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静
- 作品数:19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X40L和ICAM-1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协同刺激分子(OX40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探讨OX40L和ICAM-1在子痫前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重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组)和3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中OX40L和ICAM-1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OX40L、ICAM-1在外周血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组OX40L、ICAM-1的表达增强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
- 苗露杨海澜韩方马惠静秦静
- 关键词:OX40LCAM-1外周血重度子痫前期
- 胎盘植入诊断现状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是由于初期蚊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子宫内膜缺陷,如瘢痕子宫、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原因,使底蜕膜部分性或完全性缺失导致[1].因其易造成产前及产后大出血,早产、子宫切除、母胎死亡等不良预后而成为公认的产科急危重症[2].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介于1/2500-1/110,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 刘亚坤杨海澜韩方马惠静张宇虹
- 关键词: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发育不全瘢痕子宫子宫畸形
- 152例胎盘植入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发生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152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152例非胎盘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结果胎盘植入发生率为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人工流产史、宫腔操作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孕早期有无阴道出血史是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年龄≥35岁)、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史、前置胎盘及孕早期阴道出血史是发生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年龄≥35岁、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宫腔操作史、前置胎盘及孕早期阴道出血史的患者应加强临床观测,警惕胎盘植入的发生,提高产前诊断率,改善胎盘植入患者的妊娠结局。
- 赵雪马惠静李梦楠杨海澜
- 关键词: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前置胎盘
- 二甲双胍防治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疾病,是新生儿和产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是重要途径。二甲双胍在妊娠早期是安全的,没有先天畸形的风险,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子痫前期有前景的候选药物。二甲双胍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保护内皮细胞、抗炎和抑制氧化应激、对抵抗危险因素的滋养细胞保护作用而对子痫前期具有防治作用,同时二甲双胍可以降低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延长早产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期。因此总结了二甲双胍防治子痫前期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以期为二甲双胍临床上治疗子痫前期提供参考。
- 宁蓓蓓邓丽君马惠静杨海澜
- 关键词:二甲双胍子痫前期抗炎
- 2010~2014年山西省产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2015年12月"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妇幼机构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了解我省目前产科各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结构和配置情况,深入分析实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 王芳杨海澜马惠静金永生冯永亮
- 关键词:医生数卫生服务能力初级职称妇幼保健站卫生服务水平胎头吸引术
- 乙硫氨酸通过MAT2A/β-连环蛋白/ZEB1/EMT通路调控小鼠神经管畸形的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索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2A,MAT2A)/β-连环蛋白/锌指结合同源盒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ZEB1)/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路通过细胞内S-腺苷甲硫氨酸调节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NTD)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代谢障碍抑制剂乙硫氨酸诱导小鼠NTD模型。将8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36只)、乙硫氨酸组(46只)和乙硫氨酸+SAM组(44只),在妊娠第7.5天(E7.5)分别腹腔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乙硫氨酸和乙硫氨酸+SAM,并于E10.5处死。收集胚胎脑组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胚胎形态。Autodock软件分析乙硫氨酸和MAT2A的契合作用。利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等方法测定3组胚胎脑组织MAT2A、β-连环蛋白、ZEB1及EMT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组间数据。结果(1)MAT2A与乙硫氨酸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具有契合作用,从而加速MAT2A的表达。(2)NTD模型构建成功后,正常胚胎饱满,脑部发育良好,而NTD胚胎发育迟缓,呈现明显的无脑畸形,胚胎神经管未闭合,且左右不对称。(3)乙硫氨酸组小鼠胚胎组织中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1737.56±95.64与872.33±205.11,以及89.17±9.50与51.25±9.48);乙硫氨酸+SAM组的SAM水平为(1197.00±222.27),SAH水平为(66.61±12.25),均明显高于乙硫氨酸组(P值均<0.017)。与正常组和乙硫氨酸+SAM组相比,乙硫氨酸组胚胎脑组织中MAT2A mRNA表达明显上调[(1.00±0.00)、(1.59±0.52)和(2.42±0.53),F=49.64,P<0.001;组间两两比较,P值均<0.017]。(4)与正常组相比,乙硫氨酸组Ct
- 张丽张钰璇卫凯鑫刘雨榕张晓娜孙雨晴马惠静曹睿郑荣华王秀伟于保锋
- 关键词:神经管畸形S-腺苷甲硫氨酸
- 血清及尿液中sFlt-1/PLGF比值的变化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清及尿液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可溶性络氨酸激酶受体1(sFlt-1)水平变化,探讨血清及尿液中sFlt-1/PLGF比值的变化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的关系,以及尿液中PLGF、sFlt-1水平与血清中PLGF、sFlt-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5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尿液中sFlt-1/PLGF比值,并分析子痫前期患者及对照组孕妇尿液中sFlt-1、PLGF与血清中sFlt-1、PL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清及尿液中sFlt-1/PLGF值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及尿液中sFlt-1/PLGF值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中PLGF、sFlt-1水平与血清中PL-GF、sFlt-1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孕妇血清及尿液中sFlt-1/PLGF比值水平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相关性,且尿液中PLGF、sFlt-1水平与血清中PLGF、sFlt-1水平成正相关,可以用尿液中sFlt-1/PLGF比值检测替代血清sFlt-1/PLGF比值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 冯敏杨海澜王海燕马惠静索明莉
- 关键词:子痫前期胎盘生长因子
- Survivin、Caspase-3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生存素)和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子痫前期患者60例(轻度组25例,重度组35例)和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组胎盘的Survivin、Caspase-3进行标记,通过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结果:①Survivin在子痫前期重度组表达低于轻度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aspase-3在子痫前期重度组表达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轻度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Survivin与Caspase-3在3组胎盘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370,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Survivin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 马惠静杨海澜冯敏王海燕索明莉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胎盘SURVIVINCASPASE-3
- 产科急诊子宫切除11例分析
- 2021年
- 探讨产科急诊行子宫切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并分娩的11例急诊行子宫切除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34例,其中11例急诊行子宫切除。急诊行子宫切除的原因为:胎盘植入(5例)、子宫收缩乏力(2例)、羊水栓塞(2例)、子宫切口裂伤(1例)、子宫破裂(1例)。9例剖宫产分娩,2例经阴道分娩。子宫切除患者总失血量中位数5500mL(2640-8560mL);输注浓缩红细胞中位数10U(4-26)U,输血浆中位数1400mL(400-2800mL)。并发失血性休克7例,感染性休克1例,DIC 6例,膀胱破裂1例,术后发热3例。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最主要原因为胎盘植入,但子宫收缩乏力、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及子宫切口裂伤仍值得产科医务工作者重视。
- 马惠静张艳杨海澜
- 关键词:产后出血
- 95例胎盘早剥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胎盘早剥孕产妇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以减少母婴危害。方法选取95例胎盘早剥患者,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明确发病诱因者79例,其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居多。临床表现多为腹痛、阴道流血、子宫板样硬、血性羊水。Ⅰ度、Ⅱ度、Ⅲ度胎盘早剥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D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转科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盘早剥的诊断应注重其病史及诱因,积极地防患和医治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早期识别诊断,及时处理,可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 郭欢欢杨海澜韩方马惠静
- 关键词:胎盘早剥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