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健

作品数:7 被引量:10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经济增长
  • 2篇比例性
  • 1篇地理
  • 1篇动机
  • 1篇能源
  • 1篇能源效率
  • 1篇偏离份额
  • 1篇偏离份额分析
  • 1篇汽车产业
  • 1篇汽车产业集群
  • 1篇区位
  • 1篇区位特征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增长
  • 1篇驱动机制研究
  • 1篇外商直接投资
  • 1篇路网
  • 1篇竞争优势
  • 1篇可达性
  • 1篇空间结构

机构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罗健
  • 6篇曹卫东
  • 5篇朱胜清
  • 3篇唐云云
  • 3篇蒋晓威
  • 1篇田艳争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近20年安徽省经济地理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建立安徽省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GDP空间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近20年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安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呈单极向多极转化趋势,具有点、线、面特征;全省经济热点区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在合肥、皖江经济带,但次热点区空间变化较大;安徽省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且有向合肥——皖江经济带极化的趋势。而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唐云云曹卫东罗健蒋晓威朱胜清
比例性偏离份额空间模型推演及应用被引量:15
2013年
通过在模型分量结构中置换共享分量、嵌入区域分量和重组残差分量实现了区域分量和结构分量的初步分离,又通过增速标准化处理分别排除了产业结构和规模差异对区域分量和结构分量测算的影响,实现了偏离份额分析从区域考察期增量中分离出区域经济结构差异和规模差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目标。新推演的结构分量真正实现了区域经济结构差异的横纵向比较,尤其是通过同时测算区域产业规模结构和增速结构差异揭示了区域规模和增速占优产业的集中分布情况。此外,为已有的20种分解结构分类补充了8种分解结构,并以环比式动态算法下的比例性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对安徽省各地级市2000-2010年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
罗健曹卫东田艳争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经济增长空间结构
基于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24
2013年
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实现了偏离份额分析从区域考察期增量中分离出区域经济结构差异和规模差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目标。新结构分量同时测度区域产业规模结构和增速结构差异,揭示了区域规模和增速占优产业的集中分布情况。安徽省各地级市2001—2010年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合肥和芜湖同时拥有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宿州、六安和池州竞争优势明显,但结构优势不足;而竞争优势不足,却拥有一定结构优势的有亳州、蚌埠、阜阳、马鞍山、铜陵、巢湖和黄山;其余的淮南、淮北、安庆、滁州和宣城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都不足。以环比式动态算法下区域分量和结构分量历年变更情况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动态演变过程,可划分出5种演变类型:竞争增强结构优化型、竞争增强结构衰退型、竞争减弱结构优化型、竞争减弱结构衰退型和结构相对稳定型。
曹卫东朱胜清罗健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竞争优势
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汽车产业集群是指汽车产业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和机构构成的地理景观。从企业生产关联考虑,汽车产业集群构成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批发...
罗健
关键词:汽车产业集群区位特征
文献传递
我国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演变响应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分析我国30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演变特征,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揭示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响应机理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高度大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我国能源效率总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态势,同时,两者在地区内部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上海第二产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抑制效应已经显著显现,天津、辽宁和黑龙江初步显现,其他省份尚未显现;东部、中部与东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效率提高总体分别呈正向推动、负向抑制和前期正向推动后期负向抑制效应。
朱胜清曹卫东罗健蒋晓威唐云云
关键词:能源效率产业结构
中部四大城市群(圈)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演化与竞争格局
2012年
采用熵指数与偏移—分享分析方法,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近10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时空演化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FDI在不断增长过程中有分散化的总趋势,但城市群之间差异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中部城市群FDI偏移增长量逐年增加,城市群之间的偏移增长量远大于城市群内部;高正偏增长城市前期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近期转向皖江城市带、东部沿江地带和中原城市群内沿京广、陇海线交汇一带。
朱胜清曹卫东罗健
安徽省公路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被引量:66
2012年
以1996、2004、2010年为时间断面,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探讨安徽省公路网络中节点城镇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6-2010年,安徽省公路网络可达性总体空间格局变动不大,其值大体以合肥地区为中心向外围呈不规则环状递增,且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内节点城镇可达性,其中第一阶段(1996-2004年)可达性值提升较第二阶段(2004-2010年)更为显著;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初值有关,第一阶段可达性值变化率空间格局由"徐合高速—合芜宣高速"沿线地区和沿江地区组成的"T型"区域向周围递减,第二阶段呈现出沿新建高速公路地区向四周递减的多极空间格局;不同地区可达性受益迥异,江南地区可达性受益最为显著,其次是淮北、江淮地区;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可达性水平由中心向外围呈圈层式优化,可达性等值线趋于均匀、平滑,中心城市可达性差异逐渐缩小,可达性分布趋于均衡。
蒋晓威曹卫东罗健朱胜清唐云云
关键词:公路网络可达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