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晓东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治疗高血压
  • 2篇微创
  • 2篇微创引流
  • 2篇微创引流术
  • 2篇小脑
  • 2篇小脑出血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损伤
  • 2篇高血压
  • 2篇出血
  • 1篇信息化建设
  • 1篇修补术
  • 1篇医院信息
  • 1篇医院信息化
  • 1篇医院信息化建...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25...

作者

  • 6篇翟晓东
  • 4篇孟文博
  • 4篇王志明
  • 4篇程月飞
  • 3篇殷尚炯
  • 2篇赵佩林
  • 2篇王洪生
  • 2篇蔡明
  • 1篇曹藏柱
  • 1篇王鹏
  • 1篇王丽萍
  • 1篇谢娜
  • 1篇张晓杰
  • 1篇朱红玉
  • 1篇冯斌
  • 1篇朱红玉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可吸收线结合皮肤吻合器在颅骨修补术头皮切口缝合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结合皮肤吻合器在颅骨修补手术头皮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骨修补手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头皮缝合方法分组,其中采用可吸收线皮下连续缝合+皮肤吻合器缝合切口的36例作为可吸收线缝合组,采用传统的丝线分层间断缝合切口的30例作为传统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线结排异反应或皮缘坏死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可吸收线缝合组患者的缝合时间为(18.36±2.50)min;甲级愈合35例,乙级愈合1例,发生线结排异反应1例;传统缝合组患者的缝合时间为(25.46±2.12)min;甲级愈合25例,乙级愈合5例,发生线结排异反应或皮缘坏死16例,颅骨修补材料外露3例。两组患者的切口缝合时间和线结排异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皮下连续缝合结合皮肤吻合器用于颅骨修补术中头皮切口缝合,可以减少缝合时间,避免线结排异反应、皮缘坏死、减少术后头皮感染。
蔡明王志明冯斌殷尚炯翟晓东王鹏
关键词:可吸收线
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漂浮骨瓣减压术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漂浮骨瓣减压术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漂浮骨瓣减压术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12例。结果术后无死亡或再次去骨瓣手术,骨瓣复位满意。术后随访0.5~3.0年,头颅CT证实骨瓣与颅骨愈合良好,无骨质吸收或破坏,尤其是儿童,没有影响颅骨的正常发育。结论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选择性应用漂浮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是一种既能充分减压又能保留颅骨的治疗方式,尤其适合于12岁以下的患儿。
程月飞王志明殷尚炯曹藏柱孟文博翟晓东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减压术
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对23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治疗,与同期按家属意愿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3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出血量均为10~20 ml)。立体定向组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开颅手术组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后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结果立体定向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立体定向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开颅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立体定向组的血肿排空时间较开颅手术组的血肿排空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级立体定向组与开颅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结论应用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可获得与后颅窝开颅术相当的清除效果,且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红玉翟晓东孟文博程月飞殷尚炯赵佩林王洪生
关键词:脑出血小脑高血压
成分输血致颅脑损伤病人急性肺损伤1例被引量:2
2018年
1病例资料男,35岁,因交通事故致头胸部外伤后意识不清8 h入院。伤后头皮裂伤出血及鼻腔大量出血,急诊头皮简单清创缝合,行头胸部CT检查(图1A)后立即收入我科。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170次/min,呼吸频率21次/min,血压100/60 mmHg,神志浅昏迷,GCS评分8分,双侧眼睑青紫肿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腔仍在出血,左额可见约5 cm头皮裂伤,已缝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示红细胞1.6×1012/L,血红蛋白78 g/L。立即备血并静脉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4 U,血浆1000 ml。血液制品静脉输注后5 h左右,病人逐渐发生呼吸急促、喘憋,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85%,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立即复查头胸部CT,颅脑损伤病情稳定,但肺部见大量斑块状阴影(图1B)。加大吸氧流量,不见好转,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120 mg,1/d)。应用美罗培南预防肺部感染。第二天,仍浅昏迷,痰液不易排出,为便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术并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甲基强的松连用3 d,同时注意营养支持、酸碱平衡和出入量的补充和调整。第四天,缺氧症状得到改善,停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第八天,肺部感染完全得到控制。复查胸部CT较前明显改善(图1C)。住院21 d,痊愈出院。当时考虑过输血导致的过敏反应,急性心功能衰竭导致肺水肿,请心内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及血液科进行紧急会诊,但是没有统一认识,仅能按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进行治疗。
程月飞翟晓东王志明孟文博蔡明
关键词:颅脑损伤输血呼吸窘迫综合症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全面覆盖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1]实行标准化责任制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深入开展.
谢娜王丽萍王志明张晓杰翟晓东
关键词:移动护士工作站外科临床工作医院信息化建设护理信息系统护理工作模式责任制护理
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附23例报告)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解放军第251医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出血量10~20m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立体定向组和开颅手术组各23例。立体定向组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开颅手术组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后给予止血、脱水等治疗。结果立体定向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手术组的住院时间(P=0.01);立体定向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开颅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P=0.03);立体定向组的血肿排空时间较开颅手术组的血肿排空时间长(P=0.04);治疗6个月后的ADL分级立体定向组与开颅手术组无差异(P=0.33)。结论应用立体定向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可获得与后颅窝开颅术相当的清除效果,且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红玉孟文博程月飞翟晓东赵佩林王洪生
关键词:脑出血小脑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