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大援

作品数:2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文化
  • 9篇汉学
  • 6篇汉学研究
  • 2篇党员
  • 2篇优秀传统文化
  • 2篇中国学
  • 2篇中华文化
  • 2篇生命
  • 2篇文明
  • 2篇个案
  • 2篇共产党
  • 2篇共产党员
  • 2篇国学
  • 2篇海外汉学
  • 2篇汉学家
  • 2篇后记
  • 2篇《论共产党员...
  • 2篇编后
  • 2篇编后记
  • 2篇传统文化

机构

  • 23篇中国艺术研究...
  • 2篇西北大学

作者

  • 25篇任大援
  • 1篇练春海
  • 1篇柴三营
  • 1篇李修建
  • 1篇王清雷
  • 1篇邓福星
  • 1篇俞行
  • 1篇王福存
  • 1篇马家

传媒

  • 10篇国际汉学
  • 2篇华夏文化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界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华夏人文地理
  • 1篇中国文化
  • 1篇艺术学研究
  • 1篇全国刘少奇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道人道、河东河西与多元一体
2020年
这一期稿件完全是在“疫情”的背景下编辑完成的,但没有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实属幸运。理论人文学科有这个好处:一桌、一椅、一电脑、一网络而已,电子文献满足了大部分需要,基本不需要实验室、社会调查。我们感谢人类高科技带来的福祉。然而,人文学科中的应用学科如社会学、法律学、考古学等就没有这么幸运,自然学科中的工科亦是如此,疫情使它们的研究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任大援
关键词:电子文献人文学科应用学科实验室考古学
中国近代的先觉先行者--西北联大名师许寿裳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为了保存中华文化的血脉,平津地区的文教机构纷纷内迁,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是两个最突出的典型.由于这种文化事业单位西迁及其以后的艰苦生存过程,有人称之为"文长征",用此名称相比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及中国民...
张铭洽俞行任大援
关键词:许寿裳文化精神抗日战争时期
黎玉範與手抄本《聖教孝親解》
2022年
明清之際來華西班牙傳教士黎玉範(Juan Bautista de Morales,O.P.1597-1664)的中文作品《聖教孝親解》,是“禮儀之争”事件的一份重要文獻。它力圖向中國人闡明天主教在“欽崇一天主”的前提下孝敬父母最爲正確,不需實行“祭獻死人”之“虚事”,勸誡中國教徒放棄祭禮以保證聖教信仰的純正;他爲捍衛這一立場而反對耶穌會的“調適”路綫,并親歷險阻至羅馬面請教宗裁斷,從而引出中西文化的大討論。本文通過比對梵蒂岡圖書館和羅馬國家檔案館的三種稀有抄件,給出完整的校對本;并透過這件藏品在梵蒂岡圖書館的特别保存方式以及后來衛方濟神父(Francois Noel,1651-1729)通過翻譯“中國六經”這一艱辛道路開掘認識中國的方法,討論如何把握、比較和融匯異質文化問題的歷史經驗。
任大援
因特网络与世界汉学
2012年
小引中国海外汉学中心,走过了15年的道路。15年来,我也不断融入其中,从学术方向上的志同道合,到具体项目上密切合作,观其事,睹其人,见其长,知其乐。与其携手,不知老之将至。下面奉献的一篇小文,是13年前的旧作,没有发表,只是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宣读过。那是在1998年,杭州召开了大型的汉学国际会议。黄时鉴、谢方、阎纯德、耿昇、张西平、张国刚等知名学者都参加了,西方学者也来了好几位,我的文章有点"
任大援
关键词:汉学研究海外汉学中国学网站管理电子版本
主持人语
2023年
设立“特约栏目:中华文化域外传播”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切实加强对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研究;其二是为国家社科基金相关的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提供发表平台。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现象,经历了由个别事件到有体系和规模,由日常生活与物质形态方面的传播到文化观念形态方面的传播的发展过程。
任大援
关键词:历史文化现象国家社科基金主持人域外传播中华文化
汉学研究中的“工匠精神”
2021年
正当本期编辑过程中,突闻谢方先生(1932.12—2021.5)在上海去世的消息,联想到三年前耿昇先生(1944.12—2018.4)、前年李学勤先生(1933.3—2019.2)的离去,令人不胜惆怅。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唐人诗句:“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这是当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共同的好友元稹、崔群、崔玄亮(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相继离世后,刘禹锡留下的伤怀心声。谢方等三位先生,不仅是我们个人的师长和挚友,更可谓国内汉学(中国学)研究的“三杰”。之所以如此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汉学研究的一个审慎观察的结果。
任大援
关键词:汉学研究刘禹锡白居易
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资源被引量:1
1999年
任大援
关键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员修养封建社会
东西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学研究
2010年
本文通过对近代西方汉学的发展及国人对汉学的研究,以期说明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国学者对"汉学"的认识与借鉴,不仅在本土对象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斩获,而且也对"汉学"的发展有所帮助与促进。在这种双重互动往复中,推动了"汉学"与中国学术的共同发展。
任大援
关键词:汉学中西交通史近代学术汉学研究
中国艺术史的文化基因·笔谈被引量:4
2020年
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基因中不仅储存着单个生命体的生长、衰病、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也存储着物种的种属特性和代际传承密码。从"基因"这一视角观照文化,特别是像中华文化这样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且依然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我们会发现从远古至今,上万年的发展和沉积塑造出中华文化的基因,生长出中华文化的根脉与魂魄,它们体现于社会生活,融化进万千大众,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独特的基因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面目和魅力,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独树一帜。
邓福星练春海王清雷李修建任大援
关键词:中国艺术史代际传承世界多元文化生命体
直观认识中国--以辛亥前后陕西传教士南怀谦为个案的研究
本文从南怀谦用摄影记录中国社会这一角度,考察上一世纪之交在历史宏大叙事的背景下的游离于主流历史之外的社会现状,看到或感觉到历史的气息和时代的脉动。
任大援
关键词:辛亥革命历史资料中国社会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