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博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象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减灾
  • 2篇防灾
  • 2篇暴雨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预报效果检验
  • 1篇灾害
  • 1篇日变化特征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蔬菜
  • 1篇蔬菜生产
  • 1篇台风
  • 1篇气象科普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条件
  • 1篇气象灾害
  • 1篇校园

机构

  • 6篇沈阳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作者

  • 6篇董博
  • 3篇杨黎黎
  • 3篇公颖
  • 3篇周小珊
  • 3篇叶静
  • 1篇杨森
  • 1篇杨阳

传媒

  • 2篇暴雨灾害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 1篇科技资讯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气象科普宣传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是面向公众普及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气象灾害的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公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水平,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气象科普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提升气象科普的实效性,共同推进社会化气象科普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气象部门在为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叶静杨黎黎董博
关键词:气象科学防灾减灾
辽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008—2013年6—8月中国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与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生成的逐小时融合降水产品(0.1°网格数据集)和2001—2012年6—8月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平均日降水频率的大值区位于辽东地区,这与该地区位于千山—龙岗山山区和夏季低层盛行偏南风密切相关。(2)辽宁地区平均小时降水率大值区也分布在辽东,辽东南为大值区的中心,主要原因为其一,该地区位于中低层比湿场的湿舌处,其二,该地区夏季中低层盛行的西南风遇千山—龙岗山被迫抬升形成中低层上升速度中心。(3)辽宁省降水日变化特征明显:辽西山区、辽宁西北部、辽东—东南部山区为午后到前半夜降水峰值频发区,而中部平原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为凌晨降水峰值频发区。(4)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过程和天气系统同时影响日降水峰值发生时间,当天气系统较为稳定的处于发展初期和后期时,其影响区域内降水日变化符合前述规律,但当天气系统明显发展或移动,其影响区域内日降水峰值多数发生在该时刻附近。(5)降水日变化规律与天气类型关系不是很大,即在各类天气系统诱发的降水过程中,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降水日变化规律均存在。(6)辽宁地区西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丘陵、南临海洋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环流及夜间到凌晨加强的由海到陆的西南风暖湿气流是其降水日变化特征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公颖周小珊董博
关键词:降水频率降水率降水日变化
发展校园气象科普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被引量:5
2012年
气象科普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目的是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因此,校园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考虑学校师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应尽量体现参与性、互动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实现寓教于乐,使气象科普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与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和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图书和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的良好氛围。
叶静董博杨黎黎纪祖敏
关键词:气象科普校园防灾减灾
辽宁暴雨的日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长时序(1961—2012年)的辽宁省夏季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2008—2013年CMORPH(中国自动站与NOAA气候预报中心morphing技术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2000—2012年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高分辨率中小尺度数值模式WRFV3.3.1,对辽宁暴雨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辽宁省内陆地区基本为午后降水(暴雨)峰值,沿海地区基本为午前降水(暴雨)峰值,内陆平原站点凌晨到午前有次峰现象发生。(2)辽宁降水日变化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内陆地区午后降水峰值、沿海地区午前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山区、东北平原、海洋三大地形热力性质的不同而诱发的局地环流日变化。内陆地区午后—夜间降水峰值由山地—平原局地环流上升支诱发,沿海地区凌晨—午前降水峰值现象由海—陆局地环流上升支诱发。(3)对内陆站点做去除大地形试验的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去除大地形对于日累积降水量无明显影响,但对内陆站点的降水日变化有影响,去掉地形后,内陆站点降水峰值发生时间基本均明显提前至正午前后且峰值雨量均明显减小;沿海站点做海洋改陆地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海洋改陆地试验对于日累积降水量也无明显影响,但对沿海站点降水日变化有影响,海洋改为陆地后,沿海站点降水峰值由午前变为午后至夜间。数值试验结果进一步说明山地、海洋大地形是诱发辽宁降水日变化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
公颖杨阳周小珊董博
关键词:地理环境
2012年东北地区重大天气过程WRF模式预报效果检验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东北区域实况24 h累积降水资料,应用与国家气象中心建设并使用的全国业务区域模式统一检验平台一致的检验方法,采用WRF V3.3.1模式对东北地区2012年4次大暴雨过程、两次暴雪过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客观检验及统计分析,并与JAPAN模式和T639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主观检验,对WRF模式在东北地区的预报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东北地区6次强降水过程WRF模式预报效果与JAPAN模式、T639模式基本相当,即有较稳定且较高水平的预报能力,加之其中尺度模式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因此在天气预报领域有重要的使用和研究价值。2012年东北地区6次重大降水过程,WRF模式对降水的位置及时间演变趋势预报均较好,对主降水带的位置及强度预报效果总体一般,在对主降水带位置与强度预报效果较好的前提下,其对于暴雨中心的位置预报效果也较好。与T639模式和JAPAN模式相比,WRF中尺度模式的主降水带形态刻画更细致,对强降水中心的位置和范围预报较明确,且在主降水带位置与强度预报效果较好的前提下较可靠,WRF中尺度模式的这一优点,对目前精细化预报有重要意义;客观检验并不能完全说明模式的预报效果,WRF模式预报效果的检验和模式预报水平的说明,必须结合主观检验,且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考察;WRF模式对1215号台风路径及台风暴雨过程预报均与实况基本吻合(尤其是36 h和24 h预报),说明WRF中尺度模式对台风系统及其诱发的暴雨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公颖周小珊杨森董博
关键词:台风暴雨
气象条件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4
2013年
大棚蔬菜生产是目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方式,是经济重要来源。变化多端的气候条件会或喜或忧地影响到农民的收成。本文分析了气象因素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杨黎黎董博叶静
关键词:气象灾害大棚蔬菜气象条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