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影

作品数:13 被引量:258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龙江流域
  • 6篇白龙江流域
  • 4篇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流域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2篇湿地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流域生态系统
  • 2篇绿洲
  • 2篇绿洲化
  • 2篇荒漠化
  • 2篇旱区
  • 2篇PSR模型
  • 2篇GIS
  • 2篇城市
  • 2篇城市湿地
  • 1篇氮素

机构

  • 13篇兰州大学
  • 4篇广西师范学院
  • 2篇贵州省煤矿设...

作者

  • 13篇张影
  • 12篇巩杰
  • 7篇谢余初
  • 5篇齐姗姗
  • 3篇张玲玲
  • 3篇钱彩云
  • 2篇钱大文
  • 2篇贾珍珍
  • 2篇潘峰
  • 2篇王荣军
  • 2篇王颖
  • 1篇颉耀文
  • 1篇陈冠
  • 1篇郭建军
  • 1篇马学成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37年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综合生态效应
干旱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研究是全球变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开展了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分析,构建了综合生态效应评价体系,评价了土地变化引起的综合生态效应,初步结果如下:(1)疏勒河...
巩杰钱大文贾珍珍张影
关键词:绿洲化荒漠化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PSR模型的旱区城市湿地生态安全评估被引量:10
2015年
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黑河中游典型的城市湿地——张掖北郊湿地为研究区,以Quick Bird(2009)影像、Google Earth遥感影像(2012)、地形图(1︰50000)、张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监测等为数据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北郊湿地面积增加明显,年增长率达0.17 km2·a-1,湿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580,处于中度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应加强张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王荣军谢余初张影潘峰王颖巩杰
关键词:湿地生态安全评价PSR模型干旱区
基于文献计量的近20多年来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进展与热点被引量:18
2016年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管理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组分、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分析报道较少。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平台,分析了1991~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管理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及热点。研究表明:森林、草地、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变化与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森林、草地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林地转化为次生林、草地、耕地;草地过渡放牧或转化为耕地)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农田主要通过土地管理(退耕还林还草、耕作方式、施肥等)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选取的指标越来越具体化,模型多样化,但土壤有机碳模型研究还未成体系,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预测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张影巩杰马学成张玲玲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
甘肃白龙江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被引量:16
2017年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区域植被碳源、碳汇的重要指标。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结合MODIS与气象数据对2000—2013年的流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典型地形因子对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3年甘肃白龙江流域单位面积NEP平均为226.65 g C m^(-2)a^(-1),碳汇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上游两岸、岷江西岸、白水江南岸、大团鱼河两岸的山地林区,碳源区主要分布在武都区、迭部县北缘的高寒草甸区等。(2)从不同植被类型上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单位面积NEP最高,高寒草地单位面积NEP最小,且耕地单位面积NEP增加最明显,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单位面积NEP降低最明显。(3)2000—2013年研究区单位面积NEP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增加明显的地区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和西北部,4—9月为流域碳汇季节。(4)地形因子对甘肃白龙江流域NEP有明显影响,海拔4200 m以下多为碳汇区;陡坡区的碳汇能力的增长趋势低于缓坡区;阴坡的碳汇能力高于阳坡区。
巩杰张影钱彩云
关键词:碳源
基于InVEST模型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格局特征被引量:66
2016年
区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和减排增汇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基于In VEST模型和GIS技术,估算及分析了2010年甘肃白龙江流域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并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白龙江流域碳总储量为251.57Tg C,平均碳密度为136.46Mg C/hm^2;其中,土壤碳储量为202.20Tg C,植被碳储量为49.37Tg C。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碳储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部山区(如迭部县)和白水江南岸(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杉、冷杉类常绿针叶林的碳总储量最大;低值区多分布在流域东部和东南部(如武都区)、宕昌县东北部等区域。碳储量随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1500~3500m和25°~40°区段;阴坡和半阴坡区域的碳储量大于阳坡和半阳坡。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及人类活动管控提供参考。
张影谢余初齐姗姗巩杰张玲玲
关键词:碳储量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PSR模型的旱区城市湿地生态安全评估——以张掖北郊湿地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黑河中游典型的城市湿地——张掖北郊湿地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北郊湿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580,处于中度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个别生态压力已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显示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不足。
王荣军谢余初张影潘峰王颖
关键词:湿地生态安全PSR模型
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粮食生产服务价值时空分异被引量:16
2017年
粮食生产服务是区域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方法,尤其是在脆弱的山区过渡带区域。以灾害频发的脆弱生态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尝试引入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要素对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服务经济价值进行系数调整与修正,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量评估模型,测算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白龙江流域耕地面积波动起伏较大,但流域内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却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至2010年平均生产服务价值达186.74万元。生态系统生产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其高产区约占42.4%以上,主要分布在宕昌县西北部的岷江两岸和舟曲城关镇—武都汉王镇的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2)方法改进后,白龙江流域生产经济价值相对减小(172.74万元),间接反映了研究区内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区位人文社会要素对生产经济价值的影响,更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
谢余初巩杰齐姗姗张影郭建军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粮食生产
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被引量:8
2016年
以中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在充分考虑多等级多重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以及风险源发生频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震、土壤侵蚀和干旱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白龙江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段白龙江两岸及以北区域,低生态风险源危险区域集中在自然保护区、林业发展区等.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风险源组成也不尽相同,约60%以上的区域是以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为主导的生态风险源,且集中在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土石山区河谷地带.
谢余初齐姗姗张影巩杰陈冠
关键词:风险源危险度白龙江流域
近35a来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化-荒漠化时空变化被引量:7
2016年
以疏勒河中下游为例,以1977、1986、1993、2002、2011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和相关统计方法,分析荒漠化和绿洲化相互作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区域绿洲快速扩张,增加了937.85 km2,2002—2011年扩张速度最大,增速有所降低;荒漠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的来说,1977—1986年以荒漠扩张为主,1986—2011年以绿洲扩张为主。2绿洲的变化趋势指数持续增加,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向着非平衡态势发展。3绿洲-荒漠双向转移趋于剧烈,其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疏勒河沿岸和绿洲-荒漠过渡带;绿洲扩张主要由于戈壁和盐碱地的开发和改造,荒漠扩张则主要是由于草地、耕地及水域的减少。农业人口的快速增长、移民政策是绿洲化和荒漠化演变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贾珍珍巩杰张影
关键词:荒漠化绿洲化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及热点被引量:67
2016年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热点议题。近年来,各国和各相关机构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基于SCI-E和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文量不断增加,发展态势良好。(2)发达国家是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美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总体来看,国家和机构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增强。(3)当前该领域的8类研究热点分别是生态系统服务机理研究,保护管理及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脆弱性、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评估与模型、气候变化、政策与决策分析。从各个时期国内外研究热点整体分布情况来看,国际更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依存关系的研究,国内则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4)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科研产出量显著增加,累积发文量居世界第5位,中国科学院是全球主要研究机构之一,但论文被引频次相对偏低,国际合作亟待加强和提升。
张玲玲巩杰张影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