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一锋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接收函数
  • 4篇南缘
  • 3篇地壳
  • 3篇相位
  • 3篇相位加权
  • 2篇地壳结构
  • 2篇远震
  • 2篇远震接收函数
  • 2篇H-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壳与上地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观测
  • 1篇地震观测数据
  • 1篇地幔
  • 1篇叠加法
  • 1篇震相
  • 1篇震相分析
  • 1篇上地幔
  • 1篇相分析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陆一锋
  • 4篇徐鸣洁
  • 4篇王良书
  • 4篇于大勇
  • 4篇米宁
  • 4篇李华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相位加权叠加方法在鄂尔多斯东南缘远震接收函数中的应用
在远震P波接收函数的计算中,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及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信噪比不高,难于直接利用。而相位加权叠加方法为地震数据处理去除噪音提高信噪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对解析信号的分析中,一个解析信号或复射线S(t)是由...
陆一锋王良书徐鸣洁米宁李华于大勇
文献传递
相位加权叠加方法在探测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壳结构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利用在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数据,提取各台站的接收函数,并利用相位加权方法进行单台多震叠加、H-κ叠加以及共转换点叠加,获得了研究区莫霍过渡带的深度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莫霍的深度由鄂尔多斯块体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在不同区域莫霍具有不同的特征:鄂尔多斯的莫霍深度在42~38km;渭河—山西地堑的莫霍出现约3km的上隆;熊耳—伏牛山的莫霍深度在35~33km;河淮盆地的莫霍形态比较复杂。相位加权叠加方法能有效地压制相关性不好的噪音,在部分受噪音及沉积层多次波干扰的台站记录中,对突出莫霍的转换波Ps震相有很大的帮助。
陆一锋徐鸣洁王良书米宁李华于大勇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结构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特征
从晚古生代末期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贴形成秦岭造山带,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新生代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与青藏高原隆升,华北克拉通先后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作用。其内部不同的次级构造...
陆一锋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厚度莫霍面
文献传递
相位加权叠加方法在鄂尔多斯东南缘远震接收函数中的应用
在远震P波接收函数的计算中,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及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信噪比不高,难于直接利用.而相位加权叠加方法为地震数据处理去除噪音提高信噪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计算接收函数所使用的数据为鄂尔多斯东南缘-太行山宽频地...
陆一锋王良书徐鸣洁米宁李华于大勇
关键词:地震观测数据震相分析
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的地壳结构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布置在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的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资料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这一地区的地壳厚度和地壳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各台站下方的Moho震相可以被清楚地识别,Moho深度向东南方向逐渐变浅,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43km一直减小到邻近秦岭北缘的30km左右.地壳结构和Moho形态特征在横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区可以分为4个部分:(Ⅰ)在鄂尔多斯块体内部,Moho平缓连续,深度在40km左右,具有稳定克拉通地壳的特征;(Ⅱ)渭河-山西地堑,Moho出现上隆,上隆幅度3km左右,地壳减薄,可能是由上地幔物质上涌引起的;(Ⅲ)熊耳-伏牛山地区,Moho平缓连续,深度在36~33km之间,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地壳结构相对简单;(Ⅳ)邻近秦岭北缘的的河淮盆地,Moho呈现出强烈的不连续特征,横向结构差异明显,平均深度约31km.另外,位于构造边界的两个台站(st11和st18)的下方,Moho呈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可能受到边界断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地壳结构在横向上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对研究鄂尔多斯东南缘地区不同块体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一锋徐鸣洁王良书米宁李华于大勇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