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造口
  • 2篇术后
  • 2篇膀胱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纤维母...
  • 1篇造口患者
  • 1篇手术
  • 1篇术后患者
  • 1篇排气
  • 1篇盆腔
  • 1篇盆腔手术
  • 1篇盆腔手术后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纤维母细胞
  • 1篇纤维母细胞瘤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分析
  • 1篇泌尿
  • 1篇泌尿造口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区...

作者

  • 5篇田洁
  • 1篇刁磊
  • 1篇娄越亮
  • 1篇魏海霞
  • 1篇穆圆
  • 1篇张莉

传媒

  • 2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全国肿瘤护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对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2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组织学表现均为增生的梭形或长梭形肿瘤细胞囊状分布,间质小血管增生,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病例1为SMA(+),Vimentin(+),ALK(+)。病例2为SMA(+),CD68(+),Vimentin(+),CgA(+),ALK(-)。2例病例均不表达CK7、S-100、MyoDl、CK19、α-actin、EMA。2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与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癌等鉴别,治疗以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切除为主。
刁磊魏海霞田洁娄越亮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膀胱
宫颈癌术后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7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执行留置尿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术后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包括腹肌、缩肛运动锻炼和排尿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进行积极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穆圆田洁
关键词:膀胱宫颈癌
我国泌尿造口患者家庭访视的研究状况被引量:8
2013年
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需要通过尿流改道技术解决排尿问题叫,因此会在腹壁作永久性造口,即泌尿造口。泌尿造口的形成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正常排尿方式,并且需要其终身佩戴造口袋收集尿液,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许多不便。
田洁
关键词:家庭访视泌尿造口
促进排气操在盆腔手术后的应用
盆腔手术后,因受麻醉的影响和手术的创伤,肠道正常蠕动受到抑制,无排气,无排便、腹胀,这些都会影响到病人的术后恢复。因此,术后病人应尽快恢复肠道正常蠕动(以肛门排气为标志),一可减少腹胀的不适症状,利于及早进食;二则有益于...
田洁
文献传递
改良造口腹带的制作与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腹部手术后使用腹带包扎,目的是减少切口张力,减轻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1]。但造口手术后腹带包扎后,不利于手术后造口的观察,更不利于血液循环,造成造口黏膜血液循环不畅引起造口缺血。为此,将弹力腹带进行了改制,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准备弹力腹带1条,(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M、L、XL)。将弹力腹带平铺后,在腹带两边各有尼龙粘扣,在腹带左右各有两条聚乙烯衬板。
张莉田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