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仪
- 作品数:86 被引量:66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从奶粉中检出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被引量:1
- 2003年
- 谭铭雄潘淮马林何洁仪岑峰
- 关键词:奶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卫生质量
- 发酵工艺酱油企业HACCP体系建立的探讨
- 2004年
- 目的 为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 ,探讨HACCP体系在酱油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某发酵工艺酱油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发布的《HACCP系统及其应用导则》 ,通过现场调查 ,了解加工工艺 ,对酱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结果 确定了生产酱油的 5个关键控制点 :(1)接收脱脂大豆和麸皮 ;(2 )菌种的选用 ;(3)灭菌 ;(4 )包装材料的清洗和消毒 ;(5 )灌装 ;并对每一关键点进行分析和实验摸索 ,确定了相应的关键限值 ;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文件记录档案和验证程序。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ACCP体系合理有效 ,能够充分保障酱油的卫生、安全。
- 何洁仪马林李迎月李银宽刘兆敏黎庆强
- 关键词:酱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 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水果消费现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水果消费现状,为开展科学高效的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选取天河区160户家庭的503人进行连续3 d24 h膳食调查,对108户328人进行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城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摄入量为384.4 g(深色蔬菜为172.4 g,浅色蔬菜为212.0 g),符合膳食指南推荐量要求,但深色蔬菜摄入量不及蔬菜摄入总量的1/2。平均每标准人日水果摄入量为86.2 g,远不足指南推荐量;84.5%的居民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82.0%的居民每天摄入蔬菜,以叶类蔬菜居多;36.9%的居民每天摄入水果,以仁果类和柑橘类为主;大多居民水果消费频次少于1次/周。秩和检验显示,不同年龄居民蔬菜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最高,1~6岁最低)(χ~2=39.293,P<0.01);低收入家庭深色蔬菜摄入量显著低于其他收入家庭(χ~2=18.000,P<0.01);水果摄入量随家庭收入升高而增加(χ~2=6.475,P<0.05),女性水果摄入量显著高于男性(Mann-Whitney U=27 336.0,P<0.05)。结论当前广州市城区居民蔬菜摄入结构不合理,水果摄入严重不足。在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时需考虑性别、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而有效促进合理膳食。
- 黄婕何洁仪梁伯衡余超张维蔚张玉华
- 关键词:蔬菜水果摄入量
- HACCP在广式酱油生产企业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为提高酱油卫生质量,选择广东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的2家酱油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CAC发布的《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对酱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大豆及面粉等原辅料接收贮存、菌种的使用与管理、酱油灭菌、包装容器的接收及消毒、灌装为酱油生产的5个关键控制点;确定了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和控制措施;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相应的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通过2年的实践表明,应用HACCP体系能大幅度提高广式酱油的卫生质量。
- 陈卫东黄伟雄张永慧池岚何洁仪彭接文
- 关键词:调味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安全措施
- 水产制品加工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应用探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HACCP体系在水产制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一家鱼肉水产制品加工企业 ,参照卫生部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 ,对其生产加工过程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最终确定配料中食品添加剂称量、蒸煮杀菌、探测金属碎屑三个环节为关键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为生产中严格控制添加剂使用量 ,彻底加热食品 ,剔除含金属碎屑 >1 2mm的食品。结论 严格控制添加剂使用量。
- 马林谭铭雄何洁仪陈少娟刘东海张永慧
- 关键词:水产制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 2006——2015年广州市部分食品甲醛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食品甲醛残留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政府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全市12个区的餐饮企业、农贸市场、超级市场、批发点4类采样场所,于不同时间采集1 416份样品进行甲醛项目检测。结果 1 416份样品甲醛检测值范围为2.0~4 500.0 mg/kg,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占总样品数的13.21%(187/1 416),其中禽类副产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32.63%(31/95)、畜类副产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31.54%(94/298)、鱼类产品(银鱼、九肚鱼、鱼皮)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30.85%(29/94)、甲壳类产品(虾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19.35%(24/124);农贸市场与批发点来源样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高于超市与餐饮环节;9~11月采集的样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高于其他月份,2012—2013年采集的样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高于其他年份。结论广州市甲醛残留量较高的食品主要为畜类副产品的牛百叶、牛心顶,禽类副产品的鹅肠、鸭肠,甲壳类产品的虾仁,鱼类产品的银鱼、九肚鱼、鱼皮等,甲醛残留情况较严重的月份为每年的9~11月,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余超何洁仪刘于飞梁伯衡张维蔚林晓华李迎月
- 关键词:食品甲醛食品污染物食品安全
- 广州市畜禽肉品中兽药残留研究及膳食摄入量评估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畜禽肉品中激素、抗生素蓄积的主要组织器官和残留水平,评估每人每日膳食中的摄入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检测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和己烯雌酚、丙酸睾酮的残留量。结果激素残留检出率为28.15%,抗生素残留检出率为43.91%;激素在畜禽体内的残留部位没有轻重之分,而抗生素在内脏器官的残留明显高于肌肉,激素和抗生素在猪肉品(包括内脏)和禽肉品的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州市居民膳食中己烯雌酚、四环素、土霉素和氯霉素的最高摄入量是每日最低治疗量的0.146%、0.248%、0.921%和0.006%。结论广州市畜禽肉品中兽药残留问题依然严重。
- 李迎月马林林晓华刘建平罗晓燕何洁仪
- 关键词:激素抗生素摄入量
- 广州大学城一起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调查大学城一起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PSS11.0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病人(来自3所大学)均出现腹泻、发热、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流行病学曲线显示有两个发病高峰,班级及宿舍分布没有明显聚集性,也无明显年龄倾向性。门诊病例比较研究显示4月13日发病人数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病例对照显示某校第二食堂是引起本事件的暴发场所,白切鸡等熟食品是高危食品。食品、工用具、病人、厨工肛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大学城某校第二食堂广泛污染了肠炎沙门菌而引起。
- 成莉莉何洁仪杨智聪毛新武景钦隆林晓华李迎月刘建平
- 关键词:食物中毒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
- 广州市1996~2002年蔬菜污染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通过监测掌握广州市市售蔬菜受农药及重金属等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1996年开始采用每月分别到广州市东山、天河、白云区等7个区的批发和零售市场,随机抽取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检验标准检测10项有机磷农药、铅、镉、铬、砷、亚硝酸盐.结果蔬菜有机磷农药总超标率为6.20%,逐年呈下降趋势,超标有机磷农药82.43%是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重金属污染总超标率为31.18%,以铅、镉的污染最严重.农药、重金属的超标有季度性,两者的超标在时节上刚好相反.品种上以叶菜类受污染为主,近三成蔬菜品种农药曾超标,近半品种蔬菜重金属曾超标,砷全部未超标,亚硝酸盐总超标率为4.13%.结论广州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率近年基本在4.0%~6.0%,超标的农药以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为主,说明完全控制蔬菜农残的工作任重道远,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严重,必须政府重视,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 谭铭雄马林林国桢何洁仪岑峰刘兆敏成莉莉贾煦潘淮
- 关键词:超标率剧毒市售蔬菜蔬菜污染叶菜类高毒
- 广州市一起群体性诺沃克病毒性胃肠炎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诺沃克病毒的感染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非细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因 ,但由于检验方法尚不普及 ,临床上确诊的较为少见。 2 0 0 3年 10月广州市越秀区某小学学生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人数达 82人 (其中 1名老师 ) ,经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复多次详细的现场调查 ,并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 ,利用RT PCR方法在病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诺沃克类病毒。首次在广州市证实该事件的病因是诺沃克类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 马林何洁仪卢嘉明林国桢朱紫杭谭铭雄吴新伟郭军旗王立斌杜琳
- 关键词:诺沃克病毒卫生调查急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