戊酸雌二醇结合非手术治疗4例),比较两组治疗策略的临床结果。结果A组10例患者中,8例行横结肠造口,其中7例RVF自然愈合,愈合时间为2~6个月,确定愈合后行横结肠造口还纳、消化道重建;2例因拒绝转流性造口而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在4个月时RVF自然愈合。B组4例患者中3例在1.5~2个月时自然愈合,1例因继发于直肠吻合口瘘,治疗2周期后RVF无愈合迹象,遂行横结肠造口,并在随访中。结论RVF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少见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采取戊酸雌二醇结合非手术治疗策略,不仅可以明显促进RVF的自然愈合,而且能大大缩短其愈合时间;转流性造口可在治疗失败后补充使用。
刘海义武志兵王立春冯毅侯生槐梁小波王立平
关键词:直肠肿瘤低位前切除术直肠阴道瘘
胃肠道间质瘤kit、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分析与临床病理研究
2012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由突变的kit和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alpha,PDGFRA)基因驱动的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kit和PDGFRA突变的确定不仅可以评价原发疾病的预后,而且可以判断靶向治疗的获益情况。本研究对106例GIST标本行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关系。
闫栋梁小波郗彦凤王立平侯生槐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KIT受体ΑPDGFRA间叶源性肿瘤
腹腔镜结肠十字吻合技术的初步研究
背景:在腹腔内进行腹腔镜结肠吻合操作困难,常用的方法是腹腔镜完成结肠游离后辅助腹壁小切口,取出标本和结肠在体外切除和吻合.研究应用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肠吻合的方法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十字吻合技术...
梁小波刘东博王立平王振华马国龙王毅田晓文
关键词: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肠吻合
肝转移胃肠道间质瘤c—kit、PDGFRA基因突变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转移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生的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法检测12例肝转移GISTc—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和PDGFRA第12、18号外显子序列,总结基因突变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本组5例胃部,1例小肠,其他6例。本组c—kit基因突变率为91.7%(11/12),外显子11为83.3%(10/12)。未检测到PDG—FRA基因突变。本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相、NIH危险度分级、肝转移时间、细胞形态、细胞丰富程度、核异型对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率及突变形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转移GIST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c.kit第11号外显子。突变方式有缺失、点突变和缺失伴点突变。缺失突变多见。肝转移GIST临床病理与外显子11突变率、突变形式无明显相关。
梁小波闫栋王立平侯生槐李超义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胃肠道间质瘤(GIST)常见的转移器官是肝脏。GIST肝转移以外科治疗为主,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58%和30%以上。生物靶向制剂治疗以伊马替尼为代表,但有部分患者耐药。其他靶向治疗药物如SU11248、RAD001、AMGT06正在临床试验中,以解决伊马替尼耐药问题。伊马替尼新辅助和辅助治疗试验仍在进行中。介入治疗对GIST肝转移为有效的姑息疗法,肝移植也有一定效果。总之,外科联合生物治疗有望成为GIST肝转移个体化治疗的突破。
王立平梁小波
关键词:胃肠肿瘤间质瘤肝肿瘤
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腹腔镜下完成结肠游离和淋巴结清扫后,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肿瘤两端结肠,将两结肠断端靠拢,在两切端各切开一个小口后将直线切割闭合器分别插入其中,然后在系膜对侧进行肠壁切割闭合,再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鸟嘴样共同开口闭合,完成腹腔镜下的?肖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学指标:手术时间、十字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距肿瘤距离、R0切除情况。(3)手术并发症:吻合口闭合不全、吻合口漏、狭窄、肠扭转、伤口液化感染。(4)术后康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5)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随访,卡氏评分评估身体状况、纤维结肠镜检查有无肿瘤吻合口复发、肠腔狭窄。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达。结果(1)手术学指标: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淋巴结D,清扫和十字吻合术。手术时间为(140±50)min,十字吻合时间为(43±26)min,术中出血量为(62±56)mL。全组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6)枚/例。切缘距肿瘤距离均≥8cm,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未见癌细胞残留。(3)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等相关并发症。(4)术后康复时间:9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8±0.9)d,肛门排气时间为(2.4±1.2)d,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6±1.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2.5)d。所有患者在术后12d�
粱小波刘东博王立平王振华马国龙王毅田晓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切除术肠吻合腹腔镜检查
101例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101例GIST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胃50例(49.5%),小肠19例(18.8%),其他部位32例(31.7%).核分裂像中位数18个/50 HPF.90例(89.1%)患者CD117阳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2%和57%.单因素分析显示,GIST细胞丰富程度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7,P=0.028).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细胞密集(P=0.003)和肿瘤直径大于10 cm(P=0.028)预后差.结论 GIST细胞丰富程度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闫栋梁小波郗彦凤王立平侯生槐张鑫马俊杰李超亿姜汇源胡学忠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征预后
C—kit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特征与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C-kit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9例GIST患者的I临床病理、基因检测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9例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为61.5%;5年总体生存率(OS)为67.4%。其中,77例c-kit外显子11、4例c.kit外显子9和2例PDGFRA外显子18突变患者5年DFS分别为64.3%、14.3%和100%。5年OS分别为70.8%、50.0%和100%。在c-kit外显子11突变的类型中。26例点突变、44例删失突变和7例复制突变患者5年DFS分别为87.1%、44.9%和80.0%,5年OS分别为88.1%、57.0%和100%。各因素之间5年D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基因突变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492)。结论经手术治疗而未服用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基因突变型预后优于野生型。但基因突变并非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超亿梁小波马俊杰姜慧员胡学忠闫栋侯生槐王立平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