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余初

作品数:46 被引量:729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龙江流域
  • 17篇白龙江流域
  • 13篇干旱区
  • 12篇干旱
  • 8篇土地利用
  • 8篇绿洲
  • 6篇生态
  • 6篇生态风险
  • 6篇生态系统
  • 6篇生态系统服务
  • 6篇流域
  • 6篇流域生态
  • 5篇景观
  • 5篇城市
  • 4篇生态风险评价
  • 4篇时空分异
  • 4篇流域环境
  • 4篇金塔绿洲
  • 4篇景观格局变化
  • 4篇环境因子

机构

  • 42篇兰州大学
  • 13篇广西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贵州省煤矿设...

作者

  • 46篇谢余初
  • 39篇巩杰
  • 15篇钱大文
  • 12篇孙朋
  • 11篇赵彩霞
  • 7篇胡宝清
  • 7篇张影
  • 6篇颉耀文
  • 6篇张玲玲
  • 6篇齐姗姗
  • 4篇闫妍
  • 4篇贾珍珍
  • 4篇张建兵
  • 4篇冯春梅
  • 4篇胡佳莹
  • 3篇王合领
  • 2篇潘峰
  • 2篇林兴周
  • 2篇王荣军
  • 2篇王颖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5篇地理科学
  • 4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自然地理学创...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SR模型的旱区城市湿地生态安全评估——以张掖北郊湿地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黑河中游典型的城市湿地——张掖北郊湿地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北郊湿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580,处于中度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
王荣军谢余初张影潘峰王颖
关键词:湿地生态安全PSR模型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粮食生产服务价值时空分异被引量:16
2017年
粮食生产服务是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方法,尤其是在脆弱的山区过渡带区域。以灾害频发的脆弱生态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尝试引入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要素对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服务经济价值进行系数调整与修正,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量评估模型,测算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耕地面积波动起伏较大,但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却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至2010年平均生产服务价值达186.74万元。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其高产区约占42.4%以上,主要分布在宕昌县西北部的岷江两岸和舟曲城关镇—武都汉王镇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2)方法改进后,白龙江流域生产经济价值相对减小(172.74万元),间接反映了研究区内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区位人文社会要素对生产经济价值的影响,更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
谢余初巩杰齐姗姗张影郭建军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粮食生产
西北干旱区北大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化
孙朋巩杰高彦净钱大文谢余初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化
基于遥感和InVEST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81
2018年
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结合遥感、GIS技术和In VEST模型,从景观地理学角度选取区域生境质量、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和景观状态指数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综合评估方法,并在栅格像元尺度上开展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其生物多样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宕昌县岷江沿岸、高寒稀疏植被区和高山积雪-裸岩区。1990-2010年,流域景观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个别局部区域减弱,其增长区主要体现在生态工程实施区和林业管护区,减少区多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乡农耕区和灾害多发区。
谢余初巩杰巩杰马学成马学成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白龙江流域
国道312酒泉——嘉峪关段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其周边景观格局起着"通道—障碍"双重作用。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甘肃酒泉—嘉峪关市1986、1996、2006年和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对比分析近25 a来,酒泉—嘉峪关段国道312公路两侧不同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①1986—2010年,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建设用地增加迅速,未利用地明显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公路辐射作用在不同缓冲区内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②G312线酒泉—嘉峪关段交通道路廊道结构特征变化突出,公路连通度和通道作用不断加强。③公路及相关设施建设使得沿线景观斑块密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部分斑块类型在不同缓冲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聚集效应;公路沿线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④公路沿线以2 000 m内缓冲区影响最大,而公路起始两端的市中心地带影响范围超过3 000 m。两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以及原有景观格局特征是导致公路沿线生态效应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谢余初巩杰钱大文孙朋
关键词:缓冲区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总结了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研究及其环境效应、驱动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未来黑河流域土地变化科学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多尺度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其自然与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辨析;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水--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变化与环境效应;流域人与自然耦合系统高效管理与调控途径等.
巩杰谢余初贾珍珍钱大文
关键词:黑河流域
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被引量:8
2016年
以中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在充分考虑多等级多重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以及风险源发生频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震、土壤侵蚀和干旱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白龙江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段白龙江两岸及以北区域,低生态风险源危险区域集中在自然保护区、林业发展区等.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风险源组成也不尽相同,约60%以上的区域是以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为主导的生态风险源,且集中在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土石山区河谷地带.
谢余初齐姗姗张影巩杰陈冠
关键词:风险源危险度白龙江流域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碳氮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林地、灌丛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土碳、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转化为农田将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60.9%和-54.3%),草地转化为林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降低(-21.5%和-31.3%);草地转化为灌木林地将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33.6%)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5.9%)。可见,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为强烈的农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低,而草地、灌木林地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保持功能。因此,开展灌草植被恢复和农田弃耕(自然恢复)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碳、氮存贮。
巩杰王玉川谢余初赵彩霞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有机碳土壤氮干旱半干旱区
甘肃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9
2014年
以甘肃白龙江流域1977,2002,2010年Landsat影像和30 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并生成了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图,然后将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梯度图分别与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对1977-2010年不同高程带、坡度带和地形位梯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在各高程和坡度带上,白龙江流域的建设用地向更高高程和陡坡方向扩展;陡坡耕地面积出现了从增加到减少的逆转;林地变化则相反;受人类干扰程度的强烈影响,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逐年减少.1977-201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位分布指数曲线基本形态相似,但在个别地形位上的分布指数有明显变化;建设用地在低地形位的优势性增强,并向高地形位扩展;耕地也向高地形位扩展;林地和草地在低地形位的分布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未利用地在高地形位的分布指数增大.建议根据不同的地形梯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尽量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干扰,继续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和人类生产活动管控,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
高彦净巩杰贾珍珍谢余初钱大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巩杰谢余初赵彩霞高彦净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时空分异白龙江流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