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
- 作品数:33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66例,>80%10例,无再出血患者。ADL评分Ⅰ级12例,Ⅱ级34例,Ⅲ级26例,Ⅳ级4例。结论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有利于保护神经和血管组织,缩短手术时间,可以获得满意的预后。
- 田飞陈文荣杨文鹏杨少锋李永生张增良
- 关键词:翼点锁孔入路外侧裂入路基底节区锁孔入路
-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细胞瘤病人再手术的效果.方法统计22例复发性胶质细胞瘤再次手术后存活期,其中多形胶质母细胞瘤3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9例,与第1次手术间隔期平均为15个月,有2例病人接受3次手术.结果再次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12月,10例术后1个月患者功能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中全切肿瘤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相应组明显延长.结论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胶质瘤是可行的;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12月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可获得较好效果.
- 陈文荣赖存张增良郑伟武田飞
- 关键词:复发性胶质细胞瘤再手术治疗
-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2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前的功能状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及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术后存活期等资料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二次手术前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16月,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Karn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者平均生存期约17月,间隔时间小于半年者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手术肿瘤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5月,次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0月(P<0.05)。结论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陈文荣赖存郑伟武田飞杨少锋张增良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复发性
-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1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 1次栓塞成功9例,2次栓塞成功3例。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最好方法。
- 郑伟武赵泽林田飞陈文荣
- 关键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2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 12例(100%)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微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 田飞陈文荣郑伟武李永生杨少锋张增良
-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鞍结节脑膜瘤
- 老年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0例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究老年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住院治疗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老年患者3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手术治疗,2组患者在接受各自治疗方法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患者良好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较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予以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 李永生郑伟武陈斌田飞
- 关键词:老年人
- 颅内动脉瘤与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A1/B关系的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与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A1/B(Apo-A1/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Apo水平,并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清Apo-A1和Apo-A1/B水平降低,Apo-B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在Apo-A1、Apo-B水平和Apo-A1/B差、异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A1和Apo-A1/B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保护因素,而Apo-B是其危险因素。
- 杨文鹏田飞陈文荣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 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选择合适的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进行填塞,逐个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瘤体颈比,瘤颈和载瘤动脉的最佳角度明确之后,经路图引导进行栓塞。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9例(90.62%),恢复一般2例(6.25%),恢复较差1例(3.13%),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4例(75.0%),恢复一般3例(9.38%),恢复较差5例(15.62%),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率为(84.38%)。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脑水肿1例(3.13%),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1例(3.13%);对照组患者出现脑水肿2例(6.25%),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4例(12.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李永生郑伟武田飞陈斌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髓源性抑制细胞相关抗原在垂体瘤中的表达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相关抗原在垂体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2022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垂体瘤患者26例(垂体瘤组),其中侵袭性垂体瘤1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10例。另外收集同期10例需行内减压术的颅脑外伤或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垂体瘤组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18)岁。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19)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垂体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患者脑组织中MDSCs相关抗原CD11b、CD15和IL-4Rα的表达情况。结果:垂体瘤中CD11b^(+)、CD15^(+)、CD11b^(+)CD15^(+)髓源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侵袭性垂体瘤组织中CD11b^(+)、CD15^(+)、CD11b^(+)CD15^(+)髓源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均高于非侵袭性组(均P<0.05)。IL-4Rα在垂体瘤和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MDSCs相关抗原CD11b、CD15及CD11b^(+)CD15^(+)髓源性粒细胞在垂体瘤(特别是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水平升高。
- 杨文鹏陈式仪田飞杨少锋陈文荣
- 关键词:垂体瘤髓源性抑制细胞CD11BCD15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25例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5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20例,大部分切除5例。病人视力、视野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出现尿崩症19例,1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疗均治愈。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术中准确、轻柔的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陈文荣赖存郑伟武田飞杨少锋张增良
- 关键词: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