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加丽
-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寄生虫病儿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总结寄生虫病儿童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的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寄生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寄生虫感染后外周血EOS的变化特点。结果1.共确诊儿童寄生虫病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12岁7个月,中位年龄5岁3个月。2.在37例患儿中外周血EOS绝对计数增多32例(86.49%),范围为(0.55~43.80)×10^(9)/L,其中轻度增多6例(18.75%)、中度增多8例(25.00%)、重度增多18例(56.25%)。3.不同虫种外周血EOS增多情况:肺吸虫感染16例(50.00%),肝吸虫感染4例(12.50%),混合感染3例(9.38%),血吸虫、裂头蚴、包虫、囊虫感染各2例(均占6.25%),蛔虫感染1例(3.13%)。不同种类寄生虫感染外周血EOS增高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为17.97,P=0.01)。4.不同系统受累外周血EOS增多情况:呼吸系统18例(48.65%)、消化系统13例(35.14%)、皮肤7例(18.92%)、中枢神经系统5例(13.51%)、循环系统3例(8.11%)、其他2例(5.41%)。5.无EOS增多5例寄生虫感染分别为人芽囊原虫2例,裂头蚴和囊虫混合感染、囊虫、旋毛虫感染各1例。不同系统受累后外周血EOS增多情况虽然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为7.37,P=0.06)。结论外周血EOS增多是儿童寄生虫病的常见现象,增高的严重程度与感染寄生虫种类相关,与系统受累的部位无相关性。
- 谷加丽鲍燕敏郑跃杰
- 关键词: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儿童
- 肺炎支原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1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MP-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MP-HP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MP-HPS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岁3个月(7个月至9岁7个月),<3岁5例,男6例、女5例。均有发热,咳嗽8例,腹泻3例,精神差1例;均有肝大,脾大6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地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升高(≥500μg·L-1)和乳酸脱氢酶不同程度地升高;骨髓象提示均有噬血细胞现象;肝功能异常8例,高甘油三酯9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6例,NK细胞活性降低8例;11例均经MP-IgM和/或MP-DNA检查证实MP感染,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各2例,未检测到其他病毒感染。胸部X线和CT显示,11例均有肺炎表现,合并胸腔积液7例,合并纵膈气肿和颈胸部皮下气肿1例。7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塑形性支气管炎2例。治疗和预后:均予大环内酯类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各10例、环孢素4例,环孢素+依托泊苷1例;7例入住PICU,其中气管插管5例;好转出院9例,死亡2例。结论 MP-HPS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及时阻断细胞因子风暴,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 谷加丽卢志威王文建郑跃杰李晶邵艳冰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
- SAMD9基因变异致MIRAGE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2年
-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例诊断为MIRA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男,11个月,因"间断发热1.5个月,血氧下降0.5 d"就诊。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检测,结果显示SAMD9基因(NM_017654)杂合变异,变异位点为c.2471G>A,为错义突变,该变异为自发变异。文献复习发现患儿(47例)均为早产儿,且父母非近亲结婚,出生后全面发育迟缓,部分伴骨髓增生异常、反复感染、肾上腺功能不全、生殖器表型和肠病。SAMD9基因c.1376G>A和c.2471G>A变异位点为热点变异。对早产且出生后全面发育落后的患儿需警惕MIRAGE综合征的可能。
- 谷加丽郑跃杰鲍燕敏刘春艳
- 2010~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 本文首先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表,调查深圳市福田区7168名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其次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哮喘患儿的...
- 谷加丽马红玲马晓丽刘慧郑跃杰
- 关键词:哮喘儿童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 一分钟诊间教学在规范床旁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一分钟诊间教学(one minute preceptor,OMP)在规范床旁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的14个亚专科科室的21位带教老师及38位住院医师进行临床OMP教学法带教,分析实施效果。结果认为OMP教学法有显著效果的带教老师占68.42%,认为效果不显著人数占28.57%;建议开展OMP频率为5次以下的带教老师占比52.38%,5~10次占比28.57%,14.29%认为开展次数越多越好。61.9%带教老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及能力肯定,28.57%认为需要继续积累经验。71.43%带教老师认为能够提高住院医生临床思维能力,28.57%觉得可以提高病史采集和人文沟通能力;3名住院医师对诊间教学无法理解,35名住院医师表示有帮助。结论OMP模型为临床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为住院医师提供指导和反馈,有利于规范日常带教过程,从而起到规范和量化床旁教学过程的作用,模式可行有效。
- 王焕焕李小敏谷加丽陈佳
- 关键词:医学教育住院医生
- 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变化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婴幼儿与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相对丰度,探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对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3例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和21例健康婴幼儿口咽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婴幼儿与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比健康婴幼儿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作为主要的门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组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婴幼儿组;两组排在相对丰度前15位的属,共有3个主要的属在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中显著增加,分别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和鲍特菌属(Bordetella);而罗氏菌属(Rothia)显著减少。结论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婴幼儿口咽部的菌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口咽部的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婴幼儿显著增加,在门和属水平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与健康婴幼儿主要组成方面均有显著性不同。
- 谷加丽李喜亮郑跃杰王和平周潜黄琳娣
- 关键词:百日咳鲍特菌婴幼儿口咽部呼吸道菌群
- 2010~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 目的:调查2010~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首先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
- 谷加丽
- 关键词:儿童哮喘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深圳地区2007~2011年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的变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深圳地区儿童主要食物过敏原的变化情况,为儿童食物过敏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1年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986例疑似过敏患儿,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首先进行混合食物过敏原筛查检测,部分阳性患儿进行了6种常见食物(鸡蛋白、牛奶、鱼、小麦、花生、大豆)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对5年间儿童食物过敏原分布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混合食物过敏原筛查总阳性率为37.0%(1104/2986),其中42.4%(468/1104)的阳性筛查标本进行了6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5年间深圳地区食物过敏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鸡蛋白和牛奶,在进行了6种常见食物过敏原sIgE检测的患儿中,鸡蛋白slgE阳性率在62.5%~72.2%之间,牛奶slgE阳性率为56.9%~76.5%,仅2009年牛奶slgE阳性率较2008年显著上升(P〈O.05),5年间其他时间2种过敏原MgE阳性率均无明显变化。5年间鸡蛋白和牛奶slgE同时为阳性的比例在65%~73%间,5年间无明显变化。5年间,鱼slgE的阳性率最低,均在4%以下,无明显变化;小麦slgE阳性率在2007~2010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年回到正常水平,总体无显著变化;花生和大豆slgE阳性率5年间的变化规律性不显著,总体阳性率在5%~11%之间。结论深圳地区儿童最为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白和牛奶,小麦、花生和大豆也是重要的过敏原,过敏原为鱼的比例较低。5年间深圳地区常见食物过敏原的分布较为稳定。
- 王和平郑跃杰刘萍马红玲谷加丽王莉白大明
- 关键词:食物过敏儿童
- 慢性肉芽肿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2020年
- 慢性肉芽肿病(CGD)大样本病例报道较少见,该病导致患者反复发生全身各部位化脓性感染,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白色念珠菌、放线菌等感染,导致化脓性淋巴结炎、鼻炎、鼻窦炎以及心包、肺、肝神经系统等化脓性炎症。可有皮肤肉芽肿,湿疹性皮炎,肝、脾大,主要累及肺部和皮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肺部CT表现为多发结节、不规则、球形或类球形高密度影,最易出现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CGD病死率高,一般需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CGD患者的预后。对于反复出现严重的肺部和皮肤细菌、真菌感染,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皮肤破溃经久不愈,肺部CT出现多发结节,球形或类圆形密度影,均应怀疑本病的可能。我国目前关于CGD的报道较少见,本研究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2例CGD患儿,经干预治疗后存活13例,死亡5例,失联4例。现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 彭裕连谷加丽王玉蕾卢志威郑跃杰
- 关键词:慢性肉芽肿病儿童基因序列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造血干细胞移植
- NBAS基因变异导致SOPH综合征和肝功能损伤一例被引量:3
- 2019年
- 1例主诉为"发热伴口腔疱疹5 d"的患儿发现肝功能损害和Pelger-Huёt细胞,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发现NBAS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变异位点为c.(7041_7043delTCT)和c.(3759delC),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杂合变异,此变异位点为新发现位点。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NBAS变异以c.(5741G>A)纯合变异为常见变异位点。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NBAS基因缺陷性疾病(SOPH综合征和肝功能损伤)明确。
- 谷加丽王文建李莉郑跃杰毛晓宁
- 关键词:S基因变异肝功能损伤综合征肝功能损害口腔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