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明柏

作品数:31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内皮
  • 7篇老年
  • 5篇血压
  • 5篇内皮细胞
  • 5篇高血压
  • 4篇心肌
  • 4篇血脂
  • 4篇人脐
  • 4篇人脐静脉
  • 4篇人脐静脉内皮...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皮素
  • 4篇脐静脉内皮
  • 4篇脐静脉内皮细...
  • 4篇内皮素
  • 4篇静脉内
  • 4篇静脉内皮
  • 4篇静脉内皮细胞

机构

  • 27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吉林大学第四...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长春市公安局

作者

  • 30篇邵明柏
  • 15篇李杰
  • 4篇孔俭
  • 3篇冷吉燕
  • 3篇郭玉双
  • 2篇李群
  • 2篇王冠军
  • 2篇王春艳
  • 2篇孙捷
  • 2篇陈海燕
  • 2篇康丽花
  • 2篇何淑梅
  • 2篇王萍萍
  • 1篇王云晶
  • 1篇王秋利
  • 1篇丁艳华
  • 1篇吕晓艳
  • 1篇姜宏宇
  • 1篇姜风久
  • 1篇宋春玲

传媒

  • 19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2013第二...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兔血脂异常的作用
2008年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兔血脂异常的作用。方法40只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罗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高脂饮食。8w后,罗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开始用药,用药量分别为罗格列酮1.5mg/(kg·d),吡格列酮5mg/(kg·d),用药6w。取血,检测血脂、血糖、瘦素、TNF-α等指标。结果血清总胆固醇吡格列酮组(6.68±1.89)mmol/L)低于罗格列酮组(8.40±0.18)mmol/L(P<0.05),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较罗格列酮组降低39.4%,高密度脂蛋白罗格列酮组(4.73±2.27)mmol/L高于吡格列酮组(2.30±1.52)mmol/L(P<0.05)。二者TNF-α低于血脂异常组(P<0.05)、瘦素高于血脂异常组(P<0.05)。吡格列酮组进食量、血糖较血脂异常组减低(P<0.05),载脂蛋白A较血脂异常组增高(P<0.05);罗格列酮亦有上述作用,但与血脂异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者均有降血糖、改善血脂、抗炎症、促进瘦素分泌的作用,但在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上吡格列酮较罗格列酮强,而罗格列酮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最强。
邵明柏李群李杰
关键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血脂紊乱
曲美他嗪对吡喃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14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吡喃阿霉素致大鼠心肌结构改变的影响,阐明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结构改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用药组,模型组和用药组大鼠每周尾静脉注射吡喃阿霉素(2g·L-1)2.5mg·kg-1,空白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用药组大鼠于造模前1d开始每日灌胃曲美他嗪5.4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喂养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学指标;留取大鼠心肌组织,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升高(P<0.05),用药组仅肌钙蛋白I升高(P<0.05),肌红蛋白和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大鼠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和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结构严重受损,多处可见心肌溶解,肌丝断裂;用药组大鼠心肌结构基本完整,局部有溶解、断裂,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电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束溶解、断裂、消失,线粒体减少,胞质基质空化;用药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束肌节结构排列整齐,局部肌丝略有减少,周围线粒体呈椭圆形,平行排列于肌丝束之间。结论:曲美他嗪对吡喃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线粒体损伤和细胞破坏有关。
邵明柏陈海燕李群李杰
关键词:曲美他嗪吡喃阿霉素心肌酶心肌结构
转染IL-18基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抗白血病作用
2007年
目的:探讨转染IL-18基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树突状细胞(DCs)的抗白血病免疫作用。方法:以脂质体介导法将pVAX1-IL-18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ML DCs,检测转染IL-18 DCs的IL-18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IL-18 DCs的CD80+、CD86+细胞百分率,并检测IL-18基因修饰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特异性CTL杀伤作用及诱导的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转染IL-18 DCs上清中IL-18的含量为(596±34.1)pg/2×106cells/48 h,而在转染空质粒DCs和DCs上清中未检测到IL-18,且转染IL-18 DCs的CD80+、CD86+细胞百分率高于转染空质粒的DCs(P<0.05)。转染IL-18的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特异性CTL杀伤作用及诱导的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的DCs(P<0.05),且随着S/R或R/T增加,其多种免疫反应逐渐增强。结论:IL-18与DCs抗肿瘤作用具有协同性。
李杰丁艳华邵明柏王冠军金宁一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慢性树突细胞白细胞介素18抗白血病作用
硫酸氧钒对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硫酸氧钒对糖尿病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经饮水中加入硫酸氧钒 ,连续 6周 ,浓度 1mg/ml。结果 :发现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果糖胺、血脂、饮水量等明显减少 ,而血浆胰岛素水平未增加。结论 :硫酸氧钒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作用效率 ,发挥降糖。
李杰邵明柏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1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从而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既往多有糖尿病及心绞痛病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弥漫,有侧支循环建立;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易合并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冠脉病变多为单支,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多有丰富侧支循环,但预后差。
王萍萍杨彤赵军邵明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ST段抬高
吡格列酮和瑞舒伐他汀对血脂紊乱兔模型脂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瑞舒伐他汀对兔血脂紊乱的作用。方法40只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脂紊乱组、瑞舒伐他汀组、吡格列酮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高脂饮食。8w后,瑞舒伐他汀组、吡格列酮组开始用药,用药量分别为瑞舒伐他汀1.5mg.kg-1.d-1,吡格列酮5mg.kg-1.d-1,用药6w。取血,检测血脂、血糖、TNF-α等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于血脂紊乱组(P<0.05)。吡格列酮组TG最低,但与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poA在瑞舒伐他汀组和吡格列酮组均增高,吡格列酮组高于血脂紊乱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较血脂紊乱组降低40%,与血脂紊乱组和吡格列酮组比较均降低(P<0.05)。二者TNF-α低于血脂紊乱组(P<0.05)。吡格列酮组进食量、血糖较血脂紊乱组减低(P<0.05),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糖,与吡格列酮组血糖水平接近(P>0.05)。结论二者均有降血糖、改善血脂、抗炎症的作用,但在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上吡格列酮较瑞舒伐他汀强,而瑞舒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最强。
李杰陈海燕邵明柏
关键词: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血脂紊乱
黄连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高糖、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及其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存活率,并建立Glu+ox-LDL损伤HUVECs模型。实验分组如下:正常组: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模型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低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1.25μg/ml;黄连素中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2.5μg/ml;黄连素高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5μg/ml。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HUVECs上清液中NO含量,比较各组细胞NO的分泌水平。结果模型组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连素处理组NO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以5μg/ml剂量组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高糖、高脂处理HUVECs,可以降低HUVECs存活率,减少NO释放;黄连素可以提高Glu、ox-LDL联合诱导的HUVECs损伤的活性,并提高增殖率;黄连素改善Glu、ox-LDL联合诱导的HUVECs损伤的作用机制与其促进NO释放有关。
郭玉双邵明柏
关键词:黄连素一氧化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黄连素对高糖、高脂损伤内皮细胞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高糖、高脂联合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干预作用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Glu+ox-LDL损伤HUVECs模型。实验分组如下:正常组: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模型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低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1.25μg/ml;黄连素中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2.5μg/ml;黄连素高组:Glu 40 mmol/L+ox-LDL 100 mg/L+黄连素5μg/ml。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ET-1、SOD。结果模型组ET-1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黄连素各治疗组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正常组与模型组间SOD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连素各治疗组比模型组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黄连素通过抗氧化应激、调节内皮NO/ET-1平衡,提高Glu、ox-LDL联合诱导损伤的内皮细胞活性,并提高增殖率。
邵明柏郭玉双李杰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
老年人冠状动脉造影24例临床分析(附8例PTCA)
1998年
老年人冠状动脉造影24例临床分析(附8例PTCA)郭健郑立文张黎王淑红姜风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内二科130062)邵明柏(吉林省老年病研究所130021)左明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卫生院136100)我院自1994年12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
郭健郑立文张黎王淑红姜风久邵明柏左明允
关键词:老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老年变异性高血压的应对策略被引量:2
2015年
正常血压波动呈现昼夜生物节律性,大致呈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形曲线,称杓型血压。研究表明非杓型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左室肥厚、微量蛋白尿,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正常血压节律并不少见,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于理想范围,不仅需要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郭玉双邵明柏
关键词:高血压生物节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