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伏蕊

作品数:20 被引量:64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肌
  • 12篇心肌梗死
  • 12篇梗死
  • 8篇心肌梗死患者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动脉
  • 5篇死亡率
  • 4篇预后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病
  • 3篇造影
  • 3篇症状
  • 3篇住院
  • 3篇临床症状
  • 3篇冠心病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型心

机构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天门市第一人...
  • 1篇新泰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20篇伏蕊
  • 12篇杨跃进
  • 12篇窦克非
  • 11篇高晓津
  • 11篇许海燕
  • 10篇杨进刚
  • 6篇吴元
  • 6篇宋晨曦
  • 5篇李卫
  • 5篇董秋婷
  • 5篇金辰
  • 5篇宋卫华
  • 4篇叶蕴青
  • 4篇严欣欣
  • 4篇王杨
  • 4篇刘倩倩
  • 4篇孙慧
  • 4篇王春玥
  • 3篇朱成刚
  • 3篇尹栋

传媒

  • 13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残余SYNTAX评分在中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残余SYNTAX评分(rSS)可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也可作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量化工具。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大样本中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中rS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度共10 724例PCI患者,排除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及本次支架置入术为杂交手术的患者381例,最终纳入10 343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分别计算基线SYNTAX评分(b SS)和rSS。rSS=0定义为完全血运重建,rSS≥1定义为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随访30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共有5 050例(48.8%)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rSS=0)。5 293例不完全血运重建(rSS≥1)的患者中,1≤rSS≤4的患者有1 908例(18.4%),49的患者有1 608例(15.5%)。rSS评分越高的患者合并的临床情况越多,冠状动脉病变越复杂。与完全血运重建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30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并且随着rSS评分增高,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亦增高。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rSS是所有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尤其是rSS>9的患者,30个月的临床终点事件率更高,预后更差。rSS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中国的PCI患者,rSS是一个很好的量化血运重建程度以及评估预后的工具。
高国峰丰雷赵延延张冬徐晗伏蕊朱成刚宋卫华杨跃进徐波窦克非尹栋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YNTAX评分预后
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被引量:60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方法 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 854例.将患者分为4组:<55岁组(3 950例);55- 64岁组(4 361例);65-74岁组(3 759例);≥75岁组(2 78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之间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胸痛和大汗,分别占66.4%(9 863/14 854)和63.8%(9 471/14 854).<55岁组、55 -64岁组、65 -74岁组和≥75岁组患者发生持续性前胸剧痛的比例分别为73.8%(2 915/3 950)、69.2%(3 016/4 361)、63.6% (2 394/3 759)和55.2%(1 538/2 784),发生放射痛的比例分别为36.2%(1 428/3 950)、34.1%(1 487/4 361)、30.9%(1 160/3 759)和25.9%(722/2 784),出现大汗的比例分别为70.0% (2 765/3 950)、66.5% (2 898/4 361)、61.8%%(2 323/3 759)和53.3%(1 485/2 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19.4%(2 879/14 854)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明确的诱因.<55岁组、55-64岁组、65-74岁组和≥75岁组患者有诱因的比例分别为23.8% (941/3 950)、21.0%(914/4 361)、16.6% (625/3 759)和14.3%(399/2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5岁组、55 -64岁组、65 -74岁组和≥75岁组患者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分别为20.8%(196/3 950)、11.9%(109/4361)、10.1%(63/3 759)和9.0%(36/2 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国近半数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持续胸痛和大汗的典型临床症状.近1/5的患者心肌梗死前存在诱因,而且年轻患者更常见.临床研究注册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注册号为NCT018746.
伏蕊杨跃进窦克非杨进刚高晓津许海燕吴元李卫王杨贾艳玲金辰
关键词:心肌梗死年龄因素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的调查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睡眠质量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共271名年龄小于65岁的女性患者住院治疗,其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病例组)20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63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睡眠障碍定义为PSQI>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与女性早发冠心病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病例组PSQI总分6.33±3.44,对照组PSQI总分7.02±3.85,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病例组中,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与睡眠正常者相比较,睡眠障碍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能性更大(OR:2.52;95%CI:1.25,5.05)。结论在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睡眠质量与疾病危险分层有关,睡眠障碍者出现ACS的可能性更大,睡眠障碍可能是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虹剑伏蕊乔琳窦克非尤士杰尹栋宋卫华惠汝太
关键词:女性早发冠心病睡眠质量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传统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MI)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及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所有患者共74612例,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有吸烟史的患者后,共604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既往病史、冠脉造影、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非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n=479);和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n=125)。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心肌梗死组相比,心肌梗死组男性患者更多、左室射血分数(EF)更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WBC)、血肌酐(Scr)更高。两组患者有统计意义的差异化验指标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hsCRP仍与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101,95%CI:1.026-1.180,P=0.007)。ROC曲线下面积为0.584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此外,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亚组,均有心梗组hsCRP高于非心梗组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发现hsCRP与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呈正相关。因此hsCRP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新型危险因素,并为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新靶点提供线索。
刘倩倩宋晨曦张睿宋卫华王虹剑伏蕊贾镭董秋婷王春玥窦克非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冠心病
中国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被引量:67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性别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方法:分析于2013-01至2014-03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患者14 854例,其中男性10 999例(74.0%),女性3 855例(26.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之间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结果:持续性胸痛及大汗是我国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6.4%患者存在持续性胸痛,63.7%的患者存在大汗。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胸痛(67.8%vs 62.4%)及大汗(65.8%vs 58.0%)更常见,而女性患者放射痛(36.0%vs 31.0%)及恶心/呕吐(35.6%vs 25.0%)更常见(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4%患者存在明确的心肌梗死诱因,其中体力应激(48.5%)最为常见。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存在明确的心肌梗死诱因的比例更大(20.9%vs 15.1%),尤其是体力应激(49.5%vs 44.5%)和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15.4%vs 8.8%)更常见(P<0.05)。结论:胸痛及大汗是最常见的症状。女性患者的胸痛及大汗少于男性,而放射痛及恶心/呕吐较男性常见。仅有1/5的患者存在心肌梗死诱因,其中男性患者更常见。
伏蕊杨跃进许海燕杨进刚高晓津吴元李卫王杨唐欣然贾艳玲金辰宋雷
关键词:性别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蛋白S缺乏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一例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5岁,于2009—10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活动耐量减退,平地步行100米即心慌气短。当地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高压,否认家族史。于2009—11-03入住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入院查体:心率100次/分,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P2亢进,未及杂音:
伏蕊顾晴赵智慧熊长明柳志红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胸闷气短活动耐量心慌气短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4
2020年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0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21913例患者为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临床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终点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1504/23417)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更多,体重指数更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更高,Killip心功能分级更高,并发症更多,并且更易出现心脏骤停(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钾浓度、血清钠浓度、STEMI、前壁心肌梗死、心脏骤停、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6个当代中国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刘倩倩伏蕊宋晨曦窦克非杨进刚高晓津许海燕王春玥王杨刘佳刘慧张鸿雁杨圣印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死亡率住院期间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8
2015年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
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许海燕吴元李卫王扬唐欣然孙毅乔国芳宋雷伏蕊孙慧严欣欣董秋婷张璇叶蕴青金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
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住院期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5 464例患者为住院期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5%(352/5816)的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每增加1岁,比值比(OR)=1.027;95%可信区间(CI):1.014~1.041;P<0.01)、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OR=0.943;95%CI:0.900~0.988;P<0.01)、收缩压(每增加1 mmH g,OR=0.983;95%CI:0.978~0.988;P<0.01)、Killip心功能分级(每增加1级,OR=1.565;95%CI:1.370~1.786;P<0.01)、心跳骤停(OR=3.118;95%CI:1.339~7.262;P<0.01)、ST段压低(OR=1.571;95%CI:1.169~2.110;P<0.01)、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OR=4.579;95%CI:1.876~11.177;P<0.01)、血肌酐(每增加1μmol/L,OR=1.004;95%CI:1.002~1.005;P<0.01)、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OR=1.100;95%CI:1.071~1.130;P<0.01)、从不吸烟(OR=2.080;95%CI:1.460~2.962;P<0.01)、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913;95%CI:1.298~2.820;P<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OR=0.322;95%CI:0.142~0.729;P<0.01)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2个因素是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伏蕊窦克非宋晨曦杨进刚许海燕高晓津李卫王杨刘佳张玉平宁彬万书平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死亡率
中国无典型胸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比较中国有典型胸痛和无典型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自2013-01-01至2014-09-30共入选26 5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2 145例为STEMI并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典型胸痛定义为剧烈而持久(持续时间超过20 min)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果:2 922例STEMI(24.1%)患者无典型胸痛。与典型胸痛患者相比,无典型胸痛患者较多合并糖尿病(20.0%vs 17.8%),从发病到医院时间>12小时的比例较高(35.2%vs 23.9%),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者比例较低(44.6%vs51.2%),而为右冠脉的比例较高(42.9%vs 36.9%);无典型胸痛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比例较低(64.9%vs73.9%),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3.3%vs 2.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典型胸痛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364,95%可信区间:1.018~1.827)。结论:约四分之一的STEMI患者就诊时无典型胸痛症状。无典型胸痛患者就诊时间晚,接受急诊PCI的比例低,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无典型胸痛STEMI患者的识别和治疗。
伏蕊宋晨曦杨进刚许海燕高晓津李卫窦克非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院内死亡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