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红景

作品数:61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专利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化学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化学链
  • 13篇脱硫
  • 12篇烟气
  • 11篇流化床
  • 9篇流化
  • 8篇烟气脱硫
  • 8篇气脱
  • 8篇化学链燃烧
  • 6篇分布板
  • 5篇脱硫产物
  • 5篇硫酸钙
  • 5篇回收
  • 5篇反应器
  • 5篇
  • 4篇载氧体
  • 4篇硫磺
  • 4篇镁法
  • 4篇固硫
  • 4篇CASO4
  • 4篇催化

机构

  • 5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5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作者

  • 60篇田红景
  • 39篇郭庆杰
  • 18篇昌晶
  • 17篇刘永卓
  • 13篇王许云
  • 6篇刘新民
  • 5篇路文学
  • 5篇张鸿林
  • 5篇郭宝贵
  • 5篇孙广林
  • 4篇张涛
  • 4篇李磊
  • 4篇张大晶
  • 4篇刘可
  • 4篇徐东彦
  • 4篇李彩艳
  • 4篇付进军
  • 4篇张新凤
  • 4篇金刚
  • 3篇郗艳荣

传媒

  • 5篇高校化学工程...
  • 4篇中国颗粒学会...
  • 3篇化工学报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化工进展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海峡两岸气候...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烟气脱硫中CaS与SO_2的反应机理研究
2015年
为了研究固硫反应中Ca S与SO2的反应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优化得到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稳定构型和相应的能量值。结果表明:Ca S与SO2反应时,先络合生成具有链状的中间体IM1,随后经过S原子与O原子成键,生成过渡态TS;TS经过分子重排和能量重新排布生成中间体IM2、IM3、IM4,最后生成产物Ca SO4和硫单质;由中间体IM4到产物P1的过程能垒最大,说明该步骤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张聪孙广林田红景
关键词:固硫反应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量子化学
餐厨垃圾热解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热重分析仪及管式炉反应器研究了餐厨垃圾的热解行为。餐厨垃圾的热解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结合微分法与积分法对两阶段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确定管式炉热解实验反应温度。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体产物主要是CO和CH4;固体产物焦的恒容低位发热量为20.33 MJ kg 1;液体产物焦油主要是醇和烃,占焦油总量的70.55%。通过分析不同热解温度焦的红外谱图、元素组成及热解过程的小分子气体释放规律,探究了餐厨垃圾的热解机理。290℃时,餐厨垃圾中肽键断裂,释放出大量CO2和CO;350℃时,脂类化合物已经完全分解或挥发;500℃时,焦中甲基及亚甲基峰消失,释放出大量烃类;未分解的物质主要是淀粉。最后考察了升温速率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提高升温速率,焦收率基本不变,焦油收率下降,气体产物收率增加。
黄云龙郭庆杰田红景侯良玉
关键词:餐厨垃圾热解动力学分析气质联用升温速率
脱硫石膏改性固体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脱碳性能
2018年
将榴莲壳碳化制备生物炭(BC),与硅钙渣混合作复合载体,在其表面浸渍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并加入含水分的脱硫石膏(FGDG),得到胺功能化的含水CO_2固体吸附剂,与不含脱硫石膏的吸附剂相比吸附活性明显改善。通过FT-IR、TGA、SEM及N2吸脱附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吸附剂脱硫石膏含量、吸附温度和CO_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中水的存在改变了氨基与CO_2的相互作用机理。当脱硫石膏含量为30%、吸附温度为85℃时,CO_2最大吸附量为2.33 mmol/g。经12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仅下降了4.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稳定性。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的等量吸附热介于物理与化学吸附热之间,说明吸附过程中物理与化学作用同时进行。用多个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pseudo-first-order与pseudo-second-order模型均不能准确拟合实验数据,而Avrami模型可较好地拟合整个吸附过程,进一步验证BC/SCS-PEHA-30%FGDG的CO_2吸附过程并非单纯的物理或化学吸附,而是两者同时发生。
许静文昌晶远富启田红景郭庆杰王凯
关键词:生物炭稳定性动力学模型
NaOH活化栗苞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被引量:9
2016年
以栗苞炭化料(C-BC)为原料,以NaOH为活化剂制备栗苞活化生物质炭(Na-BC),研究其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选取炭碱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即炭碱比为1∶4,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30 min,此时Na-BC的最大吸附量为609.38 mg·g^(-1)。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进行SEM、BET等表征,比表面积达1 563.78 m^2·g^(-1),总孔容达1.452 cm^3·g^(-1)。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吸附反应能较好用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进行模拟,Na-BC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为自发吸热反应。通过热法与碱法再生处理饱和吸附生物质炭,再生后的Na-BC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昌晶王丽萍田红景
关键词:亚甲基蓝炭材料
一种煤炭颗粒/载氧体化学链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属于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领域,涉及到煤炭制备合成气的新型工艺及装置,特别是一种煤炭颗粒/载氧体化学链制备合成气的方法及其装置,利用双化学链制备合成气,载氧体在载氧体气化炉中与煤炭颗粒进行还原反应,然后在空气反应器中与...
郭宝贵郭庆杰刘永卓张鸿林王许云张涛田红景金刚路文学刘新民张新凤徐东彦李磊付进军刘可张大晶李彩艳
一种废弃电路板非金属颗粒流化床包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材料资源回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弃电路板非金属颗粒流化床可控式包覆装置及方法,鼓风机压缩气体经稳压后分为喷动气和流化气;流化气经转子流量计调节流量,加热器加热,由温度控制仪控温后经气体分布板进入射流喷动流化床中...
郭庆杰吴曼王许云刘鲁燕田红景刘永卓
文献传递
铁基复合载氧体煤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机理被引量:28
2013年
以水蒸气作为气化/流化介质,在流化床中研究了两种铁基复合载氧体的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循环特性,并对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推断。结果表明:温度为920℃时,添加不同修饰物的铁基复合载氧体与煤焦气化的反应活性依次为Fe4Al6K1>Fe4Al6>Fe4Al6Ni1。在多次循环实验过程中,合成气成分保持稳定,表明Fe4Al6K1复合载氧体循环特性良好。XRD谱图分析表明,六次氧化还原实验后的铁基载氧体氧化态仍为Fe2O3。K+主要以铁酸钾形态存在,该结构有利于促进化学链气化反应。利用高斯函数对气化反应速率进行了峰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化学链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化学链作用阶段、煤气化阶段以及Fe3O4向FeO转变的气化阶段。
程煜刘永卓田红景郭庆杰
关键词:流化床反应器动力学模型
一种正八面体型硫化钙颗粒的溶剂热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八面体型硫化钙颗粒的溶剂热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方法,以升华硫为硫源,氯化钙为钙源,乙二胺为反应溶剂,L‑半胱氨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螯合剂,水合肼一水合物为还原剂,制备出尺度均一的正八面体...
田红景昌晶许静文
一种生物质药用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加工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药用炭的制备方法,旨在降低活性炭的灰分,提高其吸附性能,其制备步骤是先将生物质粉碎过20-200目筛;再进行生物质筛选除杂后酸洗和碱洗;然后进行烘干;最后将原料送入活化炉...
郭庆杰付国家郭拓刘新民田红景王许云
文献传递
钙基脱硫剂用于冶炼烟气脱硫的模拟与实验被引量:1
2018年
提出了一种应用钙基脱硫剂脱除冶炼烟道气中高浓度SO_2并回收硫单质的方法。通过热力学模拟多种硫化物与SO_2之间的反应,筛选得出硫化钙(Ca S)适合作为化学链脱硫技术的脱硫剂,它在400~650℃范围内可将SO_2还原为单质硫,生成的固相产物为Ca SO_4而非Ca O。通过固定床反应器内的脱硫实验,发现温度对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影响较大。在400~650℃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越大;当温度高于600℃时,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基本相等。提高空速,则会降低脱硫率和硫单质回收率,但两者的差值随空速增大逐渐减小。当烟气中SO2浓度小于1%时,脱硫率维持在99.8%基本不变;SO_2浓度升至3.45%后,平均脱硫率急剧下降至92.1%;SO_2浓度越高,平均脱硫率越低。硫单质回收率随SO_2浓度增大存在一最佳范围。在脱硫反应后期,粒径较大的脱硫剂颗粒脱硫性能较低。SEM照片表明了脱硫剂颗粒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团聚现象更为明显,XRD表征证明了反应中SO_2气体被还原为升华硫颗粒。
昌晶胡修德田红景远富启许静文郭庆杰
关键词:烟道气回收脱硫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