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宗林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反演
  • 3篇测井
  • 2篇油气
  • 2篇输导
  • 2篇碳酸
  • 2篇测井反演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震资料
  • 1篇盐岩
  • 1篇油气运移
  • 1篇油田
  • 1篇约束反演
  • 1篇运移
  • 1篇三维地震
  • 1篇三维地震资料
  • 1篇渗透率
  • 1篇输导体系
  • 1篇双侧向
  • 1篇塔河油田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青海油田公司

作者

  • 6篇肖宗林
  • 3篇沈忠民
  • 2篇李坤
  • 1篇谢宗奎
  • 1篇黄科

传媒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青海石油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七个泉地区中深层储层横向预测及含油气性评价
2004年
本文找出了该区沉积、储层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采用多地震属性和测井约束反演的方法,对该区E3^2、E3^1主要目的层进行了储层横向预测,圈定了油气富集区块。
谢宗奎熊永学肖宗林
关键词:储层横向预测含油气性三维地震资料测井约束反演目的层
塔河油田不整合结构类型及输导演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塔河油田受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形成了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东河塘组顶面和古生界顶面等四期主要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的微观结构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其中底砾岩中连通孔隙和半风化岩石中的卸荷~风化裂缝系统,是构成不整合面侧向油气输导的双重通道。同时,根据不整合界面上、下地层岩性、渗透性,以及接触关系,识别出八种结构类型,其中Ⅰ型和Ⅴ型对油气运移最有利,并详细分析研究区不整合面平面展布特征和空间演化过程,讨论其继承性和差异性,指出T7^4和T5^0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调整,并最终成藏的重要输导通道。
肖宗林沈忠民李坤许建喜黄科
关键词:塔河油田不整合面结构类型
双侧向测井反演裂缝在研究碳酸岩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在双侧向侧井响应的数值模拟及反演方法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双侧向侧井裂缝评价模型,来估算裂缝孔隙度、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对裂缝发育层段及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笔者以伊朗KASAN地区库姆组C4段碳酸岩储层为例,通过与岩心、试油对比得到较好的地质效果,实际证明此方法是碳酸岩裂缝储层评价的一种有效途径。
肖宗林冷云飞
关键词:测井反演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
卡塔克古隆起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演化特征被引量:14
2011年
卡塔克古隆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在前人研究塔中低凸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口,将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断裂型、不整合型、输导层型及复合型4类,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分析卡塔克隆起在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的输导体系演化特征及其与烃源岩生排烃的配置关系和油气运移动态过程,认为塔中Ⅰ号、塔中Ⅱ号、塔中5井等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T74、T70、T60等不整合面的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且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岩溶缝洞网络与继承性圈闭的展布特征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路径。由断层-不整合面-岩溶网络组成的"层-面-网"输导系统相互匹配,呈立体网状阶梯式多期复式运移模式,是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李坤沈忠民肖宗林
关键词:输导体系油气运移
伊朗KASAN地区库姆组C4亚段裂缝研究
伊朗KASAN地区位于中伊朗盆地,南为Zagros造山带,东为鲁特地块,北为Alborz褶皱带。库姆组碳酸盐岩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其中库姆组C4段为主要产层。其储集类型为裂缝型储层,裂缝不但是其主要渗滤通道,也是其储层储集...
肖宗林
关键词:测井反演
文献传递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11年
阐述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80年代,以Schager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阶段;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晚期,以Greenlee和Lehmann(1993)为代表的研究不同沉积背景下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模式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壮大阶段。面向未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发展存在五个大的发展趋势已经初现雏形。
肖宗林沈忠民许建喜吴其林侯志平
关键词: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体系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