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芙蓉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单核细胞增生
  • 4篇细胞
  • 4篇李斯特菌
  • 3篇金标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单克隆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转导
  • 2篇自体
  • 2篇自体骨
  • 2篇自体骨髓
  • 2篇自体骨髓间充...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信号...

机构

  • 10篇解放军第20...
  • 6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吉林出入境检...
  • 2篇吉林省出入境...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长春八一医院

作者

  • 14篇贾芙蓉
  • 7篇何成彦
  • 4篇罗雁非
  • 3篇丁旭
  • 2篇郑岚
  • 2篇潘洪涛
  • 2篇周劲松
  • 2篇赵丽纯
  • 2篇王旭
  • 2篇刘伟林
  • 2篇张志彬
  • 2篇于家禄
  • 2篇方玲
  • 2篇杨宏
  • 2篇张哲雄
  • 1篇吴连鹏
  • 1篇王伟利
  • 1篇郭宏华
  • 1篇魏春艳
  • 1篇裴海燕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氰化钾作氧化剂测定血清总胆红素被引量:1
1996年
铁氰化钾作氧化剂测定血清总胆红素范业萍于家禄贾芙蓉(中国人民解放军208医院,长春130062)丁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关键词总胆红素血清铁氰化钾我们参照有关资料〔1、2〕,用铁氰化钾作为氧化剂,在咖啡因的参与下氧化胆红素生成胆绿素,以66...
范业萍于家禄贾芙蓉丁旭
关键词:总胆红素血清铁氰化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它最早发现于骨髓中,具有向三种胚层细胞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1]。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移植已经在临床开始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从脐带分离培养出MSC,并对其形态、免疫表型等基本特性进行研究,为干细胞来源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贾芙蓉何欣丁旭王辉张明明杨旭红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多向分化潜能多能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干细胞来源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iap基因克隆和PCR条件优化
2010年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54002—4株p60蛋白iap基因原核克隆载体。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通过梯度PCR优化扩增条件,扩增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54002—4株的iap基因。在iap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引入BamHI和XhoI2个酶切位点,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回收PCR产物,并将回收纯化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JMl09感受态细胞,经1mmol/LIPTG诱导4~6h后,观察转化效果。结果培养无色菌落细菌,提取质粒,经PCR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后确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MDl8-T—IaP。结论通过梯度PCR摸索出最佳反应条件,建立PCR优化条件和方法,经转化获得iap基因克隆载体。
贾芙蓉罗雁非方玲郑岚刘伟林潘洪涛何成彦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质粒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在急性细菌与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uman neutrophil lipocalin,HNL),又称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急性细菌与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原理建立NGAL/HNL ELISA一步检测法。采用单盲法,随机抽取2010年4月~2011年3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就诊的单纯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250例(单纯急性细菌性感染150例,单纯急性病毒性感染100例),采用所建立的NGAL/HNL双抗体夹心一步检测法对全部受试者血清中NGAL/HNL的含量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诊断结果、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结果,对NGAL/HNL用于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NGAL/HNL、CRP、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及NEUT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均<0.01);血清中NGAL/HNL的含量检测用于急性细菌与病毒感染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7%和95%,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高于CRP、WBC、NEUT和NEUT百分比。结论 NGAL/HNL用于急性细菌与病毒感染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血常规、CRP等更高,鉴别诊断能力更好。
贾芙蓉张宇王超王百惠郝富勇李勇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感染
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测定单增李斯特菌试剂盒制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制备单增李斯特菌540015、4002型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检测试剂板。方法以纯化单增李斯特菌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性,建立并验证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试剂板的检测方法。结果筛选出2株单抗杂交瘤细胞株F5、F9,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M。通过选用柠檬酸钠法制备胶体金,测定其最适结合蛋白浓度为28 g/ml,制备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检测板。结论为产单核李斯特菌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切实有效的检测技术。
罗雁非贾芙蓉丁旭方玲郑岚何成彦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胶体金免疫层析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快速定量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快速定量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兔抗人HNL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HNL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模式,建立快速、一步定量检测HNL的ELISA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最佳包被抗体工作浓度为1μg/ml,检测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0,标准品浓度在0.1~1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8。经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103μg/L;检测7.2、3.6和0.9μg/L浓度的HNL标准品,试验内变异系数分别为5.6%、6.8%和9.8%,试验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7%、6.9%和10.5%;不同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2.04%;抑制试验表明特异性较强;健全性分析表明,样品稀释倍数对该方法无影响;8d连续检测表明稳定性良好。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0份健康成人血清的HNL含量为(90.73±30.12)μg/L。结论已建立了HNL快速定量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王红梅贾芙蓉盛岩井伟东李勇
关键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ELISA
胶体金标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09年
目的制备胶体金标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McAb),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以纯化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号54001、54002)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胶体金标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结果筛选出2株单抗杂交瘤细胞株F5、F9,并获得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M。通过选用柠檬酸钠法制备胶体金标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抗体,测定其最适蛋白结合浓度为12 g/ml。结论成功制备了胶体金标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食品中病原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奠定基础。
罗雁非贾芙蓉白翠华孔祥云姜永利丁旭何成彦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测定8例正常人直肠组织、16例直肠癌组织(青年组8例、老年组8例)中SOCS-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直肠组织比较,青年组、老年组病人直肠癌组织SOCS-3mRNA的表达均呈降低趋势,老年组更为显著(P<0·01);老年组直肠癌组织SOCS-3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SOCS-3基因在老年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张耀忠赵丽纯周劲松贾芙蓉张哲雄裴海燕金艳红何成彦
关键词:直肠癌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入移植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介入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待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达30×109/L左右后可抽取自体骨髓200 ml。自体骨髓经干细胞分离试剂盒处理获取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细胞介入移植术,将间充质干细胞超选入脑病变供血动脉。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FIM评分,应用国际通用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定其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MSCs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
王旭张志彬贾芙蓉杨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梗死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3年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李斯特菌属(1isteria)现在有2个群7个种,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L.ivanovii)(亦称绵羊李斯特菌)、
郭宏华贾芙蓉韩晓英何成彦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革兰氏阳性人畜共患病李斯特菌病芽胞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