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华清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检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上海市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毒性
  • 5篇稀有
  • 4篇急性毒性
  • 3篇生物蓄积
  • 3篇化学品
  • 2篇鱼类
  • 2篇污染
  • 2篇相关基因
  • 2篇氯苯
  • 2篇环境污染
  • 2篇基因
  • 2篇二氯苯
  • 2篇发光细菌
  • 2篇发光细菌法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相关基因
  • 1篇电镀
  • 1篇毒性实验

机构

  • 13篇上海市检测中...
  • 3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7篇赵华清
  • 13篇殷浩文
  • 6篇刘敏
  • 6篇王绿平
  • 5篇杨婧
  • 4篇陈晓倩
  • 3篇邓芸芸
  • 1篇陈晓倩
  • 1篇周忠良
  • 1篇顾宗濂
  • 1篇谢思琴
  • 1篇张琨
  • 1篇梁艺怀

传媒

  • 6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监测中的新工具——酶免疫检测技术被引量:9
1998年
酶免疫检测(EIA)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将酶标记物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来鉴定未知的抗原。EIA技术是环境污染物筛选试验的良好工具,其与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能极大地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将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试剂盒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结果,与GC、HPLC等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赵华清
关键词:环境监测酶免疫检测监测分析
发光细菌法检测环境污染中的基因毒性被引量:14
2000年
用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的暗变种T9171菌株检测 9种化合物和 14种环境样品的基因毒性 .结果表明 ,在 9种化合物中检出 3种阳性物 ,6种可疑物 .在 14种环境样品中检出 2个样品呈阳性 ,7个样品呈可疑 ,其余为阴性 .激活系统S9能极大地提高试验的灵敏度 .在环境基因毒物的筛选中 ,发光细菌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短期生物试验方法 .表 2参
赵华清殷浩文陈晓倩郭锐顾宗濂谢思琴
关键词:发光细菌法环境污染
稀有鮈鲫作为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受试鱼种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通过验证稀有鮈鲫在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中的敏感性,评价其在鱼类替代试验中的应用潜力,为相关化学品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选取3,4-二氯苯胺(3,4-DCA)、五水硫酸铜(CSP)、2,3,6-三甲基苯酚(2,3,6-TMP)、二甲基亚砜(DMSO)、七水硫酸锌(ZSH)、三甘醇(TEG)、氯化钠(S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重铬酸钾(PD)、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二苯甲酮(BP)、二氯苯氧氯酚(TCS)、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三唑酮(T)、多菌灵(C)和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三氯卡班,TCC)16种化学品,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36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分别进行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将结果与稀有鮈鲫成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比较,评价稀有鮈鲫在不同生命周期对同一化学品的敏感性差异;同时与已有的或试验所得的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比较,评估稀有鮈鲫胚胎与国际标准试验鱼种胚胎间的敏感性差异。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LC_(50))值与其成鱼及斑马鱼相比,敏感性类似,毒性值差异均未超过一个数量级。稀有鮈鲫作为一种中国本土的标准试验鱼种,其胚胎生物学特征与斑马鱼类似,其胚胎敏感性不亚于成鱼和其他国际标准鱼种,适宜进行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应用。
王绿平张京佶赵华清
关键词:胚胎急性毒性敏感性
化学品鱼体代谢相关基因的筛选与表达研究
在化学品生物蓄积过程中,鱼体对化学品的摄入与代谢是影响其鱼体蓄积性的两个主要因素.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能力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酶的存在及其特异性,因此外化学品在鱼体中可被代谢的程度,以及不同鱼种对同一物质的代谢能力差异,均...
杨婧殷浩文赵华清刘敏邓芸芸王绿平
关键词:化学品代谢相关基因
稀有鮈鲫对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和方法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一种本土特有的小型鱼类,是我国正在标准化的化学品毒性测试生物之一。为评价稀有鮈鲫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中效应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研究优化筛选了重铬酸钾和3,4-二氯苯胺两种化学品,分别在单一实验室内及不同实验室间进行急性毒性验证实验。结果对于来源相同、体长固定的稀有鮈鲫,无论在实验室内还是实验室间,两组化学品的96 h LC50值均在x珋±2s的质量控制范围之内,所有结果体现了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论根据研究获得的数据可建立一个有效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衡量数据库,用来评估之后其他单个实验的可靠性;稀有鮈鲫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态毒性测试的生物种类,具有成为标准实验动物的潜能。
张京佶殷浩文赵华清
关键词:急性毒性重铬酸钾MINNOW
青萍生长抑制试验对稀脉浮萍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验证我国本土常见的稀脉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是否适用于以青萍(Lemna minor)作为标准试验生物的生长抑制试验,对两种浮萍的毒性效应终点和毒性响应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对两种浮萍的总叶面积、干重、鲜重同叶状体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21浮萍生长抑制试验》,遵从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将两种浮萍暴露于参比物质3,5-二氯苯酚,进行7d更新式毒性试验,暴露浓度为(1.0 ~ 10) mg·L^-1.结果表明,青萍的培养条件、试验方法以及毒性效应终点均适用于稀脉浮萍,两种浮萍的毒性试验呈现出相似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两者的毒性效应浓度具有可比性,且数值上接近.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稀脉浮萍适用于生长抑制试验;鉴于稀脉浮萍在我国分布广泛、容易获取,稀脉浮萍可作为毒性测试的国家标准试验生物.
梁艺怀张琨张京佶刘敏赵华清殷浩文
关键词:稀脉浮萍
化学品鱼体代谢相关基因的筛选与表达研究
2017年
采用斑马鱼表达谱芯片(Agilent,4×44 K)研究了稀有鮈鲫在鱼体代谢程度各异的物质雌二醇(E2)、二甲苯麝香(MX)及六氯苯(HCB)摄食暴露下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相关基因响应、表达趋势与特征,筛选出gla、ND4、psph以及gss等4个基因表达趋势与可代谢物质(MX及E2)鱼体代谢程度、较为一致的代谢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4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比较了相同浓度MX摄食暴露下,4个基因在稀有鮈鲫与斑马鱼中的表达情况。4个基因在2种鱼中的表达趋势与特征一致,其中gla、ND4及gss等3个基因,在物质暴露的早期阶段(3或4 d)出现1.5倍以上的上调,可能在早期揭示物质在鱼体的代谢能力,为简化或优化生物蓄积性测试及评估提供依据。
杨婧赵华清殷浩文
关键词:生物蓄积表达谱芯片斑马鱼
应用短期生物试验组合筛选环境中的基因毒物
2001年
用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的暗变种T9171菌株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了7种化合物和8种环境样品的基因毒性。由不同层次的检测技术组成的短期生物检测系统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是极有价值的环境基因毒性的筛选工具。
赵华清陈晓倩
关键词:化合物环境样品
饵料对稀有鮈鲫幼鱼和成鱼生长的影响及摄食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在实验室适宜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不同发育阶段的稀有鮈鲫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3种饵料在投喂量分别为鱼体湿重的3.0%、4.0%和6.0%的3种摄食水平条件下,对稀有鮈鲫幼鱼(初始湿重为(0.0749±0.02)g)和成鱼(初始湿重为(0.2603±0.06)g)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摄食水平组的稀有鮈鲫幼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饲料转化率呈下降趋势;而稀有鮈鲫成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适宜摄食水平随稀有鮈鲫体重的增加而降低,稀有鮈鲫幼鱼和成鱼的适宜饵料分别为O.S.I.微细颗粒和O.S.I.细颗粒,适宜摄食水平分别为6.0%和4.0%。
王绿平赵华清殷浩文
关键词:摄食水平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
OECD鱼类生物蓄积测试的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化学品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境行为参数,生物蓄积性不仅是分类、标签、评价和控制环境风险的基本指标,也是鉴别化学物质持久性和环境危害性的重要标准。2012年OECD颁布了新的生物蓄积测试方法,由此给生物蓄积优化策略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原有的判别优化策略的方法需要作出新的发展与调整。针对新生物蓄积测试方法引发的优化策略挑战,通过层次研究及文献分析,归纳了基于OECD新305生物蓄积测试标准的优化测试策略,为优化、简化测试及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杨婧刘敏赵华清邓芸芸王绿平张京佶殷浩文
关键词:生物蓄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