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娅

作品数:8 被引量:23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养分
  • 5篇土壤养分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桂西北
  • 3篇峰丛
  • 3篇峰丛洼地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水分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坡面
  • 2篇迁入
  • 2篇环境移民
  • 1篇移民
  • 1篇移民区
  • 1篇有机碳
  • 1篇水分动态
  • 1篇水分动态变化
  • 1篇速效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侯娅
  • 8篇王克林
  • 7篇张伟
  • 5篇陈洪松
  • 3篇张继光
  • 3篇张伟
  • 2篇许联芳
  • 1篇张笑楠
  • 1篇朱捍华
  • 1篇李晓青
  • 1篇陈志辉
  • 1篇何寻阳
  • 1篇杨勋林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种植方式和裸岩率对喀斯特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0
2007年
选取桂西北典型喀斯特洼地,研究了种植方式和裸岩率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和C/N有显著影响;裸岩率对SOC、TN、TP、TK、AN、AK和C/N有显著影响,对SOC、TN、TP和AN的影响程度大于种植制度的影响,这主要与农户在裸岩率较低的地段耕作强度较大有关;木豆-板栗地的SOC、TN、TP、TK、AN、AK等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种植方式,说明退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受地形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SOC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坡脚大于洼地;AP的空间分布与SOC不同,主要受施肥影响,表现为洼地高于坡脚.
张伟张伟陈洪松王克林张继光
关键词:土壤养分
桂西北喀斯特洼地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被引量:46
2007年
空间变异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采用网格取样(20m×20m),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典型喀斯特洼地土壤有机碳(SOC)和速效磷(AP)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SOC和AP的半变异函数分别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块金效应对SOC和AP总变异的贡献分别为37.9%和49.8%,说明SOC主要受结构性因素控制,而AP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双重控制。SOC的分布呈明显的带状各向异性特征,在洼地的长轴方向具有较大的变程和较小的基台值,其全向半变异函数的相关距离为135.5m,与洼地不同种植类型地块的覆盖尺度基本相当。AP的分布特征与SOC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较大的漂移趋势,其相关距离为413.4m;但在分离漂移趋势后,其相关距离为167.4m,反映了不同地块间的施肥差异对AP的影响较大。喀斯特洼地SOC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土地利用结构控制,而AP的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可能与施肥等因素的随机性较强有关。
张伟陈洪松王克林侯娅张继光
关键词:土壤养分地统计学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通过对桂西北喀斯特峰从洼地坡面不同立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构型的土壤水分特征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分析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及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从洼地坡面土壤水分随土层加深,均值升高,空间异质性(变异系数)却有所减小,土壤水分的均值和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降雨)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次生林和灌丛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经济林地各土层和观测时段土壤含水量都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分析研究区3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结构对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
张笑楠王克林张伟张伟何寻阳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地利用土壤水分
桂西北环境移民迁入区不同利用方式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土壤水分是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子。利用2006年4—9月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桂西北环境移民迁入区坡地开发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储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在时间尺度上,不同月份各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差异显著,0—1 m平均储水量依次是坡耕地>园地>荒草地>灌丛>林地;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为中等变异,在表层(0—20 cm)荒草地和灌丛的土壤储水量较大,在深层(60—100 cm)坡耕地和园地土壤储水量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土壤水分从坡顶到坡脚呈增加趋势,但修筑梯田的坡地较自然坡地土壤水分沿坡面变化幅度小。
侯娅陈洪松王克林张伟杨国蓉
西南喀斯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被引量:6
2007年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依据遥感(RS)和野外调查的数据,模拟预测广西河池市在保持现行政策不变,人口、资金和技术投入等按现行速度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在2000-2010年期间,居民消费水平按4种不同方案增长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资源承载能力以及承载压力的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只有当居民生活标准保持现有的温饱消费水平,资源承载能力才是增大的,承载压力也是逐渐趋缓的;居民生活消费若按宽裕型增长,资源承载能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资源承载压力也增大;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若按小康型和富裕型增长,资源承载能力减少而资源承载压力却是逐渐增大的;在预测期间内,耕地资源减少的比较快,粮食供应依然十分紧张,区域之间的差异没有多大改观,局部地区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生态系统依然处于超载状态。图4,表5,参13。
许联芳杨勋林王克林李晓青陈志辉侯娅
关键词:资源承载力GISSD喀斯特地区
桂西北典型环境移民迁入区土壤养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在桂西北典型环境移民迁入区,分析了5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SOM)、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变异系数(CV)大小,除速效磷(AP)为强变异外(CV>1.0),其余土壤养分都为中等变异(0.1
陈洪松侯娅张伟张伟
关键词:桂西北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90
2008年
采用线形取样,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异结构,其变程变化在212~251 m之间,与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范围相当。全磷和全钾的变异尺度较小,为141.2 m和120.6 m。受部分耕地施用磷肥影响,速效磷的变异尺度最小,仅为85.1 m。除pH值外,土壤各养分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等养分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的特征,人类的耕作管理和峰丛洼地特殊的水文地质过程是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张伟陈洪松王克林张继光侯娅
关键词:土壤养分地统计学
桂西北喀斯特移民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60
2008年
利用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灌草地、次生林地、果园、牧草地、旱地)的土壤养分测定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灌草地和次生林地比果园、牧草地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86%~155%、全氮含量高62%~119%、有效氮含量高66%~215%(P<0.05);全磷和全钾含量主要受养分来源的影响,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小;速效磷含量主要受施肥的影响,有效钾含量则主要受植被覆盖和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养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粗放的农业耕作降低了土壤养分并引起土壤退化,而植被恢复等措施可以培肥土壤.因此,喀斯特区域应改变粗放的农业耕作方式,加强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对坡度≥25°的坡耕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以恢复和重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许联芳王克林朱捍华侯娅张伟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壤养分土地利用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