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2篇胸腰椎
  • 2篇疗效
  • 1篇单节段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段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椎体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评估
  • 1篇融合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越
  • 3篇王春
  • 2篇吴李勇
  • 1篇刘清平
  • 1篇林永绥
  • 1篇刘成招
  • 1篇凌广烽
  • 1篇苏盛辉
  • 1篇张剑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估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评价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分A组(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B组(常规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以及手术前后伤椎椎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骨块占位率、置钉优良率以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椎体高度、Cobb角及腰痛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渗血及切口总长度A组分别为90.18±17.39min、81.25±8.67ml、6.60±1.64ml及6.86±0.60cm;B组分别为116.95±16.18min、315.70±72ml、224.48±30.18ml及13.53±1.48cm。以上各指标A、B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骨块占位率及置钉优良率A组分别为(93.83±4.20)%、4.28°±1.08°、(3.49±3.27)%及96.25%;B组分别为(94.31±3.12)%、3.95°±0.97°、(3.27±3.03)%及97.50%,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影像学指征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复位固定及效果与常规椎弓根钉固定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春林永绥刘清平刘成招吴李勇王越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胸腰椎骨折
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移位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03-2015-03期间开展该手术380例,融合420个椎间隙,影像学检查发现融合器移位8例,通过对8例发生融合器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例融合器移位,移位发生率为1.91%(8/420),术后融合器的移位与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融合器选择不合适、术前影像学分析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结论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生融合器移位的原因复杂,手术技巧的差异、矩形融合器的使用、双节段融合、直线型终板或骨质疏松者均可能成为该术式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危险因素。
吴李勇王越凌广烽张剑王春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手术后并发症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像学评估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lumbar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22例接...
王越
关键词: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后入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2011-03-2015-05收治的26例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神经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术前、术后初期(3天内)、末次随访(术后1年左右)时胸腰段Cobb角、腰背痛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以及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下腰痛JOA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术前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28~58°、平均(40.28±5.66)°,术后2~10°、平均(6.12±3.76)°,平均畸形矫正率86.2%,下腰痛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定为(10.38±1.56)分,术后评定为(22.76±2.23)分,腰背痛VAS评分术前5~8分,平均(6.72±0.33)分,术后2~4分,平均(2.93±0.64)分,以上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6例C级5例改善至E级,1例为D级,16例D级15例改善至E级,1例仍为D级;至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角度不明显(1~3°),平均(1.85±0.68)°,平均矫正丢失率3.8%,与术后初期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左右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可重建胸腰段矢状面生理曲度,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改善临床症状。
吴李勇王越苏盛辉王春
关键词: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