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文生

作品数:12 被引量:195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第四纪
  • 3篇断层
  • 3篇山前断裂
  • 3篇盆地
  • 2篇地貌
  • 2篇地貌特征
  • 2篇晚第四纪
  • 2篇晚更新世
  • 2篇晚更新世晚期
  • 2篇更新世
  • 2篇古地震
  • 2篇河套盆地
  • 2篇大青山山前断...
  • 1篇地层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事件
  • 1篇地震震害
  • 1篇第四纪地层
  • 1篇断层陡坎

机构

  • 12篇内蒙古自治区...
  • 9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12篇郭文生
  • 5篇冉勇康
  • 4篇马保起
  • 3篇胡博
  • 2篇吴卫民
  • 2篇杨晓平
  • 2篇杨发
  • 2篇李克
  • 2篇李建彪
  • 1篇卢海峰
  • 1篇李德文
  • 1篇张培震
  • 1篇杜建国
  • 1篇王传远
  • 1篇万波
  • 1篇刘雷
  • 1篇聂宗笙
  • 1篇薛丁
  • 1篇张建业
  • 1篇周晓成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套盆地托克托台地湖相层研究被引量:47
2005年
野外观察表明托克托台地的湖相层与上覆的黄土之间存在风化剥蚀面。文章选择了一个剖面点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同时在湖相层底部、顶部和黄土层底部采集了3个光释光样品;另外在一个观察点的不整合于上新统之上的河流相中采取了一个OSL样品。通过对这些数据结果的分析,并综合已有的地层年代、孢粉数据和水文工程地质钻孔资料,试图取得对托克托台地湖相层形成年代、环境及台地演变过程的合理认识。结果表明:1)湖相层相当于邻区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2~10万年以前的晚更新世早期;黄土相当于邻区的城川组,形成于8万年之后的晚更新世晚期;形成于3万年左右的湖相层是晚更新世晚期同期沉积黄土相变的结果。2)古气候变化明显,晚更新世早期(12~10万年)气候温和湿润,水量充沛,推测最高湖水位介于海拔1050~1080m之间,在河套盆地形成了一个大湖泊———“河套古湖”,与“萨拉乌苏湖”是分开的;晚更新世晚期(10万年以后)气候干冷,湖水后退,同时意味着黄河开始外流,3万年时期的湖水位为海拔1020m左右。3)上新统地层遭受风化剥蚀使地表处于准平原化,在这一时期和林格尔断裂和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发生明显位错;约12万年以后,和林格尔断裂停止位错,沉积了晚更新世早期的湖相层,约10万之后湖水向盆地中心退却,并在8万年开始沉积黄土,湖水再也未扩展到台地之上,在这期间鄂尔多斯北缘断裂继续位错直至晚更新晚期大约3万年左右停止,台地最终形成。
李建彪冉勇康郭文生
关键词:台地黄土气候变化河套盆地
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演化与地貌响应被引量:41
2004年
对大青山山前台地沉积地层剖面的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约47-28kaB.P.的呼包盆地湖泊水位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湖相沉积沿河伸入大青山内;约28kaB.P.以后,湖泊逐渐退缩,山区及山前地带沉积特征转为以河流加积为主,并一直维持到约22kaB.P.;此后山区河流由加积转变为下切,最大下切深度达100m。断裂两侧的地貌分析表明,在约22kaB.P.之前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不明显;约28kaB.P.的湖泊-河流转换事件是与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有关。约22kaB.P.的环境突变事件主要由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引起,其垂向活动速率约为4-6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大青山山前断裂的稳定时期对应呼包盆地的湖相环境时期,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对应气候的冷干时期。
马保起李德文郭文生
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大青山山前断裂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M_S5.9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 年8 月16 日内蒙古MS5.9 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了震害分布特点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从全球强震记录、历史地震资料和该地震的震害特点, 讨论了强地面运动的特点与震中区物理背景的关系. 调查表明, 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呈东西走向, 与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得到的断层走向一致. 极震区面积相对较大, 单层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房屋受损较严重, 可能与当地的震源物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高孟潭许力生郭文生万波俞言祥
关键词:震害分布震源机制
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历史被引量:28
2002年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的奎素、乌兰不浪和青山牧场 3个地点地貌面和探槽组的精细研究 ,揭露出该断裂段距今约 1 9万年以来共发生 7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约 1 875± 0 0 75、1 6 97± 0 0 96、1 4 6 5± 0 0 6 7、1 182± 0 0 6 9、0 94 5± 0 0 2 6、0 6 83±0 0 2 6和 0 4 5 0± 0 0 2 3万年 ,平均重复间隔 2 375± 4 32年。由断层位移量限定法和多探槽校验法判定 。
冉勇康张培震胡博郭文生
关键词:大青山山前断裂完整性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被引量:23
1999年
论述了大青山河谷地貌的基本特征,河谷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地受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的控制。在山前断裂强烈活动的地段,河流深切呈峡谷,发育多级河流阶地,河谷纵剖面为上凸形,谷底宽度与谷肩山高度之比Vf值较小;在山前断裂活动较弱的地段,河流侧蚀呈宽谷,河流阶地级数较少,河谷纵剖面为下凹形,Vf值较大。河谷纵剖面凹度与大青山抬升幅度线性负相关。
马保起李克吴卫民吴卫民杨发聂宗笙何福利
关键词:山前断裂河流阶地河谷地貌新构造意义
1954年7月31日腾格里沙漠北7级地震被引量:3
2010年
1954年7月31日,腾格里沙漠北发生7级地震,这是位于蒙、甘交界地区的一次破坏性强震。对这次地震的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地震烈度和灾害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沙漠地震次生和衍生灾害特征,并从动力环境、地震孕育和发生相关地质单元的角度,探讨了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沙漠地震区生态对防震减灾的现实意义和沙漠地震科学考察的建议。
薛丁张建业包东健曹刚郭文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东风村段)的断层活动与古地震事件被引量:14
2002年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的遥感资料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 ,并通过对重点地段的古地震探槽开挖 ,获得了该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8~ 1 83mm a ,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9mm a。通过 2个大型探槽的开挖、古地震事件分析和相关堆积物的断代研究 ,以及用逐次限定方法分析整个断层段上的古地震事件 ,认定该断裂段上全新世以来发生了 5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 1发生在距今 90 0 0± 130 0年 ,事件2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0 0年 ,事件 3发生在距今 5 5 70年左右 ,事件 4发生在距今 4 2 0 0± 30 0年 ,事件 5发生在距今 32 5 0± 2 5 0年。晚更新世晚期到距今 1万年之间 ,古地震事件很不完整。全新世以来的 5次古地震事件表现出一定的丛集特征。最早的一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890 0年左右 ,第2丛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70 0年之间 ,第 3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32 5 0~ 4 2 0 0年之间。第 1丛与第 2丛古地震事件之间间隔为 2 4 0 0年左右 ,而第 2丛与第 3丛古地震事件之间仅间隔 15 70年左右。距今 32 5 0年以来 ,该断裂段上还没有发生过错断地表的地震事件 ,已经超出了古地震丛之间的重复间隔。因此 ,它是色尔腾山前活动断裂带上具备潜在危险的一个活动断裂段。
杨晓平冉勇康胡博郭文生
关键词:古地震断层活动活动断裂带
大兴安岭诺敏河火山喷发时代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马保起卢海峰旺小东郭文生
关键词:火山喷发五大连池火山群K-AR年龄地貌特征晚新生代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速率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一、引言活动速率是评价断裂活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确定断裂平均大震重复间隔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因此,活动速率是活断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近年进行了大青山山前断裂1:5万地质填图工作,对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速率作了专题研究.
吴卫民李克马保起盛小青杨发郭文生何福利
关键词:晚第四纪断层陡坎晚更新世晚期活断层标志层
呼包盆地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化被引量:50
2007年
通过对呼包盆地钻孔岩芯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带的分析,综合盆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与邻区对比,划分了盆地第四纪地层单位,同时探讨了河套古湖泊在第四纪的演化特征。结果为:1)剖面存在两个假整合接触面(Q1/Q2和Q2/Q3),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7个孢粉带。2)剖面第四纪地层从下至上依次可划分下更新统(1070±150~844±126kaB·P.)、中更新统沟子板组(520±78~271±40kaB·P.)、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108·7±7·8~14·80±1·03kaB·P.),以及全新统。3)河套盆地在第四纪存在4个古湖泊发育时期,即早更新世(80·0~107·0万年或更早),湖盆处于强氧化环境;中更新世早期(43·0~45·1万年),湖盆氧化强度降低;中更新世晚期(19·2~38·5万年),湖盆处于强烈的还原环境;晚更新世(2·4~11·3万年),湖盆处于还原环境。其间隔期为湖泊消亡或大规模萎缩时期,意味着盆地停止下降甚至处于上升隆起的剥蚀状态。
李建彪冉勇康郭文生
关键词:湖相地层沉积旋回年代地层河套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