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志鸿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季稻
  • 3篇ORYZA2...
  • 2篇越冬
  • 2篇双季稻
  • 2篇干旱
  • 2篇草原
  • 2篇草原生态
  • 2篇草原生态系统
  • 1篇单季稻
  • 1篇单季稻区
  • 1篇稻区
  • 1篇冬小麦
  • 1篇冻害
  • 1篇冻害指数
  • 1篇都市型
  • 1篇都市型现代农...
  • 1篇引黄
  • 1篇引黄灌区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京市气候中...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宁夏气象局
  • 1篇中国牧工商(...

作者

  • 9篇莫志鸿
  • 2篇杨晓光
  • 2篇黄晚华
  • 2篇叶彩华
  • 2篇冯利平
  • 1篇陈超
  • 1篇李玉娥
  • 1篇李超
  • 1篇高清竹
  • 1篇栾庆祖
  • 1篇许吟隆
  • 1篇马姗姗
  • 1篇庞艳梅
  • 1篇邹海平
  • 1篇唐广
  • 1篇李慧君
  • 1篇权维俊
  • 1篇吴春艳
  • 1篇王靖
  • 1篇潘学标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北京农业(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对象、条件、环境、技术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农业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地讲,农业气象服务要在深化传统农业气象工作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向生态环境新领域拓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不断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农业气象科研与信息服务业务水平,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服务信息。
高迎新莫志鸿张爱英孟凡超
关键词:农业气象设施农业
宁夏引黄灌区近50年北移冬小麦越冬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宁夏引黄灌区所辖市(县)的11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的逐日温度数据,分析了当地北移冬小麦种植区各项温度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宁夏引黄灌区1月极端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19.8℃,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升高了3.9%;1月的平均温度为-7.4℃,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升高了12.8%,1月平均气温低于-9℃的年数减少了75%,说明宁夏引黄灌区北移冬小麦已经处于冬小麦种植北界内的适宜种植区;北移冬小麦生育期≥0℃积温平均值为1969.6℃.d,冬小麦北移后比北移前增加了11.1%,但无论冬小麦北移之前还是之后,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生育期≥0℃积温都能保证冬小麦正常生长;北移冬小麦越冬前≥0℃积温平均值为363℃.d,北移后比北移前增加了10.3%,接近华北冬小麦生长所需冬前≥0℃积温400℃.d的下限;越冬期负积温平均值为-586℃.d,北移后比北移前增加了22.3%,但仍然达不到华北冬性和强冬性品种安全越冬的越冬期负积温的下限。因此,适时早播和加强水肥管理以增加冬前≥0℃积温、培育壮苗和提高冬小麦的越冬存活率是保证北移冬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马姗姗马世铭张晓煜许吟隆王雅琼高静邵丹莫志鸿
关键词:气候变化越冬期宁夏引黄灌区
主要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被引量:21
2012年
利用历史气候数据(1961-2010年)和气候情景数据(1961-2100年)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高寒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4类主要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分析考虑和不考虑大气CO2浓度增加的直接效益(以下简称"CO2增益")未来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对A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0年,高寒草甸的ANPP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与生长季内最低气温上升密切相关;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的ANPP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际波动较大,均与同期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较弱。(2)若不考虑大气CO2增益,在A2和B2情景下2020s(2011-2040年)、2050s(2041-2070年)、2080s(2071-2100年)时段该4类草原生态系统的ANPP相对于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平均增幅分别为4.9%、12.0%、18.6%和3.0%、6.6%、8.9%,其中温性草原的ANPP增幅最大,其次是温性荒漠,而温性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的ANPP有增有减,变幅较小。(3)若考虑大气CO2增益,在A2和B2情景下2020s、2050s、2080s时段该4类草原生态系统的ANPP较不考虑大气CO2增益均有显著增加(P<0.05),平均增幅分别为20.0%、31.8%、45.6%和9.0%、13.7%、18.0%,其中温性草原的ANPP增幅最大,其次是高寒草甸和温性荒漠,而温性草甸草原的ANPP增幅稍小。
莫志鸿李玉娥高清竹
关键词:气候变化草原生态系统
北京地区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时空分布与气候风险区划被引量:13
2013年
基于1960-2011年北京地区20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历史冻害资料,利用主成分方法构建了冬小麦冻害指数,同时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构建综合气候风险指数研究了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冻害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地区冬小麦冻害的历史情况,冻害指数越大则冻害程度越重;近52年北京地区冬小麦冻害指数的年际变化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但年际波动加大,主周期变化缩短,目前正处于冻害偏多时期;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气候风险概率为32.1%-82.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冻害风险概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1.5%、17.4%和17.3%;冬小麦越冬冻害的低风险区主要在昌平区,高风险区位于怀柔区东南部、密云县西南部、顺义区东北部和平谷区,其余大部为中风险区。
莫志鸿霍治国叶彩华吴春艳李慧君权维俊唐广
关键词:冻害指数
基于WOFOST模型的玉米干旱损失评估:以北京为例被引量:27
2014年
以北京市山区春玉米和平原区夏玉米产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资料和统计资料驱动,就WOFOST模型对北京地区玉米产量模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并基于模型开展北京地区玉米干旱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山区春玉米和平原区夏玉米的产量模拟值与统计年鉴统计值的符合度指数均达0.9以上,模拟结果平均误差小于10%,说明WOFOST模型在北京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的产量模拟方面具备较强的适用性;(2)在本文定义的干旱指数体系下,初夏旱对春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初夏轻旱导致春玉米减产率达15.91%,初夏重旱使春玉米减产率达22.99%;春旱和伏旱对春玉米、初夏旱和伏旱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均较小,减产率均在10%以下。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玉米生产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栾庆祖叶彩华莫志鸿李超
关键词:干旱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湖南省季节性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对水稻模型ORYZA2000校准验证基础上,模拟分析了1960—2007年不同水分管理方式(持续灌溉、间歇灌溉和雨养)下双季稻生育期间季节性干旱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歇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双季稻自幼穗分化前逐渐表现出稻田土壤季节性干旱特征,随着生育进程干旱不断加重,在雨养条件下,干旱特征随发育进程愈加明显;晚稻比早稻易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生长后期较前期加重;双季稻开花期前后出现的干旱胁迫对生物量、产量影响最大;土壤干旱与作物干旱特征表现不同。(2)早稻与晚稻在平水年型及干旱年型下均表现出干旱现象;在干旱年型下,早稻自穗分化至成熟期干旱都较为严重,且强度与持续时间要大于平水年型;晚稻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大于早稻,尤其是从穗分化到成熟阶段。(3)季节性干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间歇灌溉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雨养水稻产量最低;雨养条件下晚稻产量普遍低于早稻产量。研究结果可为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和采取合理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冯利平莫志鸿黄晚华杨晓光潘学标
关键词:双季稻季节性干旱ORYZA2000
北方草原生态系统NPP、Rh和SOC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天然草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收和固定大气CO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超载放牧、管理不当、气候变化、投入不足等原因已造成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不同程度退化、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功能弱化。...
莫志鸿
关键词:气候变化净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草原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四川单季稻区主栽水稻品种的生长模拟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四川单季稻区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5个主栽品种的田间观测数据,结合当地栽培管理措施、土壤条件及逐日气象资料对ORYZA2000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并确定四川单季稻区5个主栽品种的作物参数值;利用4~5a各主栽品种的观测数据对单季稻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合系39营养生长期发育速率最大,而生殖生长期发育速率最小,Ⅱ优838营养生长期发育速率最小,而D优63和汕优2生殖生长期发育速率最大;模型对5个单季稻主栽品种的生育期模拟效果较好,各品种开花期与成熟期的相对模拟误差均在1~2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1%;各品种产量的NRMSE在5.26%~10.01%,叶面积指数的NRMSE为10.37%~19.19%,地上部总生物量、茎生物量、绿叶生物量及穗生物量的NRMSE分别为13.17%~18.69%、14.31%~20.41%、18.95%~24.74%和20.85%~25.39%。由此可见,ORYZA2000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四川单季稻区5个主栽品种的发育及产量形成过程,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应用于四川单季稻生产。
陈超庞艳梅莫志鸿
关键词:作物模型ORYZA2000单季稻主栽品种
水稻模型ORYZA2000在湖南双季稻区的验证与适应性评价被引量:29
2011年
校准与验证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为模型本地化、区域化研究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湖南双季稻区作物田间观测数据,结合栽培管理措施、土壤以及同期逐日气象数据等资料对ORYZA2000进行参数校正,调试确定了早稻、晚稻有代表性品种的作物参数;利用独立的数据资料,对双季稻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产量等指标的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地验证与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模型对双季稻品种的生育期模拟较好,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相对模拟误差为1—2d;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为24%,地上部总生物量、绿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穗生物量的NRMSE值分别为18%、22%、22%、24%和19%、24%、28%、28%,产量的NRMSE值分别为11%和16%。校验的作物参数反映了湖南早稻和晚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参数值合理、有效。通过校准作物参数,ORYZA2000可较为准确地模拟双季稻生长发育及其生物量的动态累积过程,适应性较强,能够应用于双季稻生产。
莫志鸿冯利平邹海平王靖黄晚华杨晓光
关键词:双季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