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玉林

作品数:76 被引量:1,339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3篇地震
  • 14篇烈度
  • 12篇断层
  • 12篇震灾
  • 11篇地震烈度
  • 11篇地质
  • 11篇震害
  • 9篇地表破裂
  • 9篇发震
  • 7篇地震灾害
  • 7篇应力场
  • 7篇汶川地震
  • 7篇龙门山
  • 7篇发震构造
  • 6篇第四纪
  • 6篇晚第四纪
  • 6篇裂带
  • 5篇地震地质
  • 5篇青藏高原
  • 4篇断错地貌

机构

  • 73篇四川省地震局
  • 17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铁西南科学...
  • 1篇四川省住房和...
  • 1篇自贡市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建筑设...

作者

  • 76篇何玉林
  • 24篇周荣军
  • 15篇黎小刚
  • 7篇黄伟
  • 7篇李建亮
  • 6篇赵晶
  • 6篇戈天勇
  • 6篇王世元
  • 6篇黎大虎
  • 6篇李勇
  • 5篇张毅
  • 5篇闫亮
  • 5篇马博琳
  • 5篇亢川川
  • 5篇陈浩
  • 5篇乔宝成
  • 5篇董顺利
  • 4篇梁明剑
  • 4篇黄润秋
  • 4篇龚宇

传媒

  • 20篇四川地震
  • 7篇地震地质
  • 7篇中国地震
  • 5篇华北地震科学
  • 4篇地震研究
  • 3篇四川建筑科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地质学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刊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抚边河断裂的活动特征被引量:14
1997年
在四川省马尔康地区木城—两河口一带,沿抚边河河谷有一条隐伏的NW向断裂——抚边河断裂,1989年至1991年该地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与这条断裂有关。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分析计算表明,这条断裂归属于川青块体内部弧形构造中的断裂,第四纪以来它的活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断裂分段标志明显;在主压应力为NWW向的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断裂活动以走滑为主。
何玉林龚宇伍先国
关键词:断层活动应力分析地震地质
城市地区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综述被引量:8
2002年
城市地区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系联合国在上世纪末为减轻地震灾害所实施的规模宏大、影响甚远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其宗旨是为了提高社会公众防灾意识 ,有效地减轻城市地区的地震灾害。这一历时 2年的项目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合自贡市开展这个项目的实践 ,综合介绍和总结了该项目的情况及经验。
何玉林韩渭宾裴锡瑜李广俊
关键词:城市地震灾害防震减灾意识
地震诱发滑坡的场点预测
2000年
因地震引起的滑坡可划分为5种类型:陡坡型、中间层型、液化型、地下水型和人工坡型。其中陡坡型最为常见,根据岩石硬度(用内摩擦角和粘度表示)和坡度角的判据可得出其预测方法。中间层型经常发生在缓坡上,且规模很大,最具危害性。这种类型滑坡的直接起因是由于白色凝灰石或浮石层失稳所造成的。液化型和地下水型滑坡的机制还不很清楚,发展其预测技术仍然是未来的研究课题。就城市防灾而言,人工坡型滑坡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却很缓慢。
K.Tanaka何玉林黎小刚
关键词:地震滑坡诱发滑坡
四川省房屋建筑易损性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研究房屋建筑易损性特性是防震减灾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多年工作的系统总结 ,得出四川省不同地区的房屋建筑易损性矩阵。全省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总体水平不高 ,这是造成地震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实力的提高 。
何玉林黎大虎范开红刘盛利
关键词:房屋建筑易损性矩阵抗震能力地震灾害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变形定量分析--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带被引量:51
2008年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在北川-映秀断裂产生了长达240km的同震地表破裂。通过详细的测量、基于测量标志与断裂变形的几何关系对数据的分析,给出了观测点的断裂同震地表变形的垂直位移、倾向水平缩短、走向滑动、断层上盘水平运动方向等参数。结果显示,断裂同震变形分布的空间变化很大.目前获得的最大水平位移位于虹口乡深溪沟,为4.98m,同时也是最大右旋走滑位移点,走滑量4.5m,而目前获得的最大垂直位移在其东北的支沟,为5.7~6.7m。NE向断裂水平位移多为1~2m,垂直位移多为3m左右,而小鱼洞-草坝分支断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都更小,只有0.5~1.5m。擂鼓镇附近的数据则反映与断裂相关的巨型滑坡可能将重力变形叠加到构造变形中。由断层水平缩短和垂直位移计算的断层倾角表明,北川-映秀断裂是浅部陡倾的具有走滑分量的逆断层。
陈桂华徐锡伟郑荣章于贵华李峰李陈侠闻学泽何玉林叶友青陈献程王志才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5·12”汶川8.0级地震机理及其破坏表现特征(摘要)
2009年
本文系一摘要式论文,该文对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地震宏观烈度及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地震震区地震动(PGA)区划结果、地震震害成因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何玉林
关键词:地震机理破坏特征汶川地震
云南耿马7.2级地震破裂与震源应力场被引量:3
2001年
1 98 8年 1 1月 6日在云南省澜沧县和耿马县境内先后发生了 7.6级和 7.2级强烈地震。其中 7.2级地震在震中区小黑江两岸灰岩裸露区出现了具有构造意义的地裂缝带。采用断层滑动矢量法反演出形成上述地裂缝带的应力张量为 :σ1走向 2 2 3°,倾角 2 8°;σ2 走向 42°,倾角6 2°;σ3 走向 1 3 3°,倾角 0°;应力比 R=0 .5 7,总体显示出走滑兼压性特征 ,基本代表了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震源应力场特征。
何玉林周荣军黎小刚何强
关键词:地表破裂震源应力场震源机制解地裂缝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被引量:6
2009年
"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田文李琇何玉林黄世敏马宝民薄景山
关键词:大地震震害分析房屋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人员伤亡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被引量:146
2006年
青藏高原东缘由岷山断块和龙门山构造带构成。以活动构造地貌学为主线,在解析该地区主干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的基础上,对一批断裂运动学和史前强震活动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岷山断块中,虎牙断裂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1.4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3 mm/a。岷江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介于0.37 mm/a^0.53 mm/a之间,左旋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在龙门山构造带中,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均在1 mm/a左右,且几条主干断裂的右旋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相当。结合震源机制解结果和GPS测量资料,建立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缘向南东方向逸出的构造变形模式。
周荣军李勇Alexander L DensmoreMichael A Ellis何玉林王凤林黎小刚
关键词:构造地貌滑动速率青藏高原东缘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6.4地震发震构造模式被引量:8
2018年
2016年1月21日门源M6.4地震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带内,该构造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震,其中较为重要的2次地震为1927年古浪8级地震及1986年门源M6.4地震。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及发震构造模式研究较少,前人的研究仅基于地震地质、遥感及震源机制解结果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仍有待深入分析。文中基于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余震空间分布、震中区地震地质等资料,对地震的发震构造环境及发震构造进行了解析。同时,利用已有资料计算了1986年M6.4地震及1927年古浪8级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2个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2次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2个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存在差异,节面Ⅱ上产生了应力加载,节面I上产生应力卸载或延迟,个别节面应力触发值接近或达到0.01MPa的阈值。结合等震线、余震空间分布、震中区地震构造资料及2次地震在2016年门源M6.4地震节面I、节面Ⅱ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存在的差异,综合确定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断面可能为节面Ⅱ。通过分析前人的区域浅层及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建立了2016年门源M6.4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式,认为这次地震为发生在走滑断裂系上的逆冲破裂,剖面上表现为上缓下陡的正花状构造,是走滑断裂系发生逆冲型破裂地震的可能模式。
雷东宁刘杰刘姝妹何玉林乔岳强
关键词:发震构造应力触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