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逄波

作品数:63 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霍乱
  • 20篇霍乱弧菌
  • 17篇弧菌
  • 16篇基因
  • 16篇副溶血弧菌
  • 10篇基因组
  • 9篇毒力
  • 8篇毒力基因
  • 7篇电泳
  • 7篇脉冲场
  • 7篇耐药
  • 7篇分子分型
  • 6篇分子
  • 5篇毒素
  • 5篇志贺毒素
  • 5篇脉冲场凝胶电...
  • 5篇埃希菌
  • 5篇大肠埃希菌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机构

  • 4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9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北京市顺义区...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徐州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63篇逄波
  • 26篇阚飙
  • 11篇卢昕
  • 9篇景怀琦
  • 8篇刁保卫
  • 6篇徐建国
  • 5篇周海健
  • 5篇李颖
  • 5篇李杰
  • 4篇崔志刚
  • 4篇杜小莉
  • 3篇严寒秋
  • 3篇马红梅
  • 2篇曲梅
  • 2篇杨晋川
  • 2篇赵广法
  • 2篇李洪卫
  • 2篇张茂俊
  • 2篇郑翰
  • 2篇王树坤

传媒

  • 25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RISPR/Cas蛋白的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利用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免疫原理及Cas12a酶的特点构建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VP)的方法,实现对病原菌准确快速的检测和识别。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纯化Cas12a蛋白,筛选构建VP的g RNA,建立CRISPR-VP荧光检测系统,根据最终荧光扩增曲线判定CRISPR-VP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在CRISPR-VP检测方法中只在VP的序列存在时才会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基于CRISPR/Cas蛋白的VP的检测方法,为后续简易检测试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王群李哲赵林王紫鉴赵宏群阚飙逄波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分子检测
脉冲场凝胶电泳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方法用于霍乱弧菌分子分型能力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两种方法对霍乱弧菌的分型能力。方法应用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分析254株O1群和37株O139群霍乱弧菌,比较两种方法的分型力、分辨力和对暴发菌株的分析能力。结果 PFGE将254株O1群和37株O139菌株分别分为211和21个型别,分型D值分别为0.9952和0.9339;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将同样的菌株分为101和10个型别,分型D值分别为0.9075和0.8033。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均可以区分O1群霍乱的暴发相关和不相关菌株。PFGE能够将不同起O139暴发来源的菌株分开,同时将相同暴发来源的菌株分为相同的型别;自动化核糖体分型不能完全区分不同起O139暴发来源的菌株,也不能将同起O139霍乱暴发来源的菌株分为相同的型别。结论在霍乱弧菌分型方面,PFGE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方法均具有相同的分型力,但PFGE具有更高的分辨力和更好的暴发菌株分析能力。自动化核糖体分型方法在霍乱暴发调查中具有局限性,更适合用于菌株鉴定。
周海健张力韩辉刁保卫逄波章丽娟阚飙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霍乱弧菌
2株不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感染症一例
2003年
王树坤山德生罗曼玲逄波景怀琦
关键词:志贺毒素感染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O3:K6血清型耐药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分离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77株O3∶K6血清型副溶血弧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其耐药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02-2016年分离自上海市、深圳市、江苏省、浙江省的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和trh基因进行PCR扩增检测,并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 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和trh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4.81%和1.30%。受试菌株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异恶唑、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79%、18.18%、31.17%、49.35%、54.55%,其中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和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42%、36.36%、32.47%;对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10%、87.01%、81.82%、97.40%、93.51%;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多西环素、氯霉素均敏感。本研究中共分离到11株多药耐药菌株,全部为致病株,多药耐药率高达14.29%。结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离的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携带率较高,trh携带率较低;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差,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同时存在多药耐药现象。
陈美玲卢昕赵林李杰阚飙逄波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耐药
副溶血弧菌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被引量:10
2018年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其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水产养殖业和临床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会直接导致或加剧副溶血弧菌耐药。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临床治疗副溶血弧菌感染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耐药菌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以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产生更大的威胁。本文主要概述了副溶血弧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相应的耐药检测方法,为副溶血弧菌耐药产生、传播及控制提供参考。
陈美玲逄波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耐药
对流行地区的E.coli O157∶H7病原学分析及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对流行地区O15 7∶H7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PCR方法对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谱检测比较 ,同时用PFGE和RAPD方法对O15 7∶H7菌株的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 流行地区分离的O15 7∶H7菌株 ,10 0 %携带Hly、eaeA基因 ,95 35 %携带SLT2 基因 ,11 6 3%携带SLT1基因。PFGE图谱表明流行地区分离的O15 7∶H7菌株与日本分离的O15 7∶H7菌株有明显差异 ,为不相关菌株 ;与国内标准菌株 882 36 4为近似型 (相似 ,但不相同 )。流行地区病人分离菌株与外环境家畜家禽类便及昆虫肠道分离菌株的PFGE图谱完全相同。结论 携带O15 7∶H7菌株的家畜家禽可能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传染源。PFGE用于O15 7∶H7病原学分析 ,对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但不适宜基层。RAPD方法用于O15 7∶H7病原学分析 ,技术简便、省时。
杨晋川景怀琦万马权太淑逄波李洪卫赵广法徐建国
关键词:脉冲凝胶电泳志贺样毒素O157:H7病原学
霍乱弧菌基因表达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确定不同实验条件下基因表达分析中的稳定内参基因。方法以霍乱弧菌O1群El Tor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方法比较不同pH值(pH 8.0、pH 5.5)以及不同温度(37℃、30℃)等多种生理、外界环境模拟培养条件下,thyA、recA、rpoA、gyrB、16SrRNA以及VCA0862 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geNorm软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6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不同pH值条件下最佳基因是recA;不同温度条件下最佳基因是gyrB;不同pH值及温度综合评价时,最佳基因是recA。结论本研究评价和提出了细菌基因表达分析中内参基因筛选的重要性,不同实验条件下最稳定内参基因是不同的,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基因转录定量分析,应分别对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选择最稳定基因。
张翠彩逄波蒋秀高阚飙
关键词:霍乱弧菌QRT-PCR内参基因GENORM
O1及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比较基因组分析
产生霍乱毒素的01和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体,曾经引起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同时,环境中也存在大量不产生霍乱毒素的01、0139群霍乱弧菌以及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这些多种多样的细菌共同组成了环...
逄波
关键词:霍乱弧菌比较基因组学多样性全基因组扫描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一起霍乱疫情分离菌株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一起霍乱弧菌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学特征,并与引起通州区过往疫情的菌株进行比对分析。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本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的特异性基因,同时按常规法对样本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鉴定;用普通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11种毒力基因;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Not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聚类分析,基于全基因组序列进行菌株遗传学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检出5株O1群小川型非产毒霍乱弧菌,所有菌株均携带ompU、toxR、tcpI、tcpA^(EL)、hlyA^(EL)、hlyA^(CL)和rtxC基因,不携带ctxAB基因,5株菌耐药情况一致,均为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链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6种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株。PFGE分6种带型Ⅰ~Ⅵ,本次疫情菌株带型为Ⅱ型。与通州区既往检出的菌株相比,与2011年2株产毒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带型较为接近,耐药情况一致,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有所差异,但都携带tcpA^(EL)基因。遗传学分析显示本次疫情菌株为不同于第七次世界大流行菌株的新出现的克隆群。结论通州区流行的O1群霍乱菌株以多重耐药小川型非产毒株为主,PFGE带型分散,本次疫情菌株是新出现的克隆群,以后的霍乱防控工作中应重视此类菌株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张萍邹林高翔杨郝亮甄博珺李伟红郭晓晨林长缨李仁清严寒秋逄波
关键词:O1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遗传学分析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_(157)∶H_7)的基因同源性的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对江苏省徐州地区O157∶H7的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O157∶H7菌株毒力基因谱进行检测 ,同时用脉冲凝胶电泳 (PFGE)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O157∶H7菌株的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 流行地区分离的O157∶H7菌株 ,10 0 %携带Hly、eaeA基因 ,95 .35 %携带SLT2 基因 ,11.6 3%携带SLT1基因。脉冲凝胶电泳图谱表明流行地区分离的O157∶H7菌株与日本分离的O157∶H7菌株有明显差异 ,为不相关菌株 ;与国内标准菌株 882 36 4为近似型(相似 ,但不相同 )。流行地区患者分离菌株与外环境家畜家禽粪便及昆虫肠道分离菌株的脉冲凝胶电泳图谱完全相同。结论 携带O157∶H7菌株的家畜家禽可能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传染源。脉冲凝胶电泳方法用于O157∶H7病原学分析 ,对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意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用于O157∶H7病原学分析 ,技术简便、省时。
杨晋川景怀琦李洪卫逄波赵广法徐建国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聚合酶链反应流行病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